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言有時候比刀子更傷人!

過去的半個月,自媒體圈可謂是驚濤駭浪。二更食堂、ayawawa、 差評……一波接著一波的熱點,前一個還沒了解透徹,下一個又翻湧而來。盛夏未至,空氣就開始燥熱起來了。揭開這些眼花繚亂的事件背後,我們將看到什麼呢?

這種輿論風潮讓人擔憂

前幾天,以微信公眾號起家的“差評”獲得由騰訊領投、雲啟資本等跟投的3000萬元A輪融資。消息一出,便引來了各方質疑。眾多自媒體人以“差評洗稿”的立場,向騰訊和差評發起了輿論圍剿和拷問大戲。

諸如《騰訊在投資領域沒價值觀的不止“差評”一個》、《繼續差評騰訊》、《騰訊喜提差評》、《一大波“差評”正向騰訊而來》、《最近,騰訊“差評”如潮》等文章紛紛湧來,直到現在這波熱潮都還沒冷卻。

前些天某日凌晨,“差評”一連推送了六條圖文回應質疑,差評聯合創始人也在朋友圈回應稱:如果大家對洗稿的定義是參考公知信息,或者寫同一選題,好吧,那我們不得不承認,整個媒體行業沒有人配得上“原創”兩個字。

我無意去評判這件事的對錯,因為我沒有眼睜睜看到這件事情的發生,我沒有確切的證據去證明這件事情的對錯,但是現在的這種輿論風潮卻讓我愈加害怕起來。

除非你當面證實,否則不要妄下論斷

社交網絡的普及,讓任何汙點都會在互聯網被無限放大,牆倒眾人推,社媒時代的眾口鑠金,遠不止積毀銷骨。

孔子有個弟子叫曾參,十六歲就拜在孔子門下。在他的家鄉費邑,有個和曾參同名同姓的人在外殺了人,於是便有人將曾參殺人的消息告知了他的母親。第一個人報信時,曾母在織布,她,很輕鬆地說我的兒子不可能殺人,未予理睬。隔了不久,又有人跑到曾母面前說曾參殺人了,曾母還是不予理會,繼續穿針引線地織布。但是當第三個來報信的人也說曾參殺了人,曾母驟然緊張起來,她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把院門緊緊關了起來。

曾參為人真誠守信,做事三思而行,謹小慎微,位列儒家五聖人之一,曾母對自己兒子的德行有充分的信任和了解。但是當連續三個人都說曾參殺了人時,曾母的自信消失了。

流言蜚語,原指沒有根據、沒有得到求證的話,現在多指在別人背後散佈的誣衊、中傷的說法。散佈流言者有的也許出於好心,比如告知曾母其子殺人者,但因為傳言未經核實,而且最後證明確為虛假,則散佈者實為好心辦壞事。而有的散佈者本身心術不正,出於一己之私懷有某種不可告人目的,而惡意製造傳播流言蜚語,以達到其中傷別人自己漁翁得利之效果。這種流言因為是傳播者蓄意所為,其危害往往更大。

歷史上,無數文人墨客,良將賢臣,被人言殺死的不在少數。

魯聽季孫之說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計逐墨翟,楚信鄭袖之言流屈原,宋聽秦檜之計殺岳飛,一腔熱血,滿腹忠魂,本欲力挽狂瀾於社稷,在流言下,卻只能青山埋忠骨,空悵惘,平添哀怨。

以孔墨之辯不能自辯,以屈嶽之才不能自清,何也,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也。

當很多人都指向一種說法時,黑的變成白的,被中傷的人受到不可逆的傷害,這就是眾口鑠金的結果。

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常見,熱點一出必然反轉,反轉之後再次反轉,口誅筆伐的狂熱之下,沒有人會去真正追尋真相。

