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卷三|十八界:眼識的真相(13)

突然有那麼幾天,就不想寫了。越是明白一切皆是幻相,寫來寫去,無非就是幻人做幻事而已,其實什麼也沒有寫。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

楞嚴經·卷三|十八界:眼識的真相(13)

【複次阿難,云何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其次,阿難,為什麼十八界本具如來藏妙真如性呢?”

十八界是指六根、六塵、六識共同組成十八個界限。能緣者為根。比如眼根見色,耳根聞聲。眼根、耳根等六根所攝受的塵象是不同的。所緣者為塵。比如香塵為鼻根嗅聞,味塵由舌根而嘗。香塵、味塵等六塵也是有不同的特性的。六根對六塵又分別生出六識。

這裡的根、塵、識是相互依附的關係。比如說,沒有眼根,看不見色塵,也就生不了眼識。若沒有眼識,你又如何知道眼根和色塵呢?依此類推。此十八界,道盡了世界萬法。它們雖然分開為十八界,而實際上它們的本來面目,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前面佛陀講六入、十二處,實際上也都是講十八界,只是側重點不同。六入中側重在六根的覺知性,十二處側重在六塵的虛妄性,而十八界則側重在揭示六識的真相。

楞嚴經·卷三|十八界:眼識的真相(13)

眼識的真相

眼根看到一朵花,產生了看到一朵花的眼識,這個眼識的真相是什麼呢?它是妄心攀緣的前塵影事,還是如來藏妙真如性呢?

【阿難,如汝所明:眼色為緣,生於眼識。此識為復因眼所生,以眼為界?因色所生,以色為界?】

“阿難,如你所明瞭的:眼根緣色塵而生出眼識。這個眼識是因為眼根所生的,要以眼根為界;還是色塵所生的,要以色塵為界呢?”

凡夫著相,如果一定要把眼識當成一種相,則此相就只能從兩個方面來,一個是眼根,一個是色塵。

【阿難,若因眼生,既無色空,無可分別,縱有汝識,欲將何用?汝見又非青黃赤白,無所表示,從何立界?】

“阿難,如果眼識只是因眼根而生,既然沒有色塵和虛空,則無可分別色塵,縱然有你的眼識,又有什麼用呢?你眼根見不到青黃赤白之等色塵,如果沒有可表示的色塵,眼識從哪裡立界呢?”

眼識如果從眼根而生,則與色塵、虛空沒有關係。若是沒有色塵和虛空,眼根能看什麼呢?既然什麼都看不到,又如何產生眼識呢?

【若因色生,空無色時,汝識應滅,云何識知是虛空性?]

“如果眼識只是因色塵而生,那麼見到虛空無色時,眼識應當消滅,怎麼還能識知虛空之無色性呢?”

這是眼識因色生的第一種情況。遇到虛空無色相的時候,色生的眼識,顯然無法識知無色的虛空。

【若色變時,汝亦識其色相遷變,汝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無。,不變則恆,既從色生,應不識知虛空所在。】

“當色塵變化時,你也識知這種色相的遷變,這說明你眼識是不能遷變的,那麼眼識界從哪裡立呢?如果眼識跟著色相變而變,眼識界相自然就沒有了。如果眼識不隨色相變而保持原樣,則既然眼識從色相而生,應該不能識別知曉虛空無色相之所在。”

這是眼識因色生的第二種情況。看到花,看到茶杯,當看到這些色相變化時,眼識是隨著色相變化,還是不隨著色相變化?

如果隨著色相變化,假如看到花,又看到茶杯,眼識變成花,又變成茶杯,則眼識就如同鏡子一樣,變得毫無分別性了,如何能有眼識呢?

如果不隨色相變化,假如眼識當時是從看到一朵花而產生的,當看到茶杯時,此眼識不隨色相而變,依然恆定在那朵花上。既然眼識是從花的色相而生,應該不能識知無色相之虛空所在之處。

【若兼二種,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如果兼有二種,為眼根和色塵共生,那麼,眼根和色塵相合則從中分離產出的眼識。眼根和色塵相離,則眼識分別與眼根、色塵相合。如此則體性雜亂,則眼識如何成界?”

這是講眼識由眼根和色塵共生的情況。既然是共生,則眼根與色塵相合時,眼識具有一半眼根的能見體性、又具有一半色塵的不能見物性,那麼眼識到底是能見還是不能見呢?當眼根和色塵分離的時候,這個眼識一分為二,分別與眼根的能見合,與色塵的不能見合。眼識體性如此雜亂,標準不一,無法成界。

是故當知:眼色為緣,生眼識界,三處都無,則眼與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所以應當知道:眼根緣色塵而產生的眼識界,實際上這三處都虛幻而無實際的處所。因此,眼根、色塵和眼識界,三者之間本非因緣關係,也都不具備自然而有的自然性。”

眼根緣色塵而產生的眼識,即不來源於眼根,也不來源於色塵,它含藏在如來藏性中,本身就具如來藏妙真如性。

楞嚴經·卷三|十八界:眼識的真相(13)

當覺《邊讀邊聊楞嚴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