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自我時會感到孤獨無助,這是什麼心理呢?

火爆龍1


我可能是最笨的一個回答者了,我把題目反覆讀了不下十遍腦內循環出各種場景,但我卻始終讀不懂這個題目,因為沒有問題描述所以也不知道提問者到底經歷了什麼,如果單憑我自己腦補的畫面來看:你應該是一個自認為朋友很多和周圍人關係和諧的人,突然有一天遇到了困難落了難,結果沒有人能幫你,因為這個問題不一定是金錢上的也許是難以啟齒的感情上的反正就是不能說的秘密一類的話題,你突然覺醒,覺得自己一直在附和別人結果迷失了自己,真的找到了自己的時候卻又覺得自己是那麼的不合群沒有一個人可以依靠。

如果我腦補的對那你有兩個選擇,做自己或者繼續迷失自己。

沒有一任何一個人能做到讓所有人都喜歡你,我行我素也許會處處碰壁但那是真自己活著不累,你缺少的只是一個懂你的傾聽者。

繼續迎合別人委屈自己,明明與對方道不同卻相為謀累不累?你如果只是怕孤獨覺得不累,那我尊重你的選擇。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別人說什麼也沒用選擇權在你自己身上,給你講個我朋友的故事吧,算題外話和你的問題不一定有關係。

我和他不算熟只知道他從初中畢業就開始混社會反正就是幫人討債之類比兇鬥狠的職業,因為他是我前舍友的男朋友所以見過他幾次,起因是舍友非要請我吃飯我當時去了一看她男朋友在我就準備走再傻也知道不當電燈泡,但我沒走成他就跟一幫人打起來了連原因都沒有就莫名其妙的打起來了,所有人被警察蜀黍請走,舍友因為這個事覺得難堪也和他分手了,他那幫兄弟更狠平時都只是兄弟進去了全叫他大哥了,還說是他教唆的,可想而知,他本身就有案底又成了大哥,家裡人拿錢保出來的但還是待了幾個星期,我之所以稱他為朋友因為他出來後找我舍友沒找到自己離開的時候哭了,我第一次見男的哭當時不清楚咋回事又想起周圍人說他過得挺慘家裡都斷絕來往了,我就傻傻追了出去,他一個一米七多的漢子蜷縮在樓梯下面哭,曾經的張狂全沒了,我當時給了他二百塊錢就走了,想想覺得自己這是在同情他打他的臉感覺不妥又去給他買了點吃的再回去他不在了,另一個舍友告訴我,他要去外地闖蕩那錢算借我的,等過幾年有出息了還。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當時還特感動覺得他挺男人的現在聽說他從外地回來娶了個同村的家裡開了工廠,我那二百不了了之了😂畢竟是自己當時缺跟筋,也許那二百在那個時刻真的幫助過他吧,忘記就忘記了反正也再也沒有交集了。


上善又水


但我還是要糾正的是,並不是當一個人意識到自我時才會孤獨。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萬箭穿心,痛不欲生,你喜笑顏開,興高采烈也都是你一個人的事,別人看得出來,體會不到。我以為當你合群了,是內心的孤獨。當你不合群了,才是表面的孤獨。

我認為感到孤獨是有兩種外在因素。

  1. 沒有信仰,沒有目標。如同一葉孤舟一樣,在海上漂泊,不知道滑向何處,所以任何風浪都不是順風。也就慢慢變得麻木不仁,變得心安理得。無魂有體稻草人,這樣的人每時每刻都是孤獨的,不管是心靈還是外表。因為他沒有一個能是他愉快,能忘卻自我的東西。
  2. 心太高到不了。在逐夢途中,一路上坎坷不平,佈滿荊棘,沒人陪伴,社會的不認同,家人的不支持,慢慢開始懷疑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慢慢的開始恐懼前行的道路,只要路是對的,走遠一點又怎麼不可以呢?

越長大對孤獨的定義也就不一樣了。慢慢的也就習慣了所有的孤獨,像一杯烈酒,醉尚心頭。

誰的青春不迷茫,不是合適的何必要勉強?

本來就不擅長挽留,何必要強求?

那種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滋味沒經歷過如何體會?

學到用時方恨少,難道這不是孤獨?




陪伴你的只有那無邊無際的孤獨,用遊戲麻醉自己。

喜歡一個人,卻羨慕一群人。

那些為了合群而合群的合群,其實是在浪費青春。

英雄本來是孤獨的。

無人與我立黃昏。

我不喜歡這個世界,我只喜歡我的日記。

每一個所謂的孤獨都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畢竟只有一個人體會成長。

只有你自己能懂你自己,這算不算淒涼?

