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宣傳|信聯社會 訪系民生——我的信訪工作初體驗

信訪宣傳|信聯社會 訪系民生——我的信訪工作初體驗

花吐豔、柳婀娜的四月,我開始了我的第一次信訪工作入職培訓。培訓第一天,手中多了一本《信訪條例》,我知道,這便是以後吃飯的飯碗,也是我未來工作的基礎。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要想做好信訪工作,就要嚼爛這本《信訪條例》。

我印象中的信訪工作,大概就是一群老爺爺老奶奶攜手而來,他們你一句我一句訴說著家長裡短,而我們只需要在旁適時記錄、不時勸慰。經過一番瞭解後我才發現其實不然,信訪的途徑可不單單只是走訪,群眾還可以通過書信、網絡等多種途徑反映訴求。我的工作不僅是接待來訪人、詳細記錄訴求,還有陽光信訪網絡平臺的錄入等相關操作。此時的我就像是個門外漢,初窺信訪工作內部玄機,我的內心既興奮又有些許緊張。

最初的幾天,我的任務是熟讀條例和對以往的案例進行判斷分類。單單是不予受理和不再受理的適用範圍,就讓初出茅廬的我傻了眼,在這個階段,似是而非是我腦海中出現最多的詞。好像是這個分類,不對,那個也很像……眼看著時間一點點過去,問題卻沒有得到解決,我的心中不免失落與彷徨,是自責,也是悲傷……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一句話:幸福和美好未來不會自己出現,成功屬於勇毅而篤行的人。我深受鼓舞並相信積土為山,積水為海,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就一定會有收穫與回報。

信訪工作的初衷就是為人民服務,說白了就是為民解難。為民解難就要懷抱著一顆真誠的心,不怕苦不怕累。老信訪幹部透露,加班加點工作是常態,信訪工作不僅要承受維護社會穩定的壓力,還時常會遭遇親人的不理解。雖然這樣說著,但在培訓過程中我看到的是一張張面對群眾積極向上的笑臉。他們對我說,苦與樂是相伴的,解決完群眾反映的問題,看到他們露出笑容,心中便又有了無限動力。

培訓過半,我已然熟知了這種工作環境,多看、多學、多記才能有所收穫。這次培訓主要學的就是陽光信訪平臺操作流程,還有新聞報道的寫作。信訪平臺的操作需要足夠的細心和耐心,對於來件受理或者不受理,不受理的話要點哪個分類,分類的理由是什麼,這些都需要定下心好好去判斷。除了這些,還有對信訪人訴求的歸納,答覆語言上的精簡等,這些也都是學問。學習寫作的基礎就是多看,從網上學優秀的遣詞造句、從書本品人生的百味雜陳、從身邊觀練達的待人接物,長此以往便有了足夠的素材積累。有了積累便要經常動筆,細細研磨,慢慢便會提升文字表述能力,好的文章由此產生。

汪國真曾寫過這樣一段話: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作為已經踏上工作崗位的“九零後”青年,我們不僅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敢於吃苦。在以後的工作中,或許會遇到不太理解我們工作的信訪人;或許會加班加點連軸工作;或許會付出很多卻少有收穫;或許會……

我知道信訪工作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把群眾利益時刻牢記心中。尊重他們,以公僕之心為群眾。他們的話語我們耐心聽,他們的來信我們逐字看;關心他們,以朋友之心待群眾。既要關心他們所反應問題的推進發展,也要關心他們的工作、生活;理解他們,以親人之心念群眾。理解他們的心情,理解他們的訴求,人無難事不上訪。只有想民所想、為民解憂,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信訪人。

(來源:常州市天寧區天寧街道信訪科 姚一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