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腦、用耳、用心去練琴,才能掌握古箏演奏的音色

古箏演奏的音色到底好不好,取決於彈琴人本身。而想要練就優美的箏音,則需要從以下幾點中學習入手。

用腦、用耳、用心去練琴,才能掌握古箏演奏的音色

(一)要細心觀察生活

感悟生活比如箏曲《漁舟唱晚》是由箏家婁樹華根據山東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改編而成,曲名取自唐代詩人王勃的名篇《藤王閣序》。

箏樂作品描繪夕陽西下,漁舟歸港,漁人怡然自得、悠揚的漁歌盪漾在湖面的詩情畫景。演奏者就應領會作品,第一部分運用舒緩的節奏和極富歌唱性的優美旋律,描摹恬靜的湖濱晚景,勾勒出一幅迷離而動人的風情畫;第二部分採用速度變換的手法,慢起漸快,逐層推進,形成一幅蕩漿搖櫓、浪花飛濺、湖面港灣、漁歌悠揚、百舟競歸的風情畫。

用腦、用耳、用心去練琴,才能掌握古箏演奏的音色

(二)培養聆聽習慣

音樂是聽覺藝術,會聽,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是樂器演奏者的基本素質。聆聽也不是無選擇地聽,而是建立在積極和有目的聽的基礎之上。

一是多聽名家名作,提升自身音樂素養;二是多聽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作品,積累曲目,擴大藝術視野;三是在交流中聽,多與箏友交流彈奏,近距離觀摩優秀演奏者對作品的處理方法,相互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表現力。

養成聆聽習慣不僅包括對音色的聆聽,還應擴大到演奏技巧、情緒處理、風格把握和整體音響感受的聆聽上,達到在聆聽中借鑑,在聆聽中完善自己的演奏,在聆聽中探索、發現新的音響。

用腦、用耳、用心去練琴,才能掌握古箏演奏的音色

(三)培養對音色的鑑別力與想象力

要達到樂曲所規定的音色,首先要具備對樂曲的把握能力,並要有豐富的音色鑑別力、想象力及敏銳的聽覺分析、調控能力。確切地講,要具備藝術的鑑別力和藝術聽覺力。學會分析掌握不同風格箏曲,掌握代表性風格演奏家的獨特音色及形成此種音色技能的能力。同時,不斷加強文化與音樂修養,提高審美能力。

用腦、用耳、用心去練琴,才能掌握古箏演奏的音色

其次,要不斷調整所奏出的音色,使之不斷接近於客觀的音色標準。音色的差別是需要訓練有素的耳朵才能辨析的。找到有別於其它音色的音響特點,找到達成某種音色的最佳彈奏技術。既能對所奏出的每個音的音色都非常敏感,又能從局部到把握整首樂曲的音色與作品內容、風格的統一。在同一作品演奏時,是允許根據自己認為最合適的音色來表現音樂內容的。

如《漢宮秋月》是一首山東箏曲,其風格淳樸古雅,情緒哀婉悽愁,刻意表現古代宮廷女子的苦悶、憂傷與寂寞的怨情;漫步高牆下的宮廷中,遙望天穹清冷的明月,這是封建社會里悽清冰冷、催人落淚的悵然秋月。演奏者在尊重作品音色大原則的前提下,允許有個性化的音色滲透進去。有些古箏學習班或教師,為了追求商業利潤,一級曲目還不過關就過三級曲目。三級還在搖晃中就想彈五級六級曲子。

結果拔苗助長,導致彈箏不像彈箏,一首樂曲從頭到尾有推絃的、有摳弦的、有拉弦的、有擠弦的,音色一成不變,刺耳、乾癟、枯燥。音樂藝術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感染力,更談不上聲情並茂。學習古箏,要用腦、用耳、用心去練琴,身心放鬆,才能使樂曲的音色變化準確。通過音色的對比和變化,才可豐富和加強音樂的表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