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傳統美術形式:邳州現代民間繪畫(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歷史沿革及分佈情況

邳州最早的民間繪畫見於邳州市四戶鎮大墩子、戴莊鎮劉林古文化遺址出土的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精美彩陶畫和出土的漢畫像石。唐、宋時期,壁畫已發展較為成熟,在民間普遍應用,繪畫製作的品種和數量有很大提高。明清時,邳州民間繪畫已經進入千家萬戶,20世紀50年代初起,翻身農民以極大的熱情開始畫起了社會風情。 “村村有壁畫,家家畫滿牆”,這一奇觀引起了藝術界的關注和新聞出版界的重視。從此,這一傳統美術形式被稱為“民間繪畫”(現仍大多習慣稱之為“農民畫”)。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邳州現代民間繪畫(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邳州現代民間繪畫(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1955年、1958年邳州農民創作形成高潮,在全國第一個實現了壁畫縣。邳州民間繪畫活動步入了一個繁榮發展的新時期。 1992年邳州被文化部命為“現代民間繪畫畫鄉”,2011年再次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邳州民間繪畫主要分佈在邳州的邳城鎮、戴圩鎮、岔河鎮、港上鎮、官湖鎮、四戶鎮、鐵富鎮、新河鎮、土山鎮、八路鎮、八義集鎮等數十個鎮村。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邳州現代民間繪畫(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基本內容及藝術特徵

邳州民間繪畫是邳州極具群眾基礎的一種傳統民間美術,起源於邳州傳統的民間繪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新中國建立以後被正式稱為農民畫。它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生生不息,是勞動人民人生志趣和生活憧憬的結晶。它貼近農村生活,貼近自然,反映廣大農村的新風尚、新氣象。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邳州現代民間繪畫(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邳州現代民間繪畫(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邳州民間繪畫是多代人常年累月的創造、積累、完善定型的。他們不但有獨特的造型意識,而且有強烈的藝術色彩。民間繪畫作者把自己所經歷的、所理想的、所喜愛的按照自己審美的形象無拘無束反映至他們的作品上來,想哪個角度畫哪個角度,不刻意修飾也不矯揉造作,形成了簡練、概括、率直、粗獷的特徵。在創作技法上運用誇張、抽象、變形的表現手法,構圖飽滿,具有強烈的裝飾色彩、抒情性和濃郁的本土氣息,彰顯出雅拙的審美情趣,展現出當代農民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主要價值

邳州民間繪畫題材豐富、手法多樣、色彩明快,吸取融匯了傳統民間藝術精華,運用誇張、抽象、變形的現代手法,構圖飽滿,且具有強烈的裝飾色彩。農民畫描繪家鄉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親切動人的農家生活,氣氛熱烈的勞動場面和歡天喜地的節日慶典,作品質樸大膽、生動鮮明,天然成趣,表達了農民內心的喜怒哀樂,寄託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是農村生活的藝術化記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歷史價值。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邳州現代民間繪畫(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邳州現代民間繪畫(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