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國家藥監局通報,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違規生產狂犬疫苗,存在記錄造假等行為。此次問題疫苗事件自此爆發。
不過輿論真正被引爆,是在幾日之後。伴隨著社交媒體上一篇《疫苗之王》文章的刷屏,疫苗成為人人關切、人人談論、人人焦慮之事。
必須要看到,目前疫苗輿情已成怒火燎原之勢。正視並重視疫苗輿情,是唯一正確的選擇。由於需要多個地方、多個部門合力應對,因此各方首先應該理解疫苗事件因何發酵至此,以免產生誤判。
疫苗事件在每個人的朋友圈刷屏,在每個微信群熱議,成為每一個大V、小V和草根博主繞不開的話題。道理一點都不復雜,每個人心裡都有數。答案就是:孩子。
自從魯迅喊出“救救孩子”之後,這句話就成了中國人最大的公約數。“什麼都好說,就是不能傷害孩子。”不管有沒有說出來,這句話都是每個人心中都有的臺詞。人們不是說說而已,人們願意為了保護孩子而吶喊,而行動。
問題疫苗跟傷童、虐童、拐賣一樣,觸及到公眾內心最敏感、最薄弱的地方。誰忍心看到孩子受到傷害?誰願孩子的天空失去色彩?與孩子有關的話題總是最容易引發焦慮與恐慌的。與那些偶發性的傷害孩子的案件不同,問題疫苗背後還有充滿原罪的利益和層層失守的監管。
疫苗是人類在醫學領域最偉大的發明,是我們送給孩子的最美好的禮物。疫苗就像一頂魔法帽,戴上它,再弱小的孩子也可以抵抗曾戕害人類數千年的病魔。前提是,打進孩子身體的疫苗是安全、可靠、有效的。否則這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謊言。
在疫苗上作惡,拿問題疫苗斂財,是不可饒恕的大惡。公眾的憤怒與厭惡,應該轉化為對作惡者實質性的懲罰。一個都不能少!
如果有什麼是底線,這就是底線。如果有什麼是原則,這就是原則。如果有什麼是禁區,這就是禁區。
當務之急是遏制恐慌的蔓延。目前公眾的不信任情緒已經從一家公司、一種疫苗溢出,流向了所有國產疫苗。此情此景十分類似於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三聚氰胺事件之後,國產奶粉元氣大傷,信任坍塌多年難以修復。
不要讓國產奶粉的悲劇在國產疫苗身上重演,考驗著今人的智慧與擔當。
當人們發現無效疫苗已進入數十萬名兒童的身體,恐慌是不可避免的。但對所有人來說,恐慌都是有害的。但消除恐慌不能靠口號,而要靠監管部門與輿論的良性互動。
長春長生的醜聞是由監管部門主動發現的,這本應增強人們對監管的信心。但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歸根結底,揭開蓋子只是第一步,後面還有一連串緊迫而關鍵的問題等待回答。比如“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具體指的是什麼?涉事疫苗實際功效如何?打過這些疫苗的孩子怎麼辦?
官方回應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說普通老百姓能聽懂的話。百白破疫苗“效價指標不符合標準規定”,老百姓看了一頭霧水,根本就不知道有何危害。有必要把所有專業術語都翻譯成日常用語,
眾說紛紜之際,人的本能反應就是把問題往最嚴重想。疫苗問題的複雜性就在於,如果人們因恐慌而不打疫苗,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對疫苗輿情的回應務必要快,把疫苗輿情比作火災一點都不誇張。
跨地區、跨部門的合作是必需的,但內部協調應該越快越好,儘快形成一個權威的、統一的與公眾對話的窗口。要讓公眾感受到輿情是有入口的,內情也是有出口的,這樣才能避免輿情失控,公眾陷入“疑者恆疑”的怪圈。
對於公眾來說,也要意識到,恐慌是無益的。監督與批評要繼續,但涉及到孩子的健康與未來,不應偏聽偏信,不要讓理智輸給情緒。疫苗輿情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考驗。
閱讀更多 生活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