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想自殺的抑鬱症人,怎麼治,怎麼才能開導?

15395581994


原本不想回答與抑鬱症有關的問題,不希望自己的軌跡和抑鬱症掛鉤。但是想想或許答題也算是抵抗抑鬱的一種方式吧,或許有人看見我寫下的這些東西會感到自己不孤單,或許這個答案還能幫助抑鬱症患者的家人朋友瞭解他們的心理。所以還是寫了。希望過一段時間回頭看,能夠坦然地說一切都已是過去式。

就我個人來說,抑鬱症對思維的最大影響,是哪怕一點微不足道的煩惱也會造成極度痛苦的情緒海嘯。比如和誰鬧了個小矛盾,正常狀態下哪怕是產生負面情緒也只會圍繞著矛盾本身,但是在抑鬱狀態中就會想得很深。比如我和他鬧矛盾了→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和人相處→我只會給人帶去不愉快→我這個人就是徹頭徹尾的失敗。看上去根本不構成邏輯關係,但這就是抑鬱症患者的思維模式,不管多小的事情最後都會歸結於對自我的厭惡。因為過於厭惡自己,所以哪怕明知這麼想是不對的,還是會把所有的錯誤都歸咎於自己。

然後是對一切失去興趣,包括自己原先很喜歡做的事情。沒法集中注意力,無法維持正常的學習或工作狀態,嚴重時連吃飯睡覺說話走路都做不到。有時候會哭得停不下來,但不是為了具體的事情哭,而是一種機械性的淚流不止,感覺自己像壞掉了的水龍頭,已經停不下來。有時候則內心麻木到哭都不會哭,會在同一個地方維持同一個姿勢很長很長時間,比如躺在床上睡不著又不想起,什麼都不會想,大腦整個是空白的。不想說話,甚至無法順利地在腦海中組織語言。與世界之間好像隔了一層,外界的一切刺激傳到我這裡時都會慢半拍。就好像什麼事情在我面前發生了,我見到了聽到了,但是它對我來說不產生任何意義。

會非常想死。倒也不是因為什麼特殊原因,就是很簡單的想死。“死,死,死”在腦子裡以大號加粗黑體字刷屏,除了“死”什麼都意識不到,那種想死的念頭過於強烈,蓋過一切。平時再怎麼熱愛生活再怎麼積極樂觀,到了真發作起來的時候都不管用,因為對生活的熱愛是一種心理層面的東西,而“死”幾乎是一種生理衝動。心理上的感覺不可能強得過生理上的感覺。不知道怎麼描述。

關於感情,抑鬱症患者態度比較矛盾,我個人的感覺是“知道有那麼個東西存在但是不能很清晰地體會到”。你明白你心裡有感情,也知道你被愛著,平時也會像平常人一樣因為愛與被愛覺得溫暖或感動,但有很多時候好像還是隔著一層。有時候會覺得“為了關心我的人我一定要振作起來,不能自私不能自暴自棄”,但這更像是一種責任而非主觀意願,有種強逼著自己往前走的感覺。同時,總會覺得,再親近的人也不能時時都理解我的想法,永遠不能。

比較重要的一點,即使是有抑鬱症也不會成天愁雲慘霧以淚洗面。還是會開心,只是這種開心是短暫的轉瞬即逝的而且是很淺層次的。這種開心比較類似於看見一個好笑的段子然後應景地笑上幾下,而不是走在陽光下覺得世界真美的那種充實持久的幸福感。

更多的時候我體會到的不是悲傷,而是疲憊,是價值感的缺失和活力的缺乏。哪怕在一切順利、根本沒有發生任何事情的時候,也會時常莫名其妙地覺得“好累啊,好想一了百了”。尋常人看見春天山花爛漫,會覺得生活在這個絢爛的世界上真是太好了;而抑鬱症患者會有兩種可能的狀態,第一是“嗯春天很美,花很美,但是都與我無關”。第二是根本看不見春天也看不見花。

發現題目中還有一個小問沒有回答,關於自殺。

為什麼同樣是抑鬱症患者,同樣情況較嚴重,有人自殺了而有人沒有呢——我想這其中的區別,主要是情緒是否得到合理的疏導和安撫。只要患抑鬱症,或多或少都會有想自殺或者是傷害的念頭,這算是症狀之一。而這種症狀是間歇性的,也就是說,會在某個時間點特別特別想死,但是過了那個時間點又會覺得自己還是不想死的。不自殺的關鍵,就是要平穩地渡過那個最危險的點。這種時候,親人的支持就很重要了。

把一心求死的抑鬱症患者從自殺邊緣拉回來的往往不是講道理,而純粹是感情,是“我在這裡,我會始終支持你,所以要好好的,我們一起度過難關”。有時候處在萬念俱灰的時刻,就好像溺水的人在海里掙扎,那份來自親人朋友不問緣由的支持則像是救生圈。

但所有的大道理都沒用。真的,都沒用。尤其是“連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這句話挺沒說服力的——抑鬱情緒排山倒海席捲而來的時候,我們真的不覺得死比活著可怕。

最後是來自病友的小建議:

1.如果覺得承受不住,心中不斷湧現自殺的想法,一定要去找心理醫生。遵醫囑,該服藥就服藥,該住院就住院,該休息就休息,不要覺得自己能挺過去就逞強一個人撐著。求助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堅強的表現!!!

