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快門、ISO怎麼才能簡單的理解?

攝影圈子


這樣的問題真的沒有辦法給出一個完美的答案,因為這三個參數可以有無數的組合方式!然後通過任何一種正確的組合方式 都能得到正確曝光的圖片!

其實說的簡單一些、光圈 快門 iso 都會直接影響曝光 也就是照片的亮度,你調整他們其中任何一項 都能達到改變曝光度的作用!那問題是: 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應該調整那一項呢?那這裡就要講到它們各自的作用了。

光圈的作用

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大!光圈越小 進光量越小,除了控制曝光量這個共同的作用之外、它還影響景深! 景深 說的通俗一些就是照片清晰的範圍。光圈小 景深大 清晰範圍多!光圈大 景深小 清晰範圍少! 那麼我們拍攝照片的時候 如果覺得曝光度不夠、同時景深的變化不會對我們的拍攝結果有什麼影響,那麼我們就可以調整光圈大小 來獲得足夠曝光度。 如果我們對於景深大小有要求、那麼就只能考慮調整其它兩項了!


快門速度的作用

快門速度越快、進光量越少,快門速度越慢、進光量越多!除了影響曝光、它同時也影響瞬間定格物體的能力。 比如你用1/2000s的快門速度拍一臺移動的車、那麼你拍下來 車就是靜止且清晰的。但你要是用1/2s的速度拍一臺同樣速度移動的車、那麼你只能拍到一片殘影。 同樣道理、在我們對快門速度沒要求的時候,那就可以調整它來改變曝光度,如果有要求 同樣只能求求去調整其它兩項咯。



iso的作用

iso越高、接收光線的能力就越強,iso越低、接收光線的能力就越弱。除了這個 iso還會影響畫質,iso高 畫質噪點多 看起來就粗糙、iso低 畫質噪點少 看起來就更乾淨。如果我們對畫質要求不高、那麼可以調整iso來平衡曝光度,如果要求高畫質 那麼也只能調整其它兩項咯。

以上三個參數都有自己的極限,當其中一項調整到了我們認為的極限 卻依然無法達到正確的曝光度,或者由於拍攝需求不能去動它的時候,我們就調整其它參數!

所以方法大概就是這樣,但具體怎麼去匹配它們三個、這還是需要很長的時間來熟悉的。

圖片來自網絡 侵權刪除,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覺得喜歡的話 別忘了關注點贊哦!


光影的光陰社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您瞭解數碼攝影中三個與曝光相關的相互關聯的重要參數,也是三個最重要的相機設置,即:光圈,快門速度和 ISO 設置。

鏡頭與光圈

1. 光圈是鏡頭上通過調節孔徑大小以控制進光量的部件。

2. 快門速度是相機快門開啟的有效時間長度。

3. ISO(感光度)用於衡量傳感器(或底片)感受光能力的強弱。相機的 ISO 值越高則其光感靈敏度會越高;反之,相機的 ISO 值越低則其光感靈敏度越低。ISO 值過高可能會使照片顆粒感較重,畫質粗劣(俗稱噪點)。

為了拍出色彩亮度俱佳的相片,攝影師協調配合使用這三大設置。合適的 ISO 值配合恰到好處的光圈和快門速度就可成就一幅攝影大作。

有個很不錯的比喻可以說明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它們之間就好比咖啡和牛奶的關係。想象一下,所謂光線就好比導入你早晨咖啡的牛奶,那麼光圈就是牛奶罐開口的大小,快門速度則是你倒牛奶到咖啡的時間,而 ISO 值就是你杯中咖啡的濃度了。

因此,你牛奶罐開口(光圈)越大,牛奶流入量就越大(就像光圈越大,可入光線量越大);倒牛奶時間(快門速度)越長,牛奶(光線)流入量越大。如果你無法控制牛奶的量(光圈或快門速度),卻依然希望喝較濃或較淡的咖啡,你可以改變咖啡的濃度(採用 ISO 感光度設定)。

首先,選擇好你的拍攝對象,然後開始調整這些設置,同時確保拍照的時候光線充足。一旦你覺得拍攝差不多上手了,知道什麼樣的設置會產生什麼樣的照片。

接著,你可以嘗試在不同的設置組合下拍攝同一對象。比如你可以試試調高ISO值並調慢快門速度來嘗試拍攝移動的對象。

大多數的相機都有自動模式,為用戶自動設置的這三大功能的配合,不過高端一點的相機帶有手動調節功能。

對於一個攝影初學者來說,通過不斷手動練習調節這三大關鍵設置可以提升自己的攝影技巧。同時,建議初學者手動調節曝光是採用自動對焦功能,這樣你就可以專注於如何更好地曝光了。


