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蹭飯的最高境界

——

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我有才,但你不瞭解我,不重視我,我也不會感到不高興……這年頭,要知根知底,沒個三五年的朝夕相處怎麼行?

曹操又說:“疑人勿用,用人勿疑。”在風起雲湧的戰爭年代,用人就要不拘小節,唯才是舉。前面說時間有限,所以用什麼人?怎麼用?就要看“主子”的眼力了。

動亂年代,會出現許多“用人之際”。要用人,就要先養人。作為統治者,養什麼人,怎麼養,這裡邊大有學問,要做足功課。

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一張圖一個成語,能猜出多少?

懷才 & 懷孕

——

在戰國,有這麼一個群體,他們和君主、權臣一起住豪宅,吃山珍,穿綾羅,卻還動不動撒嬌賣萌,說飯菜不合胃口,說別處的主子更禮賢下士……這些各懷鬼胎,不,各懷才能的人就是:食客!

“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總是會露出端倪的。”懷才之人或器宇軒昂、或滿腹經綸、或放浪形骸……才子,似乎總給人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

如呂公(呂文)初見劉邦,就有心將女兒“下嫁”;如曹操假扮操刀侍衛,卻被匈奴使者誇讚為“真英雄”;如卓文君斜眼一看司馬相如(點擊跳轉),就傾慕不已,甘願捨棄榮華,雪夜私奔……

所以,眼力好的主子,一眼就能瞧出來誰誰誰資質平庸,誰誰誰可堪大用!

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登門拜訪?”

如魚得水的食客們

——

大才大用,小才小用,無才無用。像食客這種“蹭飯吃的人”都有豪門貴族搶著養,一般的千里馬還真不好意思說自己碰不到伯樂,說“空懷其懷才而不遇其人”!

春秋戰國時期,食客的地位遠不如後代的謀士或門生,這群人雖然各懷鬼胎,不,各懷技能,但社會地位很低,收入低,居無定所,成家困難!

然而,良禽擇木而棲。他們自己沒身份,就去依附於有地位的豪門貴族,周遊於士大夫之間,充當“顧問”、“謀士”、“軍師”等智囊團,為主人出謀劃策,趨利避害。混得也如魚得水!

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明爭暗鬥?”

擁食客三千,可獨霸一方

——

戰國時,“趙魏韓,齊楚秦”諸國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土上勢均力敵。各國君主都想壯大本國,所以,對有才能的人求之若渴;所以,戰國時的大權貴人家動不動“食客三千”,豪氣得很。

漸漸地,“養士”(養食客)成了上層社會自我標榜的一種時髦風氣。國君、大臣都以收養的食客比別人多而自豪。

如趙襄子、魏文侯、“戰國四公子”、呂不韋、燕國太子丹,門下收養的食客少則數百,多則數千。通過收養食客,他們籠絡了人才,抬高了自己的聲譽,也壯大了政治力量,終能獨霸一方。

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葉公好龍?”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那三千食客呢?

——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兩個幫。”這種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網羅人才的做法盛行於戰國。當時的統治者也不得不放低姿態,禮賢下士,以鞏固國家統治。

這時期,食客最多,影響最大的當屬“四公子”:齊孟嘗君、魏信陵君、趙平原君、楚春申君。這四人門下的食客都超過3000,可謂人才濟濟。

人多而勢眾,人才一集聚,社會影響力就增大。如“仁而下士”的信陵君,就吸引了周邊數千裡的遊士來投奔。結果是,信陵君威望越來越高,威懾力越來越強,別國都不敢小覷,十多年裡未敢發兵來犯魏國。

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以一敵百?”

當然,三千食客裡,有真龍,也有假魚。如信陵君門下有打架鬥毆的壯漢、賣包子豆漿的小販;孟嘗君門下有雞鳴狗盜之輩、遊俠私劍之屬。幾乎只要有一技之長的人都能跑去豪門,混口飯吃。

“養士”成風后,食客們的尾巴也被吹得老高了。待遇不高到“總監級別”,不去;權貴若是傻不拉幾,不懂善用人才,不去;有的食客吃香的喝辣的,有的卻吃剩菜剩飯的豪門,不去……

在食客們眼裡,權貴就像“男友”,若是在做事上有一丁點的不知情,一丁點的隱瞞,都不可原諒。“惹火了老子,老子就不幹了,去別處吃去!”

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廣開言路”

跟著孟嘗君,有肉吃

——

養三千多食客,這麼一大批人,當然是需要很多飼料,不,糧食的!所以養食客也是國君或大臣才能做的事,平常的九品芝麻官若是想養,怕也就一兩個(再多不了了)。

食客中,三教九流的人應有盡有,和這些人相處,也很費腦筋。如孟嘗君,他對食客力求做到一碗水端平,不管是什麼身份、來自哪國、做過何事,都一視同仁,甚至連飲食都一樣:孟嘗君吃肉,3000人一起吃肉,孟嘗君喝粥,3000人一起喝粥。

然而,即便如此同甘共苦,有的食客還是覺得受委屈。有一次,孟嘗君招待賓客用餐,不巧有僕人擋住了光,孟嘗君案前的食物看不清,一食客以為孟嘗君在吃好的,頓時氣上心頭,欲拂袖而去。

為平息食客之怒,孟嘗君端起自己的菜給他看,結果食物並無二致。那人羞愧得無地自容,拔出劍,自刎而去。豪情這般,剛烈若此,怕也只有食客了!

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義不帝秦?”

食客:不止是“蹭飯吃”

——

戰國是個好時代,有才能的人就是隱在深山也有人問。想當年,信陵君為了結識隱士侯贏(看門的),在鬧市中,面帶微笑地牽著韁繩,候在一旁,等侯贏和別人談完話,再畢恭畢敬地請他上車;

到了漢代呢?食客的待遇有下滑嗎?不存在的。漢武帝時,丞相公孫弘也養了很多食客,多到什麼程度?他這丞相的俸祿全部用來養食客了,食客衣食無憂,他家裡卻揭不開鍋,每餐只有一種葷菜加半碗粗米飯。

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朝夕相伴?”

也就是有了如此之高的“知遇之恩”,食客們才傾囊相授,救國護民於為難之時;所以毛遂才自薦,馮灌才臨危不棄,聶政才誓死追隨,荊軻才義無反顧……

被權貴們一再邀請,委以重任,食客們的才能得以發揮才能,輔佐主子們幹出了一番番改變歷史走向的宏偉事業。最後,食客和權貴雙雙青史留名,光耀後世。

“最重要”的是,食客還在無意之間把“蹭飯吃的遊戲”玩到了後人難以望其項背的境界!

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蹭飯吃的人

“致君堯舜上?”

·今日互動·

---

回到古代,禮節君恐怕也是個“蹭飯吃的人”

那你要不要打賞點呢(捂臉)?

---

圖片來源王進傑工筆繪本

蹭飯吃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