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君为您讲述经叔平与上海的不解之缘

同舟君为您讲述经叔平与上海的不解之缘

7月18日,纪念经叔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召开。同舟君为您讲述经叔平与上海的不解之缘。

同舟君为您讲述经叔平与上海的不解之缘

经叔平

(1918.7-2009.9.14)

浙江上虞人,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优秀代表,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全国工商联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原主席。民建上海市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工商联副秘书长,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副秘书长。

1918年7月,经叔平出生于上海一个民族工商业家庭,祖籍浙江上虞。1934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攻读新闻系。1939年经叔平大学毕业,正值抗战,当得知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痛歼日军胜利的喜讯时,高兴至极,他就根据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写了一篇评论,发表在英文的《中国评论周报》上。他以独特的视角、锐利的笔触,分析了日军失败的原因和抗日军民一致共同抗日,以弱势能胜强势的原因所在。这是他的第一篇评论文章,被报刊录用,对年轻的经叔平来说是很大的鼓励。

从青年时代起,经叔平就积极追求进步,曾参加过进步青年组织的活动。他虽出身富商家庭,仍坚持每个寒暑假外出打工,广泛接触社会,了解到很多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更坚定了报效祖国的信念。1939年他大学毕业后进入家庭企业工作,开始步入商界,任上海市新中实业厂副经理。1942年至1957年历任上海华明烟厂副经理、经理,上海华成烟厂经理,上海卷烟工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

解放前夕,经叔平毅然决定留在国内建设新中国。他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身体力行,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中。他积极响应人民政府号召,带头对自己的家庭企业进行公私合营,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出了贡献。他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积极参加各项爱国动动,真诚实践着“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义道路”的诺言。

“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叔平遭受冲击,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更是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了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作出了有益贡献。他体察国家困难,关心弱势群体,为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和抗灾救灾等活动多次慷慨解囊,表现出了心系祖国、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1989年,经叔平积极为大上海出招,牵头创建了“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请外国著名企业的领袖人物当顾问,为重振大上海雄风出谋划策。经他牵线搭桥,21位来自世界11个国家的企业巨头,组成了“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为上海改革开放出谋划策。如今每年一次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已经成为推动上海发展的盛事。

经叔平十分关心、支持爱建公司的建设和发展,先后担任了上海爱建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副董事长,第二、三届董事会顾问,为爱建公司的成长和壮大付出了心血和精力。

他非常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亲身参与并见证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他晚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看到祖国的完全统一,并为此不遗余力。

2009年9月14日,经叔平与世长辞,享年91岁。

经叔平在上海曾经感叹道:我祖父经同春在上海留下的建筑是玉佛寺,我父亲经易门在上海留下的建筑是南京路金门大饭店,我儿子经天亮为上海设计了八万人体育场椭圆形屋顶,唯独我没有在上海留下什么。其实,这是他的谦谨,作为杰出的政商领袖,历经新旧中国沧桑巨变的财智高手,他在工商界中表现的睿智和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不仅有他原创性的商业精神,还有其对中国迈向均衡和谐发展道路的智慧性探索。他的一生为上海、为非公企业、民营企业留下的精神“建筑”远远胜于这些“凝固的音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