君峰影像


你好題主,這個問題是每一個攝影初學者學習攝影過程中都面臨的一個問題,我個人在學習攝影初期也是把對這三個參數的理解費了一點勁,後來對於我教的攝影學員也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就打了個比方,讓學員比較直觀的懂了光圈、快門、和ISO的關係是怎樣的了。

先來看鏡頭的光圈大小的圖片

看到上圖大家看的非常清楚,光圈小的用來表示光圈值的f值數字就越大,光圈越大,f值的數字就越小,是完全相反的,有些影友一開始不是很榮一理解,我們來這樣理解簡單易懂了,看下圖鏡頭的光圈大小是靠光圈葉片來控制的

上圖的鏡頭光圈是最小的,我麼可以看到鏡頭中大部分是光圈葉片佔據了鏡頭內部的空間,也就是說鏡頭用光圈葉片來阻擋光線進入鏡頭。再來看下圖光圈變大了之後,光圈葉片佔據鏡頭內部的面積就縮小了,也就是說阻擋光線進入鏡頭的光圈葉片縮小了。

你就把f值當作光圈葉片佔據鏡頭的面積大小就可以了,光圈小,光圈葉片佔據的面積就大,光圈大了,相應的光圈葉片佔據的面積就小了。光圈f值與光圈大小相反應該大家都能理解了吧,那麼下面我們來說一說光圈、快門和ISO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要想拍攝出一張曝光準確的照片,是需要光圈、快門和ISO三兄弟一起來配合才能達成的,其中光圈和快門這兩兄弟是配合時間最長最密切的,ISO只是等到光線不足的時候才出來幫忙。那這三兄弟怎麼配合才能成功呢?打個比方吧,拍攝一張曝光準確的照片原理就好比水庫大壩放水一樣,看下面這張水庫大壩的圖片

光圈、快門的關係好比上圖,A是一個水庫,表示相機外部的環境光線,B是大壩的閘門,表示快門,開一次閘門就放一次水,

C是大壩的出水孔,表示光圈大小,出水孔越大,同一時間內的出水量就越大,光圈越大,同一時間進入到相機內部的光線也就越多,D是蓄水池,表示相機內部的圖像感應器,開一次閘門,如果流進來的水正好灌滿蓄水池,那就是代表曝光準確,如果流進來的水沒有灌滿蓄水池,那麼就是代表著曝光不足,如果溢出蓄水池,就代表過曝了。

我們如果想要讓閘門開一次就把蓄水池正好灌滿,那就需要來調整出水孔大小值(光圈大小)和閘門開關的速度值了(快門速度),這兩個值都是可以調整的,假如我們先把出水孔大小(光圈大小)設置一個固定的值(相當於相機模式中的光圈優先模式),那麼我們就開閘放水,等到蓄水池正好滿了的時候關閉閘門,這個閘門開關的時間(快門速度)就與出水孔的大小(光圈值)成為了一個正確的組合。同樣我們可以先把閘門開啟時間(快門速度)設為固定值(相當於相機模式中的快門優先模式),那麼我們就要試著找到合適的放水孔大小,我們先設置一個放水孔孔徑大小(光圈值),放一次水看看是正好滿還是不滿還是溢出,不滿就放大孔徑,溢出就縮小孔徑,這樣反覆嘗試,最後找到一個合適的孔徑放一次水就正好滿,這個孔徑(光圈)就與開閘時間(快門速度)是一個正確的組合。這就是怎麼調節光圈和快門的關係了。

接下來我繼續說ISO的關係,ISO可以想象成水庫的水快沒有了的時候(夜晚或者是外部環境光線暗的時候),你的放水孔徑(光圈大小)和閘門開關時間(快門速度)就算是正確的,也沒有水(光線)流到蓄水池(圖像感應器)裡,所以蓄水池就是水很少(照片很暗)。那麼怎麼辦呢,我們只有往水庫里加水才可以讓水通過放水孔流入到蓄水池中的,這時候加水的數量(ISO的值大小)就決定著能不能灌滿蓄水池,如果加的水少(ISO值設置小了),閘門開了沒等關上的時候,水庫的水就流沒了,造成蓄水池水不滿(曝光不足),所以就要繼續加水(增大ISO值),直到開關一次閘門就可以把蓄水池正好灌滿為止,那麼這個加水的量(ISO值)就是正好的。我這樣說可以明白嗎?


