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君爲您講述經叔平與上海的不解之緣

同舟君为您讲述经叔平与上海的不解之缘

7月18日,紀念經叔平誕辰100週年紀念座談會在京召開。同舟君為您講述經叔平與上海的不解之緣。

同舟君为您讲述经叔平与上海的不解之缘

經叔平

(1918.7-2009.9.14)

浙江上虞人,中國現代民族工商業者的優秀代表,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全國工商聯的傑出領導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原主席。民建上海市委員會副秘書長,上海市工商聯副秘書長,政協上海市委員會副秘書長。

1918年7月,經叔平出生於上海一個民族工商業家庭,祖籍浙江上虞。1934年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學習,攻讀新聞系。1939年經叔平大學畢業,正值抗戰,當得知中國軍隊血戰臺兒莊,痛殲日軍勝利的喜訊時,高興至極,他就根據報紙上的新聞報道,寫了一篇評論,發表在英文的《中國評論週報》上。他以獨特的視角、銳利的筆觸,分析了日軍失敗的原因和抗日軍民一致共同抗日,以弱勢能勝強勢的原因所在。這是他的第一篇評論文章,被報刊錄用,對年輕的經叔平來說是很大的鼓勵。

從青年時代起,經叔平就積極追求進步,曾參加過進步青年組織的活動。他雖出身富商家庭,仍堅持每個寒暑假外出打工,廣泛接觸社會,瞭解到很多社會底層的生活狀況,更堅定了報效祖國的信念。1939年他大學畢業後進入家庭企業工作,開始步入商界,任上海市新中實業廠副經理。1942年至1957年曆任上海華明菸廠副經理、經理,上海華成菸廠經理,上海捲菸工業同業公會主任委員。

解放前夕,經叔平毅然決定留在國內建設新中國。他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並身體力行,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新中國成立初期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各項事業的發展中。他積極響應人民政府號召,帶頭對自己的家庭企業進行公私合營,為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作出了貢獻。他認真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積極參加各項愛國動動,真誠實踐著“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走社會義道路”的諾言。

“文化大革命”期間,經叔平遭受衝擊,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更是以極大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貢獻了自己所有的聰明才智,作出了有益貢獻。他體察國家困難,關心弱勢群體,為捐資助學、扶貧濟困和抗災救災等活動多次慷慨解囊,表現出了心繫祖國、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

1989年,經叔平積極為大上海出招,牽頭創建了“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請外國著名企業的領袖人物當顧問,為重振大上海雄風出謀劃策。經他牽線搭橋,21位來自世界11個國家的企業巨頭,組成了“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為上海改革開放出謀劃策。如今每年一次的“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已經成為推動上海發展的盛事。

經叔平十分關心、支持愛建公司的建設和發展,先後擔任了上海愛建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屆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三屆董事會顧問,為愛建公司的成長和壯大付出了心血和精力。

他非常關心祖國的統一大業,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親身參與並見證了香港、澳門迴歸祖國。他晚年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看到祖國的完全統一,併為此不遺餘力。

2009年9月14日,經叔平與世長辭,享年91歲。

經叔平在上海曾經感嘆道:我祖父經同春在上海留下的建築是玉佛寺,我父親經易門在上海留下的建築是南京路金門大飯店,我兒子經天亮為上海設計了八萬人體育場橢圓形屋頂,唯獨我沒有在上海留下什麼。其實,這是他的謙謹,作為傑出的政商領袖,歷經新舊中國滄桑鉅變的財智高手,他在工商界中表現的睿智和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不僅有他原創性的商業精神,還有其對中國邁向均衡和諧發展道路的智慧性探索。他的一生為上海、為非公企業、民營企業留下的精神“建築”遠遠勝於這些“凝固的音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