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放棄ARM伺服器市場,是ARM陣營必然的結局?

高通放棄ARM服務器市場,是ARM陣營必然的結局?

從2017年11月份,高通宣佈全球首款基於ARM架構服務器處理器Centriq 2400系列正式出貨,到今年5月初,服務器芯片負責人離職以及整個服務器部門裁員50%,短短半年,高通企圖利用ARM架構挑戰X86在服務器的市場霸主地位的野心,算是不抱任何幻想了。

想當初,高通管理層對於ARM在服務器市場制衡英特爾X86也算是信心滿滿,主打的Centriq 2400系列,有三款,最小40核,48核。Centriq 2400基於三星10nm工藝打造,採用ARM v8架構的自研Falkor CPU核心,設計為60MB三緩,旗艦Centriq 2460比同時代的Intel至強旗艦鉑金8180處理器的能效比要高,價格也僅是後者的1/5。性價比高和ARM架構自身更加開放的生態,一場ARM和X86服務器器市場之爭,看似並不處於劣勢地位高通,為何在英特爾X86面前那麼不堪一擊呢?

高通放棄ARM服務器市場,是ARM陣營必然的結局?

從Intel的成功經驗來看,最初X86芯片的性能並不強,相對於最初的淨增對手Power、Alpha、MIPS、SPARC反而是最弱的,但是因為商業化做得好反而最終逆襲。

眾所周知,英特爾是從桌面處理器出身,相對於IBM等早期服務器玩家,英特爾算是個後來者。當時在高端服務器市場盤踞的是各家IT巨頭的私有RISC處理器,但在Intel標準處理器巨大產能造成的成本優勢面前,封閉的RISC處理器紛紛出局,目前只剩下IBM的Power處理器還在苦苦硬撐,但也是時日無多。

高通放棄ARM服務器市場,是ARM陣營必然的結局?

Intel可以說是用開放的工業標準的高性價比處理器打敗了所有私有RISC處理器。其中著名的DEC和HP的處理器技術和團隊都併入了Intel,使得Intel在高端處理器技術方面已經獨步業界,雖然安騰項目失敗,但更高性價比的至強現在完全統治了服務器市場。

這樣說的話,有人就會疑惑,目前ARM身處的環境,相比X86以往的對手可以說強的太多了,ARM其實是想複製這一過程,就是用更開放的生態和更高的性價比去和Intel競爭,可惜更開放的硬件生態對比Intel的X86處理器優勢不明顯,多廠商競爭的結果不是百花齊放而是力量分散,形不成規模競爭,完全沒有技術和成本上的競爭力,性價比優勢也體現不出。

再加上更重要的軟件生態劣勢,ARM陣營目前的競爭力是完敗的。就像當年Intel進軍移動市場時,也是遇到了生態問題,不僅軟件兼容性大有問題,在和移動整機生產商的配合方面也出現大問題,傳統PC思維濃重的處理器巨頭完全無法理解手機和平板廠商的需求,投入了接近100億美元補貼還是搶不到多少市場份額,堪稱史詩性的大潰敗。

按照業界的講法,只要總體擁有成本有20%的優勢,就有動力更換處理器指令架構,但目前為止這個成本優勢還沒有體現出來,所以更換處理器架構的動力不足,ARM陣營還需要努力奮鬥。

AMD也開發了ARM架構的服務器芯片,當年號稱自己有服務器芯片經驗非創業公司可比,然而,AMD在試水了一款ARM服務器CPU 皓龍A1100之後,就再無消息了,而且A1100是採用了ARM Cortex A57內核的CPU,而不是AMD自己設計的內核,試水的意味很重。在拋棄ARM服務器CPU之後,反倒是X86的銳龍CPU高奏凱歌,對老對手英特爾公司造成一定的威脅。鑑於如此形勢,AMD還是將重心放在了X86架構服務器芯片上。

三星、NVIDIA、博通等芯片巨頭都曾聲言要開發ARM架構服務器芯片,結果都相繼放棄。

高通放棄ARM服務器市場,是ARM陣營必然的結局?

這是一份2017年初的記錄表格,記錄當時全球ARM架構服務器芯片廠商情況,僅供參考

相對於國外服務器廠商半死不活,這幾年國內芯片廠商對ARM架構服務器市場追逐的勢頭並未降低,飛騰、華為、瑞芯微、華信通等芯片廠商,試圖依託國內服務器市場找到ARM架構服務器芯片的出路。

飛騰基於ARMv8架構的FT2000系列,採用了飛騰設計的內核,多核性能追平了英特爾E5。華為海思的Hi1612是核高基項目,瑞芯微基於ARM的RK3399,服務器項目。還有華芯通,作為高通和貴州省合資一家企業,正基於自主ARM架構中央處理器打造“ARM架構雲平臺”,雖說必然受來自高通服務器部門裁員的影響,但也是發展的契機,可以趁機籠絡一批被裁人員來華工作,這樣可以迅速推動ARM架構服務器項目的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