多少善心的人,被心術不正、出於一己私利的造謠者帶著跑;多少無辜的人,被惡言惡意中傷一蹶不振。

電影《搜索》裡葉藍秋,因一次公交車不讓座,引起了全民對她的道德譴責,譴責者居高臨下,義填憤膺,彷彿人人都是道德的衛士、文明的楷模。然而,誰知道葉藍秋的不讓座,是因為她在醫院體檢中查出了淋巴癌晚期。

真相有很多種,除非你當面證實,否則請不要妄下論斷。

如果你沒瞎,別從別人嘴裡認識我

一個朋友小k找我訴苦。她是個能力很強的人,做事情也盡善盡美,寧肯自己掏腰包也要把事情做完美,可是公司卻盛傳她向對手輸送利益,儘管沒有證據,但是大家卻依舊議論紛紛,就連她的直屬領導都相信了。

在百般探查下,終於找到了原因。源於一次不久前的行業聚會,有同行在朋友圈發了與她的合影,緊接著公司的業務正巧被這家同行接手,加之業務丟失的那幾天,小k正好請假在家休息,這麼一串起來,她的嫌疑就被無限放大。小k覺得就算她把事情查清楚並和領導同事澄清了,公司的人依舊還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她,甚至有同事對她自己出錢補貼下屬的事議論紛紛:“這一定是在收買人心,一窩腐敗,不然她怎麼拿自己的錢做事,傻瓜嗎?”這事讓她很困擾,辯駁無奈之下憤而提出了離職。一個為公司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就這樣被人言逼走了。然後,她真的就去了競爭對手的公司,她對我說:反正你們既然已經這樣給我定性了,那我乾脆就隨你們願吧。言談之間,她幾度落淚,要知道,這是她第一次那麼投入在一家創業公司,她進公司的時候,也僅僅是因為領導的一句“我信任你”。落到這樣的結果,相信大家都會覺得唏噓。

有一個關於牛怎麼死的典故:牛耕田回來,躺在欄裡,疲憊不堪地喘著粗氣,狗跑過來看它。“唉,老朋友,我實在太累了。”牛訴著苦,“明兒個我真想歇一天。”

狗告別後,在牆角遇到了貓。狗說:“夥計,我剛才去看了牛,這位大哥實在太累了,它說它想歇一天。也難怪,主人給它的活兒太多太重了。”

貓轉身對羊說:“牛抱怨主人給它的活兒太多太重,它想歇一天,明天不幹活兒了。”

羊對雞說:“牛不想給主人幹活兒了,它抱怨它的活兒太多太重。唉,也不知道別的主人對他的牛是不是好一點兒。”

雞對豬說:“牛不準備給主人幹活兒了,它想去別的主人家看看。也真是,主人對牛一點兒也不心疼,讓它幹那麼多又重又髒的活兒,還用鞭子粗暴地抽打它。”

晚飯前,主婦給豬餵食,豬向前一步,說:“主婦,我向你反映一件事。牛的思想最近很有問題,你得好好教育它。它不願再給主人幹活兒了,它嫌主人給它的活兒太重太多太髒太累了。它還說它要離開主人,到別的主人那裡去。”

得到豬的報告,晚飯桌上,主婦對主人說,“牛想背叛你,它想換一個主人。背叛是不可饒恕的,你準備怎麼處置它?”

“對待背叛者,殺無赦!”主人咬牙切齒地說道。

可憐,一頭勤勞而實在的老黃牛,就被群體所集合變成的劊子手,“殺”死了,源頭僅僅只是一句抱怨。

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隨口的一句話,最終會被別人以什麼樣的方式掛在牆頭示眾。

有時候大家並不在乎真相是什麼,而是在享受進入這件事情的參與感,所以他們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會下意識誇大、會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想象。你永遠不知道在別人嘴中的你會有多少版本,也不會知道別人為了維護自己而說過什麼去詆譭你,更無法阻止那些不切實際的閒話。

而我們毫無辦法。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如果你沒瞎,就別從別人嘴裡認識我,有什麼事,請你直接找我!”人言,可以殺人。請謹慎開口,因為你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沾著血腥。

文:甄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