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一個人想念,一個人醉。

終於有一天,我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也許這也是一張成長,畢竟學會了每個人都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孤獨何嘗不是一種境界?只有孤獨了,才變得有時間。只有孤獨了,才會反思。只有孤獨了,才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河溪社會論


這與現時現世的大環境有一定關係。

上世紀八十年代前,人們獲得的教育是大公無私的共產主義接班人,人民一心向黨,一心熱愛毛主席,一心為國家。那時大家是我為人人的奉獻思想,誰都把自己置身於這個社會大家庭之中,一心向公,無私心雜念。當你生活在一個無私的大集體時,你只會有無尚的集體榮譽感,你又怎會狐獨?你又怎麼會無助?因為那時你孤獨會有人陪你、守你;你無助會有許許多多的人會向你伸出援助的手。



而如今,經濟發達了,人們內心卻空虛了。社會充滿了爾虞我詐,充滿了欺騙和謊言,充滿了人人為我的思想。錢是至高無上的,扶老被訛詐,生小孩怕被偷,走路上怕被搶,幹工作怕被坑。當你孤獨一人時,你才會發現你面對周圍的環境會無所適從,你看不慣身邊的一切,卻又不得不與他們交融,於是你傍徨、無助,甚至恐懼、憂慮。


這就是我們,在這個時代裡勇敢前行的我們。


另眼看大千世界


越長大越孤單,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邊的朋友都會為了自己的生活、工作所纏身,所以交流的時間少你就會感覺孤單。其實,你可以充實自己的生活,等你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你就不會感到孤獨。人總是要長大的,孤單也是人生必經之路。如果一個人的一生沒有孤單,那他怎麼能夠體會到人生道路上怎麼長大。因為每個人長大了都需要有自己的理想,都要去尋找自己的未來,註定要各奔東西,所以感覺到孤獨無助,是心理作用。由於人長大了,想的事情就多了,就會忽略周圍關心他的人,比如我們的父母,我們應該想一想別人對自己的好,這樣就不會感覺孤獨無助了。


揚中440


感謝邀請,那是因為你被自己的感覺和意識欺騙了。一個人被人騙還可以說得過去,要是被自己騙了,那可慘了。其實所謂的感覺和思想都是不靠譜的。比方當你悲傷的時候,快樂的你在哪裡。當你跟朋友或親人團聚的時候,孤獨寂寞的你又在哪裡。當你真正懂得的時候,會恍然大悟。其實所謂的孤獨快樂以及種種感覺,都沒有一個真實存在的實體,都是在變化多端的幻覺而已。你就會明白人生皆苦,所謂的快樂只不過是輕一點的痛苦而已,其實人生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終究是會變去的。只可嘆現在的人們還沉迷其中,樂此不疲,何日方得解脫。今曰分享到此結束,多有多足之處,還請諸位多多批評,謝謝邀請


用戶7019122602917


謝邀,社會的本質,在於大家共同努力,互相有序協調,才得以持續發展,而人的本質,在於共同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更注重了“自我”,幹方百計尋求其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個人和集體的關係既對立又統一,怎樣才能找到二者的最佳結合點,顯得尤為重要與迫不及待。太注重集體而失去太多的個人利益,現實中有,但不是全部,相反,太注重個人利益而盡大可能地損害集體利益,生活中,不少,不少,所以至於後者,以至於在太自我的情緒中,漸漸地與眾為敵,以致最終與人民漸行漸遠,不孤獨才怪,雖然自己可能暫時得到一定的好處,但那不是生活的主題,因為:生活的主題永遠都是,兩個字——快樂。


東方魅影8816681


自我認知也叫自我意識,或叫自我,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的覺察,包括對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的認知。隨著自我認識的不斷加深你會發現與別說越來越不一樣,隨著差別的越來越大,你會越來越不想與道不同不相為謀的人交流,但與自己觀點完全相同的人又少之又少,隨之身邊能理解自己的人越來越少自然會感到孤獨。




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人會完完全全的知道你所想的。當你得不到別人理解、認可,或者沒有人知道你的感受時,你就會覺得你是孤獨的。在人的一生中,孤獨是避免不了的。即使你將來結婚了,有了伴侶。你還是有孤獨的時候 。況且,適當的孤獨是有益的,它可以讓你更好的思考。你要學會享受孤獨,品味孤獨,


花開樂悠悠


因為一個人意識到自我時,通常都是遇到了不好解決,或者無法釋懷的事情。

人是群居動物,在一般的生活中,工作中,都是忙碌,充實,至少有事可做的。注意力,關注點,都會放在一件事,或者人的身上,團結協作,歡暢熱聊,嬉笑怒罵,社交敷衍,都無暇顧及到自己,不會有意識到自我的時候。



所以,當一個人能意識到自我的時候,都是遇到了某件事,某種情緒,某種心情中,會有到孤獨與無助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