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脑、用耳、用心去练琴,才能掌握古筝演奏的音色

古筝演奏的音色到底好不好,取决于弹琴人本身。而想要练就优美的筝音,则需要从以下几点中学习入手。

用脑、用耳、用心去练琴,才能掌握古筝演奏的音色

(一)要细心观察生活

感悟生活比如筝曲《渔舟唱晚》是由筝家娄树华根据山东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的名篇《藤王阁序》。

筝乐作品描绘夕阳西下,渔舟归港,渔人怡然自得、悠扬的渔歌荡漾在湖面的诗情画景。演奏者就应领会作品,第一部分运用舒缓的节奏和极富歌唱性的优美旋律,描摹恬静的湖滨晚景,勾勒出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第二部分采用速度变换的手法,慢起渐快,逐层推进,形成一幅荡浆摇橹、浪花飞溅、湖面港湾、渔歌悠扬、百舟竞归的风情画。

用脑、用耳、用心去练琴,才能掌握古筝演奏的音色

(二)培养聆听习惯

音乐是听觉艺术,会听,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是乐器演奏者的基本素质。聆听也不是无选择地听,而是建立在积极和有目的听的基础之上。

一是多听名家名作,提升自身音乐素养;二是多听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品,积累曲目,扩大艺术视野;三是在交流中听,多与筝友交流弹奏,近距离观摩优秀演奏者对作品的处理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表现力。

养成聆听习惯不仅包括对音色的聆听,还应扩大到演奏技巧、情绪处理、风格把握和整体音响感受的聆听上,达到在聆听中借鉴,在聆听中完善自己的演奏,在聆听中探索、发现新的音响。

用脑、用耳、用心去练琴,才能掌握古筝演奏的音色

(三)培养对音色的鉴别力与想象力

要达到乐曲所规定的音色,首先要具备对乐曲的把握能力,并要有丰富的音色鉴别力、想象力及敏锐的听觉分析、调控能力。确切地讲,要具备艺术的鉴别力和艺术听觉力。学会分析掌握不同风格筝曲,掌握代表性风格演奏家的独特音色及形成此种音色技能的能力。同时,不断加强文化与音乐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用脑、用耳、用心去练琴,才能掌握古筝演奏的音色

其次,要不断调整所奏出的音色,使之不断接近于客观的音色标准。音色的差别是需要训练有素的耳朵才能辨析的。找到有别于其它音色的音响特点,找到达成某种音色的最佳弹奏技术。既能对所奏出的每个音的音色都非常敏感,又能从局部到把握整首乐曲的音色与作品内容、风格的统一。在同一作品演奏时,是允许根据自己认为最合适的音色来表现音乐内容的。

如《汉宫秋月》是一首山东筝曲,其风格淳朴古雅,情绪哀婉凄愁,刻意表现古代宫廷女子的苦闷、忧伤与寂寞的怨情;漫步高墙下的宫廷中,遥望天穹清冷的明月,这是封建社会里凄清冰冷、催人落泪的怅然秋月。演奏者在尊重作品音色大原则的前提下,允许有个性化的音色渗透进去。有些古筝学习班或教师,为了追求商业利润,一级曲目还不过关就过三级曲目。三级还在摇晃中就想弹五级六级曲子。

结果拔苗助长,导致弹筝不像弹筝,一首乐曲从头到尾有推弦的、有抠弦的、有拉弦的、有挤弦的,音色一成不变,刺耳、干瘪、枯燥。音乐艺术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感染力,更谈不上声情并茂。学习古筝,要用脑、用耳、用心去练琴,身心放松,才能使乐曲的音色变化准确。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才可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