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二|五阴中之受阴、想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楞严经·卷二|五阴中之受阴、想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佛教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试想一想,你的身,在你的心之外吗?你的思想,在你的心之外吗?世间万物,花叶草树、万物生灵,乃至儒学道统、社会万象等等,所有这些法,哪一样法是在心之外呢?无论何时何地,随手所拈处,皆在你心中。若能如是思维观照,方知心中本来妙义无穷,是无上之如来宝藏。方知当体即是一真法界,一切皆如理如法,丝毫不差。

继续边读边聊《楞严经》

楞严经·卷二|五阴中之受阴、想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受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

佛陀说:“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安然自如,身体百骸调和舒适,轻安得如同忘掉一切生相,体性中无有任何违心顺心之事。在此安乐无分别状态中,这个人无缘无故地用两个手掌,在空中相互摩擦,于是在二手掌中,就虚妄生起涩与滑、冷与热等种种感受相。受阴就是这个道理。”

【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若从掌出。应非待合。】

“阿难,这些虚幻触觉,不是从虚空中生出来的,也不是从手掌中生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阿难。如果从虚空中来,既然能触掌,当然也能触身上任何一部位。如果触觉从手掌中生出,应该不必要等待两掌相合,本来就应该能感受得到才是。”

二掌相摩时,只有二掌有触觉,而身体其他部位并没有触觉,说明触觉并不来自虚空,故而说触觉从虚空中生,不能成立。

同样,如果触觉在手掌之中,无论二掌相不相摩,都应该有此触觉,显然情况并非如此。故而触觉自手掌来也不能成立。

【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

“再者,触觉由掌中生出,双掌合就会被感知;双掌离则触觉潜入。手臂、手腕、骨髓应该也能觉知到触觉潜入时的踪迹。在触觉的出现与潜入时,必定会有觉知心出现,这说明自有一物能于身中出入来往,何必一定要等到双掌相合时,才能有感知,而称名叫做触呢?”

触觉不是从掌中生出,但双掌相摩能产生触觉受阴。事实上,无论双掌相不相合,此受阴都是存在着的。那么,这个受阴究竟是什么呢?

【是故当知,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佛陀总结说:“由此可见,受阴不过是虚妄相想,不以因缘是非相论、不以自然性是非相论”。它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这句话完整解读是:本非因缘,非非因缘;本非自然,非非自然。

楞严经·卷二|五阴中之受阴、想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想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佛陀继续说:“阿难,比如有的人,只要谈到酸梅,口中就有水出。想到踩踏在悬崖边上,脚心就会酸涩。想阴就是这个道理。”

【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

“阿难,这种谈梅而生之口水,不是从酸梅中生,也不是从口而入。此道理是这样的,阿难。如果水是从谈酸梅而生的,酸梅就合该自谈而有水出,何须待人来说?如果口水是从口中自入的话,自然合该口中听到,为什么要耳朵听到呢?如果只是耳朵听到酸梅,则此水为什么不从耳朵中流出来呢?”

如果水从酸梅生,则酸梅不待人说也自有水。如果水从口中自生,不必听到酸梅才有会有水。如果水与耳朵闻酸梅有关,水为何不从耳朵而出,而要从口中出呢?

想阴的产生,既然与酸梅、口、耳朵等都没有关系,那它从何而来?

【想蹋悬崖,与说相类】

“想踏悬崖,足心酸涩的道理,也是与说梅生口水的道理是一样的。”

【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由此可见,想阴不过是虚妄相想,不以因缘是非相论、不以自然性是非相论”。它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楞严经·卷二|五阴中之受阴、想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留言。边读边聊,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