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卷二|五陰中之受陰、想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楞嚴經·卷二|五陰中之受陰、想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佛教常講“心外無法,法外無心”。試想一想,你的身,在你的心之外嗎?你的思想,在你的心之外嗎?世間萬物,花葉草樹、萬物生靈,乃至儒學道統、社會萬象等等,所有這些法,哪一樣法是在心之外呢?無論何時何地,隨手所拈處,皆在你心中。若能如是思維觀照,方知心中本來妙義無窮,是無上之如來寶藏。方知當體即是一真法界,一切皆如理如法,絲毫不差。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

楞嚴經·卷二|五陰中之受陰、想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受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阿難,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調適,忽如忘生,性無違順。其人無故,以二手掌,於空相摩。於二手中,妄生澀滑冷熱諸相。受陰當知,亦復如是。】

佛陀說:“阿難,譬如有人,手、足安然自如,身體百骸調和舒適,輕安得如同忘掉一切生相,體性中無有任何違心順心之事。在此安樂無分別狀態中,這個人無緣無故地用兩個手掌,在空中相互摩擦,於是在二手掌中,就虛妄生起澀與滑、冷與熱等種種感受相。受陰就是這個道理。”

【阿難,是諸幻觸,不從空來,不從掌出。如是阿難,若空來者,既能觸掌,何不觸身?不應虛空,選擇來觸。若從掌出。應非待合。】

“阿難,這些虛幻觸覺,不是從虛空中生出來的,也不是從手掌中生出來的。為什麼這樣說呢?阿難。如果從虛空中來,既然能觸掌,當然也能觸身上任何一部位。如果觸覺從手掌中生出,應該不必要等待兩掌相合,本來就應該能感受得到才是。”

二掌相摩時,只有二掌有觸覺,而身體其他部位並沒有觸覺,說明觸覺並不來自虛空,故而說觸覺從虛空中生,不能成立。

同樣,如果觸覺在手掌之中,無論二掌相不相摩,都應該有此觸覺,顯然情況並非如此。故而觸覺自手掌來也不能成立。

【又掌出故,合則掌知,離則觸入。臂腕骨髓,應亦覺知入時蹤跡。必有覺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來,何待合知,要名為觸?】

“再者,觸覺由掌中生出,雙掌合就會被感知;雙掌離則觸覺潛入。手臂、手腕、骨髓應該也能覺知到觸覺潛入時的蹤跡。在觸覺的出現與潛入時,必定會有覺知心出現,這說明自有一物能於身中出入來往,何必一定要等到雙掌相合時,才能有感知,而稱名叫做觸呢?”

觸覺不是從掌中生出,但雙掌相摩能產生觸覺受陰。事實上,無論雙掌相不相合,此受陰都是存在著的。那麼,這個受陰究竟是什麼呢?

【是故當知,受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佛陀總結說:“由此可見,受陰不過是虛妄相想,不以因緣是非相論、不以自然性是非相論”。它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這句話完整解讀是:本非因緣,非非因緣;本非自然,非非自然。

楞嚴經·卷二|五陰中之受陰、想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想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阿難,譬如有人,談說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懸崖,足心酸澀。想陰當知,亦復如是。】

佛陀繼續說:“阿難,比如有的人,只要談到酸梅,口中就有水出。想到踩踏在懸崖邊上,腳心就會酸澀。想陰就是這個道理。”

【阿難,如是酢說,不從梅生,非從口入。如是阿難,若梅生者,梅合自談,何待人說?若從口入,自合口聞。何須待耳?若獨耳聞。此水何不耳中而出。】

“阿難,這種談梅而生之口水,不是從酸梅中生,也不是從口而入。此道理是這樣的,阿難。如果水是從談酸梅而生的,酸梅就合該自談而有水出,何須待人來說?如果口水是從口中自入的話,自然合該口中聽到,為什麼要耳朵聽到呢?如果只是耳朵聽到酸梅,則此水為什麼不從耳朵中流出來呢?”

如果水從酸梅生,則酸梅不待人說也自有水。如果水從口中自生,不必聽到酸梅才有會有水。如果水與耳朵聞酸梅有關,水為何不從耳朵而出,而要從口中出呢?

想陰的產生,既然與酸梅、口、耳朵等都沒有關係,那它從何而來?

【想蹋懸崖,與說相類】

“想踏懸崖,足心酸澀的道理,也是與說梅生口水的道理是一樣的。”

【是故當知,想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由此可見,想陰不過是虛妄相想,不以因緣是非相論、不以自然性是非相論”。它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楞嚴經·卷二|五陰中之受陰、想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預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歡迎留言。邊讀邊聊,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