孩子內向怎麼辦?

只為尋找那瞬間的快樂


陳洪健,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諮詢師。

諮詢主題:中學生心理健康和個人成長。諮詢取向:認知行為、接納承諾療法結合投射測驗中的房樹人繪畫心理分析。


性格是一個人在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

瑞士新精神分析學家榮格認為,一個人的興趣和關注既可以指向內部,也可以指向外部。前者叫內向,後者叫外向。


每個人都有內向和外向兩種特徵,根據一個人是內向佔優勢,還是外向佔優勢,可將人格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的。

性格內向和外向是沒有什麼好壞之分的,只是二種不同的類別而已,不同的性格都有著各自的利弊。內向型的人格特點是,心理活動常指向自己的內心世界,好沉思,謹慎,多慮,愛獨處,交際面較窄,有時難以適應環境的變化。


除了上述提到的特點之外,性格內向的人也有一些其它的優勢。例如:一般內向的人比較理性,比起外向的人而言更傾向於思考和傾聽。內向的人讓人感覺不太容易衝動,也不容易得罪人。內向的人雖讓人感覺城府比較深,但也絕對不等於心理封閉,一旦有合適的朋友他們也是願意跟人推心置腹相處的。

性格的穩定性也不是說它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塑的。它受到歷史文化的影響,有明顯的社會道德評價的意義。性格更多體現了人格的社會屬性。性格在一個人的生活中形成後,生活環境的重大變化一定會帶來他性格特徵的顯著變化。


據說中外歷史上有很多性格內向的名人,他們性格內斂、思維縝密、處事周全,高瞻遠矚,他們分別是:拿破崙、愛因斯坦、梵高、畢加索、卓別林、黑格爾、比爾蓋茨、科比、陳景潤、魯迅、李清照、梁朝偉、周杰倫、周星馳、俞敏洪、姚明、郭晶晶、易建聯等等。

所以家長朋友們不要過分擔心自己性格內向的孩子,只要我們多鼓勵多陪伴,多讓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運動、集體活動等,根據孩子的特點加以培養、引導,不必擔心孩子將來長大後會沒有出息。


最後衷心祝願藍天下每一個孩子都能有個多彩的童年,快樂成長,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歡迎關注我們的頭條號,私信留下聯繫方式,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提起“內向”,很多人腦海中立刻就會浮現這樣的字眼:害羞、敏感、孤僻、安靜、朋友少、社交障礙

…很多父母都不想孩子成為內向的人。

在大多數人眼中,活潑開朗、喜歡錶達、善於溝通與社交的外向型性格才是他們的“理想型”,這樣的人更招人喜歡,更容易達到成功。

在如今社交和外向性格備受推崇的文化中,內向的人可能會很難,甚至是可恥的。因為對於內向,人們有著一種根深蒂固的偏見,並且對於這種偏見選擇視而不見。


只不過這種內向被很多人自我否定了。為了獲得社會與大眾的肯定,原本內向的人積極地與其他人溝通,踴躍參與各種社交活動,很努力把自己活成一個外向的人。

很多人容易將"內向"與"害羞"混為一談,但其實內向與害羞是有所不同的。害羞是對於社會評論的恐懼;內向更多的是你怎樣對於刺激作出回應,包括來自社會的刺激。



而對於內向的人來說,獨處是他們賴以呼吸生存的空氣,他們能在獨處中放飛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在社群共處中為了迎合其他人的看法而處處侵蝕自己的想法,做出身不由己的行動。


歷史上很多傑出的領袖都是內向的人,富蘭克林•羅斯福、甘地、比爾蓋茨等,他們都把自己描述成內向的、說話溫柔的人,但他們依然站在聚光燈下,是真正的掌舵者。

事實上,那些擅長變換思維的人、提出想法的人,有著極為顯著的偏內向痕跡,而獨處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所以,如果你們家的孩子是內向性格的,不要因此感到焦慮,也不要因此逼著孩子去變得外向。給他一個獨處的空間,讓他感覺到舒服,讓他能獨立思考,他會給你展示出他特有而擅長的一面。
1

不要將孩子的“安靜”看輕、貶低

最糟糕的就是父母因為孩子的內向性格而貶低孩子。而在實際生活中,父母真的經常這樣做,“別這麼安靜了!”“你就上去和別人聊聊天!”而這樣做非但沒有任何幫助,只會讓孩子更加想退縮。

