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產婦生孩子留下的胎盤,醫院是怎麼處理的?

不見鬼子不上弦


胎盤是寶寶的附屬物,附著於麻麻的宮腔內,通過臍帶與胎兒連接,是氧氣及代謝物交換的場所。通常在寶寶娩出後5分鐘內自然娩出。在古代胎盤叫做紫河車,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在當下胎盤叫做胞衣,坊間傳言大補。



正常情況下醫療廢物,是不允許帶出醫院的,但是由於胎盤的特殊性,在確認沒有傳染性疾病後,胎盤可以有兩種處理:一種是醫院處理,還有一種就是家屬自行處理(自己帶回去)。這兩種方案,寶媽們可以自行選擇。


今天我們主要來講講醫院胎盤是怎麼處理的,確認有傳染源的胎盤(乙肝,梅毒,艾滋病),往往是銷燬的。但是哪些沒有傳染性疾病的胎盤醫院是怎麼處理的呢,原則上也應該銷燬,但是由於坊間對胎盤的需求量較大,往往存在胎盤從醫院流入社會的現象,畢竟有些為了人情,有些為了個人利益。在社會上甚至可以看到販賣胎盤的現象。

胎盤真的有那麼大的藥用價值?

胎盤其實就是一個代謝及氧氣交換的器官,相對於成人的肺,肝,腎的功能,代謝臟器肯定存在大量有毒物質的積累,吃胎盤不僅不利於健康,而且會導致某些疾病。那坊間為什麼說胎盤的功效那麼厲害呢,這主要歸功於胎盤內含有大量的激素,就是這些激素可以短期內使服用者,榮光煥發,精神抖擻,就類似於糖皮質激素的作用。大家知道大量服用糖皮質激素不好,但卻喜歡服用胎盤。想想就不可以思議,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總結,醫院的胎盤一般處理方式就是銷燬,但是亦存在大量胎盤流入社會的情況。其實胎盤流入社會是一種比較危險的行為,會導致傳染源的擴散(有些麻麻處於潛伏期狀態,,麻麻已經感染了,但是血液上還不能檢出被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