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漩渦的華大基因

很多人初識華大基因,都是從一段微博熱搜視頻開始的。

在這段 1 分鐘的視頻裡,汪健作為華大基因董事長,正在大談他為華大基因員工定下的“三項鐵律”:必須活到 100 歲,不能有出生缺陷,不許做心臟搭橋手術。

陷入漩渦的華大基因

視頻一出,汪健連同華大基因一起登上了熱搜的頭條。這樣一段“反人性”甚至“反科學”的言論出自一位前沿科技公司的“科學家”之口,這確實有些匪夷所思。

這段視頻出自 5 月 28 日的一場“數字經濟”高端論壇。事實上,當時的華大基因已處於一場官司和媒體輿論的漩渦之中。而讓這場風波發酵為公眾“談資”的,則是一封發佈於天涯論壇的舉報帖

6 月 26 日,自稱南京昌健譽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的王德明,實名舉報華大基因。

陷入漩渦的華大基因

ID為“獨孤九劍王德明”的舉報信——《舉報華大基因偽高科技忽悠欺詐涉嫌賄賂官員,大規模套騙國有資產》,原帖現已被刪除

信中列舉了華大基因的多宗罪狀:所謂的核心技術實為偽科技、涉嫌賄賂政府官員、騙取政府資金和土地等等。王德明措辭激烈,直指汪建是“公認的大忽悠、大騙子”,並指責華大基因“出手狠辣抓捕了”幾個合作伙伴。

之後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猜到了。華大出面發佈聲明稱所有指控子虛烏有,並將舉報解釋為一場“利益驅使下的抹黑行為”。

至此,“舉報門”演化成了一出真假莫辨的“羅生門”。

我們無意爭論雙方的是非善惡,但從更多基因行業內部人士的口中,我們得到了頗為一致的看法——華大基因確實存在以“高科技”為噱頭大量獲取政府土地的“套路”。

陷入漩渦的華大基因

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健

假產業,真地產?

對於華大基因,站在“風口浪尖”可能是這家公司再熟悉不過的日常。

華大經歷過的質疑和舉報從來就沒有少過,從技術實力到 IPO 造假,但將矛頭直指“套騙土地資源和政府補貼”這一點的,王德明恐怕還是第一個。

舉報信中列出的土地項目中,五個是已有明確名稱的,包括蘇州的生命健康小鎮,揚州的生態科技城,位於鎮江國家基因庫、長江流域種質資源庫和水產養殖農業基地,以及剛剛簽約的南京“基因之城”。

陷入漩渦的華大基因

林林總總的項目名稱,都無一例外涉及到政府土地批劃。而根據既有信息,能查到相關資料最多的是位於蘇州新區白馬澗生態園的“高新生命健康小鎮”,號稱佔地6000畝,投資120億。

這是一個怎樣的項目呢?

根據蘇州高新去年9月18日公告,生命健康小鎮是一個涵蓋健康科技、健康服務和精準醫療的開發項目。為了助力健康產業的發展,小鎮裡還將配套建設體驗式商業、學校、養老醫療、文創、高端住宅、國際性專業會議設施等業態。

陷入漩渦的華大基因

一言以蔽之,所謂的“生命健康小鎮”,是一個涉及到了產業園、住宅開發建設的健康產業園區。而且在項目的合作方中,我們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王石的萬科集團。

王石與華大基因的淵源,遠不止這一個開發項目。在過去 3 年,王石的公開身份中始終有一條「華大基因獨立董事」,雖然今年 1 月 19 日,華大基因公告稱,王石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獨立董事職務,但他與汪健的私交,再加上萬科主營的地產業務,還是難免讓我們這些局外人,產生一些對華大基因與地產項目的聯想。

在這次的舉報中,王石就被控訴“協助華大基因騙取國有資源”。

陷入漩渦的華大基因

王德明在舉報信中所列舉出的“疑似地產項目”,實際上只是華大基因各種園區建設的冰山一角。

在華大基因的官網上,我們能看到這樣一組數據:華大基因在中國內地的業務範圍覆蓋了 30 個省份,而其中大部分入駐模式都十分相似:與地方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協助地方政府開展健康民生、精準醫療、農業等項目。

對於華大和地方政府而言,這都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基因是前沿科技,引進華大地方政府有面子;而另一方面,合作就勢必涉及到土地審批規劃。於是,華大基因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實驗室、產業園和農業基地,就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陷入漩渦的華大基因

簡單地梳理華大基因官方的新聞就會發現,僅2018年上半年,華大基因已先後與西安、珠海、吉林、銀川市、黑龍江鐵力市等城市達成合作,模式也不過是“小鎮”的複製粘貼。一方面,華大希望藉此打造一個覆蓋上中下游的完整產業生態體系;另一方面,相比傳統的住宅用地,產業地產、小鎮的形態的聯合開發方更多,用途更加廣泛,相應地,是否涉嫌違規用地的判定也更難裁決。

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不能否認的是,“華大模式”的確處在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灰色地帶

政府補貼,企業的生存之道

除了違規用地外,此番對於華大套取政府資源的質疑還集中體現在體現在另一點上——資金

只要符合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扶持政策,企業就能獲得鉅額的政府補貼,而作為高精尖龍頭的華大基因,無疑也從這一政策中獲益頗豐。

根據公開資料,2016 年華大基因落戶重慶市渝北區,拿到了政府補貼 500萬;而 2016-2017 年間,僅在南京一座城市,華大以“政府裝修補貼”名義獲得的資金支持就有近 300 萬元;此外,作為政府認定的高新技術型企業,華大基因還能享受到 10% 的所得稅優惠……

陷入漩渦的華大基因

事實上,不止華大基因,近些年來,政府補貼似乎已經成了不少“高新”企業賴以生存的“盈利”方式,一旦補貼退坡,才發現的生機勃勃的產業中竟全是裸泳者

。今年 6 月 1 日,一條被譽為“史上最嚴光伏政策”的新規出臺,0.05 元的補貼下降,就硬生生讓整個產業蒸發了 500 多億市值。

雖然箇中緣由不同,但類似的劇情似乎也在華大身上上演著。去年 7 月 14 日,華大基因在深圳創業板上市,發行價13.6元。此後華大的股價便一路飆升,一度最高衝至 261.99 元,股價漲幅超17倍,市值在短短4個月內急速突破千億元。但僅僅半年之後,這隻“夢想股”便跌至 145.97 元,幾近“腰斬”,公司市值也隨之縮水一半。

陷入漩渦的華大基因

在 2017 年的財報中,政府補貼幾乎佔據了華大基因淨利潤的近 16%

歷史總是相似的。每一個產業的興起,都會遇到大量的熱錢湧入、走到巔峰、然後泡沫破滅、行業結構重新佈局。

站在浪尖的華大,看似正在製造著另一個產業奇蹟。

而當終有一天浪潮褪去,不知道華大還能否依靠核心科技撐起“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發機構”的頭銜,成為那個唯一能與美國 illumina 對抗的中國高科技公司。

陷入漩渦的華大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