2

不要強迫他和別人討論

你想讓孩子多多社交,想讓孩子和人多說話。然而,強迫他去和別人交談不會有任何效果。一個內向的孩子,感到舒服的時候才會打開話匣子。如果他們被逼得太緊,反而會有反作用,讓他們完全放棄。

3

切勿擅自組織交友互動

可能你在遊樂場裡看到另一個安靜的孩子,你認為這是你幫孩子交朋友的大好機會。你把那個孩子叫過來,把自己的孩子介紹給他,並開始為自己的孩子做開場白。幫孩子建立這種社交活動並沒有什麼錯,但一定要把握好分寸,知道何時停止干涉以讓對話自然發展,否則兩個孩子最終也是聊不下去的。

4

不要在他人面前取笑孩子

唯一一件比取笑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更糟糕的事,就是在別人面前取笑他。內向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又很害羞,你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卻會讓孩子非常難堪。

5

不要在別人面前批評孩子

孩子忘記做家務了?沒有和別人說謝謝或者說得太小聲?可是,在別人面前訓斥孩子,只會讓他們有鑽進地縫、想死的感覺,藉此他們也無從學到任何教訓。如果你想讓他們能糾正自己的行為,等人散了再和孩子說吧。

6

不要要求他在別人面前表演

可能你的女兒有最美麗的歌喉,或者你的孩子會講最有趣的笑話。但是,內向性格的人並不喜歡站在舞臺上的感覺,也不希望成為全場焦點。儘量別讓孩子為別人表演。你可能覺得,這非常有趣又可愛,但孩子可不是這樣想的。

7

不要給他安排過緊的日程

很多孩子都有很多行程、活動,但有些孩子對此無法接受。一般,一個內向的孩子需要更多安靜的時間。太多刺激讓他們無法忍受,他們需要回家休息、補充能量。

8

不要因為孩子沒和熟人打招呼就說他沒禮貌

一個內向的小孩可能很難和熟人打招呼。可能人走過去,孩子就直接忽視掉,而這並不是孩子粗魯或沒禮貌的表現。

對於內向型人來說,向別人示好、打招呼是困難的事。不要批評孩子,而是應該告訴他,點個頭,微笑一下,是有禮貌的表現。


吃貨小筆記


心理學家榮格把性格分為外向和內向兩種。外向是一個人的興趣和關注點主要指向外部客體;內向是一個人的興趣和關注點指向自身,指向內部。沒有純粹外向或內向型的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外向或內向,其中佔優勢的特徵決定一個人是內向還是外向。而且最關鍵的是,內向和外向各有其優缺點。這裡我們從環境、行為、能力、信念、身份五個層次來探討關於“內向”的問題。


一、 孩子在環境層次表現比較退縮。比如孩子只是在陌生環境,或者跟陌生人表現比較退縮。父母催著叫“叔叔”、“爺爺”,孩子畏畏縮縮不肯叫。尤其是一些父母跟祖輩分離,半年一年回家一次,對父母來說,眼前這個人是自己兒時最親的父母兄弟,但對孩子來說,這些“陌生人”表現很奇怪,明明沒見過面,卻一上來又摟又抱。這時孩子的畏縮怕人其實是正常的保護自己的本能在發揮作用,要尊重孩子。如果的確很希望孩子跟自己的親人更親熱,可以在平時多給孩子看親人照片,講親人的故事,讓孩子產生熟悉感,也允許見面後慢慢熟起來。千萬不要逼迫孩子違反天性,要求他對不怎麼見面的血緣至親表現非常親熱,電視上那種因為血緣關係一見如故的相逢場面,並不完全符合事實。


二、 孩子行為上表現比較內向,比如社交上過於退縮,見到人躲躲閃閃。父母希望改變這個行為。父母可以設定希望孩子改變的具體行為,帶孩子先角色扮演,然後讓孩子實地操作。也需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感受到人際交往很重要,所以爸媽希望你掌握最基本的禮儀;但無論你有沒有做到,爸媽都一如既往地愛你、欣賞你。在孩子情緒比較好的時候帶孩子進行演練,或者拿著孩子的洋娃娃之類的表演,讓孩子知道父母具體的期待是什麼,並且為孩子建好臺階,扶他走上去。


三、 孩子的社交能力上有欠缺。比如孩子不懂得察言觀色,對別人的情緒識別有困難,或者自己語言能力的問題,限制了自己。這在一些孩子身上會出現,例如阿斯伯格症的孩子,或者有生理缺陷的孩子。這些孩子可能需要一些特別的幫助,尤其是一些專業的指導。


