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農藥DDT,因何“盛極而衰”?

“如果世上只有一種農藥,那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說出它的名字,那就是DDT...”

——DDT曾經的宣傳語

DDT,中文名為“滴滴涕”,學名是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曾經是最著名的農藥和殺蟲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它被推廣為一種奇妙的化學品,可以解決各種規模的害蟲問題。

著名農藥DDT,因何“盛極而衰”?

圖1. DDT分子結構式

1962年,一本名為《寂靜的春天》的書出版後,讓DDT的使用飽受批評。直至1972年,美國明令禁止將DDT用於農業。終於,DDT跌落神壇,淪為眾矢之的。

為何曾經拯救了2500萬人的生命的著名農藥會跌下神壇,“盛極而衰”的發展史又帶給人們哪些思考?

著名農藥DDT,因何“盛極而衰”?

圖2. 比利時一家使用DDT殺蟲劑的廣告

DDT起源

1874年,歐特馬·勤德勒首次合成了DDT,但人們沒有發現它的用處。

1939年,瑞士化學家保羅·米勒發現DDT可以能迅速殺死蚊子、蝨子和農作物害蟲,並比其他殺蟲劑安全。一年後,米勒還為DDT在瑞士申請了專利。DDT的工業合成非常簡單和高效,只需氯苯和三氯乙醛在酸性條件下高溫縮合即可,產率幾乎是定量的。

1942年,DDT商品投向市場,用於植物殺蟲和衛生防護,DDT強效殺蟲作用拯救了深受蚊蟲叮咬毒害的人們。

著名農藥DDT,因何“盛極而衰”?

圖3. 歷史上的DDT商品包裝

推上神壇

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戰後時期,世界很多地方傳染病流行,當時傷寒、霍亂、瘧疾等傳染病經過蚊蟲傳播,頻繁爆發大規模疾病與死亡。

DDT的使用令蚊蟲、蒼蠅和蝨子得到有效的控制,並使瘧疾、傷寒和霍亂等疾病的發病率急劇下降,它的出現大約拯救了2500萬人的生命。於是人們開始瘋狂依賴DDT,甚至採用飛機大範圍噴灑。DDT強大的控制疾病的能力,使該農藥成為戰爭的英雄

1944年,盟軍在那不勒斯用DDT成功阻止一場斑疹傷寒的爆發。瘧疾可以說實際上已被根除。由於在防止傳染病方面的重要貢獻,米勒於1948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著名農藥DDT,因何“盛極而衰”?

圖4. 飛機噴灑DDT

除了控制疾病,DDT還促進了糧食增產。據統計,由於使用了DDT等化學農藥,減少病蟲害,挽回的糧食損失佔總產量的15%。若以世界糧食年產量18億噸(70年代末水平)計算,那麼有2.7億噸是由化學農藥換回來的,相當於10多億人一年的口糧

著名農藥DDT,因何“盛極而衰”?

圖5. 美軍士兵展示DDT噴霧設備

盛極而衰

1960年代,科學家們發現DDT在環境中非常難分解,並可在動物脂肪內蓄積,甚至在南極企鵝的血液中也檢測出DDT。過去人們一直認為DDT有機氯農藥是低毒安全的,因此大量生產,並用於農業、畜牧業、林業及衛生保健事業等多種行業,以致最終造成環境汙染。

據統計,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是DDT的使用高峰期,這一段時間內每年DDT的使用量均超過4萬噸。自1940年代起,DDT的全球總產量據估計達到180萬噸

著名農藥DDT,因何“盛極而衰”?

圖6. 人們正在噴灑DDT

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雷切爾·卡森所著的《寂靜的春天》出版後,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反響,此書在喚起公眾意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書中對包括DDT在內的農藥所造成的危害,作過生動的描寫:

“天空無飛鳥河中無魚蝦,成群雞鴨羊病倒和死亡,果樹開花但不能結果,農夫們訴說著莫名其妙的疾病接踵襲來。總之,生機勃勃的田野和農莊變得一片寂靜,死亡之幽靈到處遊蕩......”

——《寂靜的春天》

著名農藥DDT,因何“盛極而衰”?

圖7. 卡森和《寂靜的春天》

據估計,DDT在生物體內的代謝半衰期為8年。鳥類體內含DDT會導致產軟殼蛋而不能孵化,尤其是處於食物鏈頂極的食肉鳥,如美國國鳥白頭海雕幾乎因此而滅絕,而且DDT對魚類也是高毒的。

從1970年代後,多數國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生產和使用DDT。自此,DDT轉瞬跌落神壇,淪為眾矢之的,就連米勒本人也因此飽受爭議。首先宣佈限制使用的國家包括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加拿大和美國,隨後擴大到幾乎所有西方國家。我國政府於1985年明令全部禁止使用DDT。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將其界定為二級致癌物

著名農藥DDT,因何“盛極而衰”?

圖8. DDT曾經的宣傳海報

2004年,170個國家簽署了一項名為《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的條約,該條約將DDT限制在緊急情況下才能使用,例如瘧疾暴發時進行昆蟲控制。

但是,仍然有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在使用DDT,關鍵原因是DDT價格低廉,如果禁止第三世界國家使用,將很難再找到如此便宜的殺蟲劑,並且可能影響瘧疾等傳染病的預防。


DDT啟示

科學的發展具有“雙面性”,DDT“盛極而衰”的發展過程就是最生動的例子。

我們不能汙名和否認DDT在人類早期認識不足的情況下所做出的貢獻,我們更需要反思和警醒的是不能讓下一個“DDT事件”出現。遵循客觀規律,使用新品種的化學品前,充分全面的研究才是當務之急,讓更好更完美的化學品為人類服務。


~完~


歡迎關注“化學小白”!化學視角關注萬物、丈量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