貝殼影像


正確理解光圈、快門和感光度(iso)

【基本概念】

光圈:用於控制進入相機的光線,光圈越大進入相機的光量越多,光圈越小進入的光量越少。

快門:用於控制相機曝光時間的長短,快門越快曝光時間越短,快門越慢曝光時間越長。

感光度:即ISO值,用於控制感光元件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敏感程度越高曝光效果越強,感光度越低敏感程度越低曝光效果越弱。

曝光度:感光元件接收光線的強度,接收越多曝光越強,照片越亮,接收越少曝光越弱,照片越黑。

光圈、快門和感光度與曝光的關係

假設:

X=光圈大小 、Y=快門速度、Z=感光度

1=代表曝光度即曝光結果,1作為一個標準

光圈快門感光度三者的關係可以描述為

X+Y+Z=1

(參量1是標準,曝光補償可以在這裡加大或者減小,加大或者減小都會影響AV模式和TV模式下的相機自動計算結果,M檔下無法修改曝光補償)

【M檔模式解析】

M檔模式是相機中的全手動模式,光圈(x)、快門(y)、感光度(z)均需要手工設定。

【AV檔模式解析】

AV檔模式叫做光圈優先模式,通俗點講就是快門自動,光圈和感光度手動。(快門速度是相機根據你設定的光圈和感光度結合當前的環境計算出來的)

【TV檔模式解析】

TV檔模式叫做快門優先模式,通俗點講就是光圈自動,快門和感光度手動。(光圈大小是相機根據你設定的快門和感光度結合當前的環境計算出來的)

只要根據以上規則進行反覆練習,就能比較透徹的理解這三者關係,總之記住一點曝光度是結果,是光圈、快門、感光度三者關係相互配合得到的結果。


攝贏天下


光圈,快門,感光度,三個放在一起有曝光鐵三角一說,意思是互相影響,此消彼長。之所以很多人都沒把這事說清楚,弄明白,原因在於忽視了對前提的交代不清楚。

這個前提就是曝光量一定,也就是最終成像的照片亮度不變。有了這個前提,就很好理解了。


在曝光量不變,拍攝角度不變,不附加任何可影響曝光量的攝影附件,機身和鏡頭不變,拍攝主體所受環境光不變的前提下,它們之間的具體關注如下:

1.光圈大了/光圈數值變小/,快門速度就相應提高/快門數值變小。

2.快門速度慢/數值變大/了,光圈就變小/光圈數值變大。

3.光圈變小和快門速度變慢時,感光度就需要提升/ISO值變大。

4.光圈變大和快門速度變快時,感光度就需要降低/ISO值變小。

以上是關於光圈快門感光度以曝光值為基礎的簡單關係說明。

其實,光圈快門感光度與成像效果之間,也有很直接的關係。

1.光圈越大,焦點之外的清晰範圍越小,焦點之外的模糊程度就越大。這裡所說的模糊是虛焦模糊,也就是沒對上焦的模糊。

2.快門速度越低,畫面中的動態物體的模糊程度就越大。這裡所說的模糊是徑向模糊,動態模糊。也就是手震帶來的那種抖動性的模糊,與焦點在哪裡沒關係。

3.感光度越高,達到一定數值後,畫面中的噪點就越多,畫面物體就越粗糙,畫面的顆粒感就越重,畫面細節表現就越差,色彩偏差的可能性就越大。

更多關於此類問題的具體內容,大家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漫影一路,或點擊我頭像進入文章列表翻看查閱。


漫影一路


光圈、快門、ISO怎麼才能簡單的理解

終於有人提這個問題了,但是不完全,拋開了最關鍵的電子底片,就和出照片沒關係了,變成空談了。

拿去鏡頭蓋,半按快門,隨著鏡頭的移動 ,光圈和快門就不斷的變化,那你說,他倆在聽誰的指令,聽測光的嗎,測光只能提供不同的亮度信息,它還能控制光圈速度的大小嗎。我想他不能,那麼,光圈大小的變化要達到一個啥目的呢。是要實現一個恆定的亮度。那麼,這個恆定的亮度,是多大的亮度呢,那就是標準感光度,這個標準感光度是誰制定的,“SOS規定了拍攝標準的18%灰卡,數據位為8Bit,產生亮度為118時的感光度為標準輸出感光度。”ISO100,

其實這所有的一切,都是要滿足電子底片的要求,一個恆定的亮度,標準感光度。

拍照時,高於這個亮度,照片就會曝光過度,低於 這個亮度曝光不足,這就引出了一個一個,寬容度的問題,就是數碼相機,亮度大於0.5擋 暗度小於1檔,可以挽救,差的太多,就是照壞了。