四、 孩子的一些信念讓他保持很“內向”,比如孩子比較自卑,覺得別人可能不喜歡自己,或者孩子覺得別人可能會欺負自己。這些孩子也許是過往一些挫折,讓他喪失信心。家長可以創造一些環境,讓孩子多一些成功的經驗,比如先挑選一些跟他性格相近或特別容易相處的孩子,也教孩子一些技巧,幫助孩子經過多次成功經驗的重複,逐步增強自信。


五、 孩子的身份層次上是“內向”。孩子就是一個喜歡獨處,跟自己玩的人。就像愛因斯坦一樣,他覺得一個人琢磨身邊各種事物的前因後果很有趣,比跟人相處好玩多了。那我們不如尊重他的天性,只要他的愛好夠健康,就允許他發展興趣。


最後,最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接受孩子的本來樣子,只要孩子覺得沒問題,家長不要去逼迫他,改變他。因為“內向”本來不成問題,家長的“不滿意”才是造成很多孩子心理問題的根源。


你的心事與困惑,我們願意傾聽,歡迎關注“青音約”的頭條號,向我們提問,寫下你的困惑,我們幫你解憂


青音約


內向和外向是人們經常使用卻不太精準的標籤,是對心理詫異過分簡單化的分類。

內向和外向型也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有的人十分內向或十分外向,是比較典型的內向或外向型人格。有的人則一半一半,內外向兼有,其實這無所謂好壞。



外向的人,會比較健談,多變,喜歡和人交往,但容易衝動,容易相信別人。

內向的人,則比較有深度,喜歡思考,喜歡獨處,剋制,謹慎。

內向和外向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獲得能量和快樂的渠道。沒有人說,一定要很多朋友高談闊論才算快樂,自己安靜的思考難道就不能快樂嗎?

兩種性格的人,各有利弊。如果孩子是內向型的寶寶,說明他是比較愛思考,比較謹慎的孩子。家長無需刻意讓孩子改變。

瞭解孩子的性格特徵,幫他克服內向可能會帶來的弊端,比如,內向的人,會想的太多,行動得太少。

家長可以從這方面引導孩子,鼓勵孩子,思考之後提高實踐能力。鼓勵孩子走出舒適區,多去參加一些冒險活動,參加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活動。

但不能強迫,必要時大人要以身作則,也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和孩子一起參加活動等等。讓孩子逐漸體會到參與社交活動的樂趣。

家長要謹記,內向不是問題,只是人和人的不同性格特徵而已,沒必要覺得內向的孩子就一定怎樣怎樣。內向外向,都是正常人的不同表現而已。


靜座聽語


內向與外向一樣,只是區分人的一個類型。不管孩子是那種類型,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潛質。我們要做的,不是為他們的某些不足而過多擔憂,而是因材施教,發現和理解他們,從而更好地為他們的成長提供自己作為成年人的經驗和引導。

之前曾經寫過一篇書評,能簡單回答題主的問題,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爸爸去哪兒》第五季網絡熱播,帶火了新一波酷爸萌娃。其中,陳小春和應採兒的兒子小小春(Jasper)可謂圈粉無數。他是粉絲們眼中的“小甜椒”,軟萌可愛,與“朝天椒”一樣火爆的爸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他是爸爸們眼中“很好帶”的小孩,節目中聽話、懂事、高情商的表現非常地可圈可點:

脾氣暴躁的爸爸陳小春會因為Jasper動作慢、沒有及時回應他這樣的事情被“激怒”,顯示出不耐煩的樣子,甚至大聲訓斥。畫面中的兩個人像極了咆哮的獅子王和一個被嚇懵的小獸。

面對爸爸有點兇、有點嚇人的樣子,小小春沒有被嚇哭,更沒有像熊孩子一樣發脾氣、不配合,而是一聲不吭,乖乖聽話,並且會在陳小春冷靜下來後,向他描述他當時生氣的樣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小大人般的樣子,讓爸爸陳小春感到十分驚訝:“我沒想過他會跟我有這樣的交流。”



其實,小小春之所以被罵被催,很多時候是因為他正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例如,對一臺喇叭產生了極大的好奇,玩到愛不釋手,甚至忽略了爸爸的聲音。小小春Jasper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內心世界,這一點,在節目的先導片中就已經有所體現。當節目組的工作人員來到陳小春家,小小春在開門迎接他們的過程中一人分飾自己和巴斯光年兩個角色,在工作人員和爸爸媽媽面前上演了一出自導自演的“迎接活動”,整個過程都表現出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和自娛自樂的滿足,有時連媽媽應採兒都一臉迷茫和寵愛地表示不知道他在做什麼。