2.活得“自私”一點。多顧及自己的感受。不要覺得別人的情緒,別人的麻煩,別人的黴運是你造成的,不要把生活中發生的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歸結於自己不夠好。抑鬱情緒十有八九是和深重的自我厭惡感聯繫起來的。接受自己,不要厭惡自己。

3.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要去思索任何複雜的問題,糾結任何複雜的關係,作出任何複雜的決定!如果感覺快繃不住了,不管是什麼大事都先放在一邊,先去睡一覺再說。

總之,就一句話:放過自己。放過自己。放過自己。


公西巖


知乎網友

患者是我的一個遠親,目前高三,已退學,以前開朗活潑,為什麼會抑鬱,他自己說想不起來了,所以抑鬱的根源無從得知。大概兩個月前開始特別嚴重(曾經目睹一個年輕人自殺,或許對他有一定的刺激),然後送入醫院,目前的診斷是患重度抑鬱症,有自殺傾向,已經接受專業心理干預一個半月,用電擊療法半個月,藥物治療至今。如今病情有好轉,醫生同意出院回家休養。現在他在家能偶爾正常與人交流,但是常常覺得生無所戀,覺得人生沒有可期待與盼望的東西,我該如何在不刺激他病情的情況下和他交流?我說什麼話會刺激他導致他病情嚴重(如何避開他的雷區?)患者已經接受過治療了!現在回家了!在吃藥!已經送過醫了!我只想知道除藥物治療外家人能做些什麼!現在全家人都很著急,他母親簡直絕望,每天擔憂孩子會不會自殺,家人想知道我們應該做什麼事,說什麼話,才不會刺激到他?

知乎心理學專家李松蔚

謝邀,但是抱歉,你不大可能從這裡獲得奇蹟。要是有幾條簡單的秘訣,可以教給非專業人士簡單地「開導」抑鬱症病人的話,抑鬱症也就不是個醫學問題了。好在病人送過醫了,那就相信醫生吧,實在擔心的話可以再找醫生問問情況。我不知道你跟他交流是想達到什麼目的?如果你是想開導他,那你的期待可能太高了。要說「雷區」,這本身就是雷區之一。抑鬱的人對於被「開導」是什麼感覺呢?下圖摘自一位漫畫作者Allie Brosh患抑鬱症期間,用漫畫記錄的感受。

你看效果其實是會適得其反的……所以我建議你把自己的定位降低一點兒,不如定在「監護」就好。這樣的話,你大可以直接了當地承認:我來陪你的目的,就是為了看住你不要自殺。說白了,這件事才是重點,而且至少你這麼說的時候很誠實。而非(從他的視角看來)假裝特有耐心地聽他,「理解」他,「溫暖」他,但最終就是為了反駁他:哈哈完全沒有你想的那麼糟嘛!你那些感受都是小題大做了!振作起來呀少年!如果有前面的態度作為基礎,就可以多給幾條建議:1)不要硬拽著他「快給哥說說你到底怎麼想的」,也不要硬拉他出去K歌,打球;2)如果他願意跟你說話,那就說,如果他主動拉你出去玩就更好(估計不太可能);3)不要去反駁他,即使你覺得他悲觀得莫名其妙,也要試著去尊重別人不同的感受;4)沒必要回避自殺這個話題,大大方方地跟他談;5)只要他不自殺,你該幹嘛幹嘛,不要把注意力全放在他身上,但也不要故意冷落他;6)從心底裡認識到他就是一個普通家人,像對普通家人一樣對待他,除了你有一個任務是要看住他之外。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就好像放假時你舅舅請你看住小表弟寫作業不許碰電腦一樣,沒必要因此如臨大敵……還有,你不會藉機給小表弟做思想政治教育吧,所以也不要對他那樣;7)抑鬱這種病,接受正規的治療後康復的概率很大,先別搞得特別悲壯和凝重;8)監督他按時服藥,這很重要;9)等待,相信時間的力量。

神經科學周不潤

現在的絕大多數家庭,包括國內和國外,對抑鬱症的態度和看法都是不正確的,認為抑鬱症是軟弱、是矯情,卻不知道他們是實實在在的在生病。所以首要的是去認真學習抑鬱症的相關知識,矯正觀念。只有對病人的狀態有正確的認識,才能開始談怎麼樣去對待他/她。不然,你覺得正確的、或者輕描淡寫的一句話,都可能是對病人的巨大刺激。

作為抑鬱症病人的家人或者好友,你能做什麼?首先防自殺是最關鍵的。如果身邊有一個有自殺傾向的抑鬱症病人,需要隨時注意他/她是不是有自殺的念頭。通常以下症狀會表現出一個人試圖自殺的心理:

  • 平時的言語中提到自殺,比如“我都想去死了”, “我要是從來沒有出生就好了”,“如果沒有我的話你們會過得更好”;

  • 言語中提到具體的自殺方法,比如跳樓、安眠藥之類的;

  • 做一些危險的事情,比如走在快車道上,或者開車變得異常兇猛;

  • 跟外界完全隔離,想要自己一個人待著;

  • 情緒波動很大,某天可能突然很高興,隔天又突然很低落;

  • 對任何一件生活小事都會感到手足無措或者絕望,比如失手摔了一個杯子;

  • 吸菸喝酒的量增加;

  • 作息改變,比如吃飯和睡覺的時間發生變化;

  • 在不正常的時間說再見,如晚上睡覺前,或者特意打電話說再見,或者說再見的時候像在永別一樣,很難判斷,但對已經有自殺傾向的人來說,多注意一下不為過;

在關注這些苗頭的同時,做好措施隨時應對突發狀況。例如:

  • 發現病人情緒不對,可以直接詢問是不是有自殺的計劃,突然興起去自殺的不多,多數是有一定計劃的;當你整天憂心忡忡疑神疑鬼,害怕病人自殺的時候,往往直接詢問是最好的辦法;病人絕不會因為問他/她這個問題而去尋死的,反而讓他/她釋放一下負面情緒可能會有所幫助;

  • 不要藏著掖著,儘量讓親朋好友瞭解大致的狀況,以便大家及時提供幫助;

  • 保證病人呆在安全的環境裡,比如家裡的刀、藥物之類的要收好;

  • 最好保證家裡總有人呆在病人的身邊;

  • 隨時準備麻煩110;

除了關注自殺之外,還可以做什麼

  • 當病人想說話時,只聽就好了,不要給建議,不要說看法,不要自己下判斷

  • 病人總會懷疑自己,貶低自己。這個時候要反覆告訴病人他/她的存在價值,和對家庭的重要性。對中國人來說這些話很肉麻,往往難以啟齒,但確實有溫暖人心的效果;

  • 維持家裡原有的環境。有些家庭出現抑鬱症病人,甚至有自殺傾向的病人,就天翻地覆,不得安寧。其實這個時候保持家庭的原樣如保持乾淨、按時作息,都會給病人安全感,減輕壓力;

  • 鼓勵病人跟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一起做家務,一起出門散步,一起做手工等等,但如果病人不願意的話也不要勉強;

最後,千萬不要忽視你自己。作為抑鬱症病人的家人,一般說來最重要的有幾點:

  • 學習抑鬱症的知識。不瞭解的時候,一些無意的話語或者行為可能會傷害病人。對抑鬱症瞭解的越多,就越能幫助病人。

  • 照顧好自己。長期照顧抑鬱症病人是一件費神又充滿挫敗感的事情,自己的情緒也不免低落。所以,平時多注意維持自己的正常生活作息,有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時間,經常運動,不但能維持正常的生活狀態,同時也是照顧病人的基礎。

  • 耐心。抑鬱症可以治療,病人的狀態也會越來越好,但是需要時間。尋找到最合適的治療方法,可能要走很多彎路。請在這個時間段內保持耐心,這也有助於維持家庭原有的節奏和環境。

  • 不要自責,通常這不是你的問題,也不是誰的錯誤,你自己也沒有能力治好抑鬱症。


北藍健康之家


家屬可帶著到熱鬧的地方走走,吃些低抗抑鬱藥物,減輕痛苦,讓其鍛,煉,我也是,儘量克服,跳正好情緒,不要悲觀,我沒有人關心,已經幾十年,自己給自己找醫生,吃些藥,慢慢會好起來,現在還可以,主要肝氣鬱結,我一天胡吃藥,象小紫胡,我吃3大包,我丈夫不聞不問,好象我沒有病,但我感覺很嚴重,自己上精神醫院看病,醫生讓住院,住了兩次院,自己照顧自己,診斷為啥抑鬱症,現在我好多了,和正常人一樣。


過還好咯五天


不請自來,只是提供一個思考方向。我認為,對於一個想自殺的“抑鬱症”的人,一般的開導沒用,關鍵是在如何使他(她)產生一個必須要活下去的理由,這個理由必須是他(她)內心真正認可的!當然,輔助藥物也許有邦助,該吃藥還得吃。我想,他(她)最大的問題是自己沒有答案而糾結在問題之中,太痛苦而失去了“生”的慾望的……希望所有人都能開心、快樂的生活!淺見,僅供參考!


獨自前行204948681


走進教會,會有兄弟姊妹的幫助。輔助吃點藥,情緒穩定下,(能聽進去的話)聽唐崇榮牧師的講道視頻,願神憐憫拯救。這是唯一的出路,真的。

真實的信仰 真實的上帝

2017-11-14 伯特利·新媒體

這一生最美的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