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漢人爲什麼那麼少?

用戶79022822714


黑龍江省是一個多民族、散雜居邊疆省份,全省共有53個少數民族,人口近200萬,佔全省總人口的5.26%。10個世居少數民族中,滿、朝鮮、蒙古、回4個民族人口超過10萬

吉林省也是多民族省份,有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和錫伯族等5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218.57萬人, 佔總人口的7.96%。其中,朝鮮族104萬餘人,滿族86萬餘人,蒙古族14萬人,回族約12萬人。吉林還有4個民族自治地方,即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伊通滿族自治縣。自治地方少數民族人口103.40萬人,佔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的47.31%

遼寧全省共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3710.3萬人,佔84.8%,少數民族人口664.3萬人,佔15.2%,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省份之一。全省除漢族以外,主要還有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錫伯族等少數民族。(以上數據均為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

從數據看東三省少數民族屬於中等,比如雲南省全省少數民族人口1300多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3。比東三省都高,湖南全省有少數民族人口641.07萬人,也佔到了10.1%,和他們相當。當然比起漢族高度集中的省份他們是高的,比如江西少數民族人口15.23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0.34%。江蘇全省有少數民族人口70多萬,佔全省總人口的0.49%。比例都非常低。

東三省是滿族和朝鮮族的老家,蒙古族也佔到相當比例,這幾個民族都是人口比較多的,而漢族大規模進入還是在闖關東以後。清入關後實行民族等級與隔離制度,嚴禁漢人進入東北“龍興之地”墾殖——頒佈禁關令。順治曾告誡滿洲貴族末路退往關東。滿人傾族入關,關東人口劇減。後來以山東、直隸為主的關內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在19世紀,中國黃河下游連年遭災,黃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闖入東北,數量規模歷史最高。是時,義和團亂,帝國主義乘機瓜分中國,俄國獲得了東北地區大量特權,而日本經過日俄戰爭,迫使俄國把特權轉讓給日本。1897年全部開禁,1910年關東總人口增至1800萬人。民國年間(1912年——1949年),“闖關東”洪流澎湃,新中國前夕近4000萬人(數據來自《中國人口地理》,張善餘)。民國38年間,山東人闖關東數量達到平均每年48萬人之多,總數超過1830萬,大約佔全部闖關東人口(3700萬)的一半。全國解放後,統計的闖關東後留下的山東人達到700多萬,約佔當時東北總人口(4000萬)17%,而當時全國人口為5.4億(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所以說闖關東“可以算得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舉”。 因此,關東大多數漢族居民的先祖大多屬於山東、河北、山西等省份——黃河下游地區的(雖然解放後,開發北大荒,很多南方的建設者也移居到東北,參與東北的開發,但這不屬於闖關東的範圍。)


繡鐵的秀


東北原系嚴寒,早期東北原住民主要是少數民族居絕對多數,中期開始,女真族部落開始壯大,實際上東北本來也有部分俄人民族居住,主要是靠大小興安嶺獵狩及黑龍江獵魚生活,吉林主要是女真及其他十多個少數民族,長白山地區也有朝鮮族人,後女真演化成滿族,也叫後金,滿人就是主要獵狩也放牧,也有少量農耕及一些山林產物,後滿人數慢慢發展壯大,在吉林主(黑龍江偪)逐漸統治了東北其他人數較少民族,女真金以前是遼,


62927818185


東北原本是清朝的發源地,清朝初年的戰爭使得漢人大量逃亡出東北,東北成了荒涼之地,這也正是俄國輕易佔領北方領土的重要原因!統一中國後東北一直被清朝視為他們的龍興之地,重兵守護,有軍事基地的氣味,平民活動氛圍不活躍。北洋時期,徐世昌帶領北洋軍近2萬的兵力進入東北治理東三省才使得這裡的漢人開始有所增加,而徐世昌所帶走的這些北洋軍也正是後來東北王張作霖奉系的基礎。


浣沙錄


樓主應該問的是過去吧,現在漢族在東北至少佔人口90%以上吧。

東北那裡氣候寒冷,是典型的苦寒之地,不能農耕種莊稼,所以中原漢人不願去。(那地方也不能放牧,遊牧民族也不去那。)

中原人想去也去不了。東北地區生活的民族屬於東胡系統,鮮卑,柔然,契丹,女真,蒙古等全是非常牛的民族,能征善戰,武力強大,一向只有他們進犯中原的份,中原哪有能力進佔他們啊。


滴水載舟


瀉藥!!!東北漢人不少啊,很多次,我認識的人裡面99,9%都是漢人啊。可能小編所在的家鄉漢人是達到了100%。但是這不到1%的差距,根本體現不出來的。最多就是在東北你會遇到一些少數民族,但是絕對不是小編所說的東北漢人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