雖然小小春十分享受自己的小世界,但他也像很多同齡的孩子一樣,對外在世界充滿好奇和興趣,並且能與他人展開令人驚喜的溝通。儘管在節目中,小小春並沒有太多地與其他小朋友主動交流,但少有的幾次卻令人印象深刻。例如,當爸爸們出海打漁,嗯哼因為想爸爸委屈地哭起來。本身也非常捨不得爸爸的小小春為了安慰嗯哼,主動陪他玩石頭剪刀布,還拿出了實力派的“演技”故意輸掉逗他開心,暖化了觀眾們的心。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小小春之所以如此貼心可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是一個內向型的孩子,並且有效地發揮了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這裡的“內向”並不等同於害羞、不善表達,而是一種氣質類型。內向者需要從內心吸取能量,並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知覺進行溝通,這樣才能保持活力和身心平衡。例如,擁有內向氣質的小小春樂於獨處,可以用一個喇叭自娛自樂,可以和喜歡的巴斯光年一起構建想象的世界,並且獲得屬於自己的樂趣。

在小小春身上,我們看到:內向並不意味著自我封閉,更不意味著遲鈍或太過自我,反而蘊含著獨特的優勢與潛能。而內向者的潛能一旦被挖掘,就能夠如小小春那樣,顯現出乖巧、貼心、高情商等優點。

那麼具體而言,內向者都擁有哪些值得挖掘的潛在優勢呢?在《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一書中,作者馬蒂•奧爾森•蘭妮博士給出了答案: 1、內向的人擁有豐富的內心生活;

2、內向的人懂得停下來品味生活;

3、內向的人熱愛學習;

4、內向的人善於創造性思維;

5、內向的人擅長藝術創作;

6、內向的人情商很高;

7、內向的人精通談話藝術;

8、內向的人樂於自處;

9、內向的人擁有可喜的謙虛態度;

10、內向的人容易養成健康的習慣;

11、內向的人是好公民;

12、內向的人是良友

(摘自《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第3章)

蘭妮博士的這本書,可以說是養育以小小春為代表的內向孩子的一部指南。作者將科學知識、科學研究與具體的實例結合在一起,充分闡明瞭內在氣質的定義、成因,並且以可操作性極強的指導方法,給出了養育內向孩子、幫助內向孩子發揮自身潛在優勢的實用建議。



例如在書中很多章節的開篇,作者都會以講述的形式向讀者介紹一個案例、一個發生在普通家庭的情景。通過實際可感、司空見慣的情節引出將要探討的問題,並給出科學的解釋與說明,讓讀者對現象背後的根源形成更加清晰、深刻的認知。緊接著,作者會針對案例中的問題,明確指出積極的應對和解決辦法。從而幫助讀者在實際生活中更好地轉化、運用科學知識。整個過程摒棄了冷冰冰的說教,而藉助一氣呵成式的內在邏輯、結合更多生動的語言表現形式,讓比較生僻、專業性較強的科學知識更容易被讀者理解。

此外,文章在內容安排上也有一些小亮點。例如在正文以外增加了相關的補充性內容,實現了對主要內容的延伸與擴充。它們有的是對科學理論的嚴謹說明,有的是對一些生僻名詞的生動解釋,有的是幫助讀者進行實踐的其他參考書籍。這些內容的增加,不僅僅讓本書的“含金量”更高,同時也成為輔助讀者理解、運用書中知識的又一“柺杖”,足見作者的用心。

當你真正地讀過這本書,你會發現,它不僅是“小小春”養成指南,更是幫助你應對、處理孩子們世界裡各種小問題的“獨家秘笈”。例如當外向型的嗯哼和內向型的小泡芙因為玩具鬧起矛盾,爸爸們應該怎麼辦?如果讀過這本書,相信爸爸們將會更加遊刃有餘地應對這個情況。


書中,作者講述過一個哥哥與妹妹搶皮球的案例,並且分析了孩子們表現背後的生理因素,更重要的是,為面對這種情況的家長提供了讓孩子們“聽話”的實用建議。所以,如果你是父母或者相對於孩子的“大人”,這本書將幫助你擺脫對“熊孩子”的無能為力,讓你從不怕孩子製造的各種“麻煩”、善於理解孩子的各種表現開始,找到相較於抓狂、咆哮、暴怒而言,更可取的態度與方法。