大海lzd


光圈就是相機進光時開口的大小,光圈大,開口大,進光多,光圈小,進光少。

快門就是相機進光時打開的時間,快了進光少,慢了進光多。

iso就是底片感光的容易程度,iso高了容易感光,但照片粗糙質量差,iso低了感光慢,慢工出細活,照片質量高。


遊在杭州


光圈,快門和ISO這三個術語是學習攝影的基礎技術,也是提高攝影技術的一個關鍵。

光圈,簡單的說,就是與光有關係,舉例來說比較好理解,就是你家的窗戶留的大小會影響陽光進戶量,所以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照片越清晰,當然景深越淺。

快門,與速度有關,也就是說你拍移動物體,就要提高快門,而要拍慢動作就要減少快門。

ISO要結合光圈和快門來使用,提高ISO可以提高快門速度,但是會導致照片質量下降,噪點多。


煮茶聞書香


簡單通俗的說,光圈就是就是鏡頭的裡面幾個摺疊頁的開放的尺寸的大小,開放尺寸越大,光圈越大,光圈直接決定虛化效果。例如下圖,我在2.8的光圈下對狗的眼睛對焦,她的鼻子和耳朵都是模糊的


接下來是快門,快門就是拍照一瞬間獲得這張圖片所用的時間,快門的速度越快,他拍下的時間越短,定格效果越好。在拍攝運動的人像或者跳躍的物體的時候,可以使用快非常快的快門來進行拍攝,而如果要拍攝汽車尾巴的光線軌跡可能就要三秒快門,在晚上進行拍攝,快門時間越長,進光量越多,可以得到亮度越高的照
ISO一般來說是越小越好,如果有其他方法來獲得一張清晰穩定的照片的話,例如用大光圈或者三腳架慢門拍攝,我們儘量不要去調高ISO,但是iso的時候最大的作用是可以提高夜拍的獲得圖像的能力,如果沒有三腳架和大光圈,在沒有辦法獲得比較亮的照片的情況下就可以提高ISO來提高快門速度,獲得一張穩定清晰的照片,不同機型對噪點的控制能力也不一樣,但是總的來說我們建議不要讓它超過800,下面這張照片是用手機拍攝的,他的iso是6400,可以看到,圖片上的噪點還是非常多的

所以在拍攝的時候,我一般是先確定我想要效果的光圈,然後選取一個最低的安全快門(我是索尼a7m2有五軸防抖功能,所以快門在30的時候我依然可以拍的非常穩定),最後再適當的調節ISO,如果iso超過400依然無法獲得一張穩定清晰、亮度均勻的照片的話我會使用三腳架來進行拍攝


光學法則


新手看我的回答很好理解的。我用最通俗的一個例子解釋一下光圈和快門,就是水龍頭出水:


光圈就好比水龍頭出水口大小,快門速度就好比出水時間,水就好比進光量。

我們拍攝照片,實際上是光線通過鏡頭在底片上形成圖像:


用水龍頭原理來理解就是,用水龍頭接滿一杯水,杯子就相當於照相中的底片。

那麼用杯子接滿一杯水,杯子恆定是500ml的,水龍頭出水口越大,接滿一杯的出水時間就越短,就像拍照,光圈越大,快門時間越短。

反之同樣成立,水龍頭出水口越小,接滿一杯的時間越長。光圈越小,快門時間越短。


光圈的數值:

1 1.4 2 2.8 4 5.6 8 11 16 22 32

數字越小,光圈越大。

還是用水龍頭原理來記憶會很方便:

1號水龍頭就是消防栓,開口特別大:


32號水龍頭就是注射器,開口特別小:


這樣一來是不是很好理解了。


快門的數值:

1 1/4 1/30 1/100 1/200

這個很好理解,單位都是秒,數值是多少,進光時間就是多少秒,就相當於出水時間。


感光度

感光度解釋為底片對光線的靈敏程度。

同樣用水龍頭原理來解釋,我們可以把感光度理解為滴水穿石。


前面的水龍頭原理不變,石頭就相當於感光度。

堅硬的石頭就好比低感光度(ISO 100),水龍頭要流很久的水才能把石頭滴穿,因為石頭堅硬,就像底片對光不敏感,需要長時間(快門速度時間長)或者大口徑水龍頭(大光圈)。這裡大家可以這麼理解。

如果是用一張紙,紙脆弱就好比高感光度(ISO 16000),一會就能把紙滴穿,這時候

時間短(快門速度短),小口徑的水龍頭也可以(光圈小)。


以上解釋我對光圈、快門、感光度的一點通俗理解,其中可能有悖生活常識但也是藉助我們大家都明白的原理來解釋。

對於光圈大小、快門快慢能夠營造什麼效果,這個要等把什麼是光圈、快門弄懂、搞明白之後再去了解,所以我在這裡不再贅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