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汉人为什么那么少?

用户79022822714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边疆省份,全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26%。10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满、朝鲜、蒙古、回4个民族人口超过10万

吉林省也是多民族省份,有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18.57万人, 占总人口的7.96%。其中,朝鲜族104万余人,满族86万余人,蒙古族14万人,回族约12万人。吉林还有4个民族自治地方,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103.40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47.31%

辽宁全省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3710.3万人,占84.8%,少数民族人口664.3万人,占15.2%,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全省除汉族以外,主要还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以上数据均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从数据看东三省少数民族属于中等,比如云南省全省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比东三省都高,湖南全省有少数民族人口641.07万人,也占到了10.1%,和他们相当。当然比起汉族高度集中的省份他们是高的,比如江西少数民族人口15.2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34%。江苏全省有少数民族人口7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0.49%。比例都非常低。

东三省是满族和朝鲜族的老家,蒙古族也占到相当比例,这几个民族都是人口比较多的,而汉族大规模进入还是在闯关东以后。清入关后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东北“龙兴之地”垦殖——颁布禁关令。顺治曾告诫满洲贵族末路退往关东。满人倾族入关,关东人口剧减。后来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在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黄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闯入东北,数量规模历史最高。是时,义和团乱,帝国主义乘机瓜分中国,俄国获得了东北地区大量特权,而日本经过日俄战争,迫使俄国把特权转让给日本。1897年全部开禁,1910年关东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闯关东”洪流澎湃,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地理》,张善余)。民国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大约占全部闯关东人口(3700万)的一半。全国解放后,统计的闯关东后留下的山东人达到700多万,约占当时东北总人口(4000万)17%,而当时全国人口为5.4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所以说闯关东“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 因此,关东大多数汉族居民的先祖大多属于山东、河北、山西等省份——黄河下游地区的(虽然解放后,开发北大荒,很多南方的建设者也移居到东北,参与东北的开发,但这不属于闯关东的范围。)


绣铁的秀


东北原系严寒,早期东北原住民主要是少数民族居绝对多数,中期开始,女真族部落开始壮大,实际上东北本来也有部分俄人民族居住,主要是靠大小兴安岭猎狩及黑龙江猎鱼生活,吉林主要是女真及其他十多个少数民族,长白山地区也有朝鲜族人,后女真演化成满族,也叫后金,满人就是主要猎狩也放牧,也有少量农耕及一些山林产物,后满人数慢慢发展壮大,在吉林主(黑龙江偪)逐渐统治了东北其他人数较少民族,女真金以前是辽,


62927818185


东北原本是清朝的发源地,清朝初年的战争使得汉人大量逃亡出东北,东北成了荒凉之地,这也正是俄国轻易占领北方领土的重要原因!统一中国后东北一直被清朝视为他们的龙兴之地,重兵守护,有军事基地的气味,平民活动氛围不活跃。北洋时期,徐世昌带领北洋军近2万的兵力进入东北治理东三省才使得这里的汉人开始有所增加,而徐世昌所带走的这些北洋军也正是后来东北王张作霖奉系的基础。


浣沙录


楼主应该问的是过去吧,现在汉族在东北至少占人口90%以上吧。

东北那里气候寒冷,是典型的苦寒之地,不能农耕种庄稼,所以中原汉人不愿去。(那地方也不能放牧,游牧民族也不去那。)

中原人想去也去不了。东北地区生活的民族属于东胡系统,鲜卑,柔然,契丹,女真,蒙古等全是非常牛的民族,能征善战,武力强大,一向只有他们进犯中原的份,中原哪有能力进占他们啊。


滴水载舟


泻药!!!东北汉人不少啊,很多次,我认识的人里面99,9%都是汉人啊。可能小编所在的家乡汉人是达到了100%。但是这不到1%的差距,根本体现不出来的。最多就是在东北你会遇到一些少数民族,但是绝对不是小编所说的东北汉人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