而如果你正是一個內向型氣質的人,或者擁有內向型的家人、朋友,這本書將很好地幫助你認識、瞭解內向人群,對你的自我成長、家庭關係的優化、朋友感情的維護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實際上,書中很多的觀點與建議,已經不僅僅限於內向的孩子。在介紹內向者特點的同時,作者必不可少地以對照的方式帶出了對外向型氣質的解析,對我們理解和幫助外向孩子的成長、認識外向型的個體,同樣具有指導意義。

也許對很多非教育專業的讀者而言,這本書讀起來還是比網絡小說以及十分通俗化的社科書籍更讓人費力。然而,就像注水的豬肉,那些被淡化、稀釋到已經不太能看出本來面貌的知識,它們對我們頭腦與心靈的營養意義,實在禁不起考量。

雖然,閱讀這本內容上富有深度的書籍、吸取其中沒有被太多修飾與通俗化調劑沖淡的精華,需要你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但是通過這樣的閱讀,也許你將更好地與作者對話、與知識對話,向作者學習,向知識本身學習。

讀書應趁早。趁誤解與矛盾還沒發生,趁你的孩子還小、趁我們還充滿力量,去愛去給予。



Allison鞦韆


所有的性格都有兩面性,內性性格的孩子內斂,控制力很好,觀察力很好。外向的孩子很容易溝通,可外向的孩子也可能風風火火,以自我為中心,聆聽能力不夠強。

我想告訴大家,最好的性格是平衡的性格。最好的性格是後天培養出來的,是高情商的性格。高情商的性格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到自己的弱點,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其實內向的孩子,他的內心其實不內向,他有很多話,甚至多到比外向的孩子還要多,只是沒有從小養成一個習慣,讓他腦子想象的東西用具象的語言給講出來。天生的孩子如果內向,父母親可能給了他一些這樣的遺傳。但是要知道,後天的培養非常非常重要。

當你有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時候,3歲開始,你就可以和他做很多角色扮演的遊戲,引導他把自己內心的話講出來。比如我們每個週末可以做場景的遊戲,媽媽做營業員,孩子來買東西,來買東西他總得說話吧。或者倒過來讓孩子做營業員,媽媽來買東西,媽媽問營業員,這個糖多少錢一斤?你的孩子一定要回答你。所以,我們做角色扮演,等到一定程度了,我們可以走出家庭,讓孩子熟悉的朋友來和他做很多的遊戲。再到最後,把他帶到某一個遊樂場,或者某一個早教中心,或者某一個不熟悉的小朋友的家裡,讓他跟新的小朋友,能夠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做遊戲。

所以,內向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為他造就一個環境,讓他用嘴巴說話。有些孩子一開始就能和別的孩子玩在一起;有些孩子需要很久的時間才能進入角色,媽媽要經常帶他玩,不要責備他不和小朋友們玩,媽媽把他留在那裡,他自己慢慢會介入。媽媽越說他,他越躲;媽媽越來越不"關注"他,他就越容易走出自己的小天地。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在一群陌生的孩子裡面,你要邀請一到兩個和你孩子熟悉的孩子,以熟悉的帶陌生的,孩子就會慢慢地融入進去。

媽媽要有智慧,媽媽要有選擇,媽媽要有彈性,媽媽要更懂得科學的一個概念。所以說,性格沒有好壞,情商卻有高低。情商如何高,如何低,就看爸爸媽媽在6歲以內和他做些什麼,和他玩些什麼。如果6歲之前,純粹地強迫他學習知識,那麼孩子的情商不會高,能力不會好,性格弱的更弱,性格強的更強,不會成為一個平衡性格的孩子。


媽咪Jane黃靜潔


其實對於孩子內向,以我現在的經驗,是不是家族遺傳會多一些,因為有些家庭從爺爺輩就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了,不太和人交流還有就是害怕人多,認生,這些。

有時候遺傳真的很強大,孩子從出生的某一個動作某一個行為,某一個說話和手勢有可能就和爺爺爸爸特別像,那就要從家庭裡找出一些根本的問題所在,因為從孩子出生你肯定先是融入到這個家庭來的,家庭瞭解清楚後才會有孩子出生的。

對於孩子的性格其實完全可以預測的,看看爸爸看看爺爺就知道 了,遺傳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但不管如何孩子從出生起從一張白紙由爸爸媽媽們在上面一筆一畫的引導去成長,所以遺傳是一方面,後天的影響也會佔很多的。

第一,多和小朋友接觸,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多生一個孩子來陪伴。


第二,多結交朋友,最好能和爸爸媽媽的好朋友的孩子經常接觸,一起成長,這樣歡樂多些,玩伴多些會很好的性格影響。


第三,家庭裡儘量爸爸媽媽達成一至的育兒理念,怎麼陪孩子玩樂,都要有一至的統一的育兒理念,不要一個人往這邊使勁,一個人無動於衷。


第四,多出去走走,去旅遊,外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見得多了,也會外向些。



燕霞的趣生活


要想知道如何改善孩子內向問題,首先我們必須瞭解一下什麼是內向?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內向?孩子內向有哪些表現?只有瞭解了這幾個方面,才能更好的去改善孩子內向的問題。

接下來,我就帶領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所謂內向,就是指孩子喜歡安靜、愛思考、不合群、常一個人待著、不喜歡和別人接觸。這種類型的孩子比較保守,做事情有計劃性,但是也會瞻前顧後,一般都比較悲觀,容易焦慮,發怒,嚴重的可能會出現抑鬱的情況。

那麼什麼原因可能會導致孩子性格內向呢?性格內向的孩子在如今的社會還是佔不少數的,但是導致孩子性格內向的因素卻是不同的。所以說,作為家長一定要搞清楚孩子性格內向的原因,這樣才能起到對症下藥的作用,才能更有效的解決問題。

導致孩子內向的原因,我歸納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遺傳因素。看過一些書籍,發現如果有父母或者近親是內向的性格,那麼孩子有極大的幾率是內向的人。

第二,環境因素。當然這個環境因素既包括家庭中的環境也包括社會上的環境。其中,家庭因素佔的比重還是較大的。如果家庭成員有性格內向的人,在這樣的環境薰陶下,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比較內向。

第三,獨生子女。如今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很多家庭都選擇生二胎,但之前計劃生育的實行導致很多獨生子女的出現,這讓孩子的成長少了很多同齡人的陪伴,性格因此會變得比較內向。

第四,父母保護過度。現在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事情往往是大包大攬,這會導致孩子失去很多接觸社會的機會,時間久了就可能導致孩子性格內向。

第五,受過心靈創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避免不了會遇到一些心靈上的刺激和創傷,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和很好的關懷和疏導,孩子因此就會有心理陰影,其性格也會偏內向一些。

內向的孩子往往不喜歡交流,個人外表看顯得比較冷漠,除了一些親密的朋友和家人他們是不願和別人接觸,不善與人交往,在人多的地方會變得非常拘謹。

那麼,現在大家瞭解了什麼是內向,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內向,內向孩子有哪些表現。最後我們就說說改善孩子內向這個問題的舉措:

1、多與同齡人交往。相對於父母,孩子可能更喜歡和同齡人談話,所以多為孩子創造與同齡小朋友交往的機會,比如把小朋友邀請到家裡來,讓自己孩子做一回主人,他們會很樂意招待自己的同伴,這樣做可以逐漸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從而讓性格變得開朗起來。

2、主動與孩子交流。內向孩子很少主動開口說話,所以作為家長應該主動和孩子交流,這樣才能走進孩子內心深處,從而可以引導孩子打開心扉,慢慢地孩子也願意與小朋友交流和玩耍。

3、讓孩子鍛鍊獨立。讓孩子獨立做一些事情,比如去超市買東西、向鄰居借東西等,這些都可以給予孩子機會,讓其變得更加獨立,也敢於接觸自己喜歡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提供的一些參考,又不好之處,歡迎大家多多指點,謝謝!


果果的大時代


內向外向各有各的優勢,比如內向的孩子耐心較強,外向的孩子好奇心較強,總之,不要刻意改變他的天性。對於這類孩子,要善於取得他的信任,在建立好的關係之後,再去引導他,不要太著急,他身上的閃光點恰恰是很多家長對於自己的孩子可遇不可求的。記住,沒有完美的孩子,世界也不需要完美的孩子。內向並不代表了不成功,我想恰恰是一個優勢,關鍵家長用什麼角度去看待,用什麼方式去引導。


媽咪寶貝傳媒


多鼓勵你的孩子,不要總和別的孩子比,還有孩子說的話作為家長不管認可不認可,一定要積極的給予回應,愛他一定要告訴他 。不要問我怎麼總結出來的,因為我也是那個內向的孩子!現在已經是兩個姑娘的爹了,我希望她們能夠不在內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