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軍依靠什麼統治西北地區長達三代之久,其餘勢力不敢覬覦分毫

“兵為將有”算得上是傳統意義上軍閥的最明顯的標誌,但是雖說民國時期軍閥很多然而卻很少有父子相傳這一說,反倒是當時遭到中央壓制的西北馬家軍是父子相傳了三代。

馬家軍依靠什麼統治西北地區長達三代之久,其餘勢力不敢覬覦分毫

西北馬家軍是在民國時期,根據地位於甘肅、青海和寧夏地區的以回族核心的區域武裝隊伍。這股勢力是在同治時期的陝甘地區的暴亂之中崛起的。馬家軍的現任先人們為了抵抗清政府的暴政發動了起義運動,之後機智的選擇了招安。以清政府在西北地區的代理人身份對同胞的起義運動進行壓制,逐漸地,馬家軍開始邁入西北政壇的核心位置。

馬家軍依靠什麼統治西北地區長達三代之久,其餘勢力不敢覬覦分毫

辛亥革命時期,當時的馬家軍的當家人馬安良主張擁護共和,就這樣成為了革命的功臣。憑藉他的率領,馬麒被授予西寧總兵的職位,此外還建立了“寧海軍”,這就是青海馬家軍最開始的稱呼。馬福祥在之後也建立了寧夏馬家軍。

馬家軍依靠什麼統治西北地區長達三代之久,其餘勢力不敢覬覦分毫

北京事變發生之後,馮玉祥被其他勢力趕出了北京,後來就把西北地區看作為根據地。馮部的精銳部分一進入甘肅的時候,當時“隴上八鎮”的漢族軍事勢力很快就被擊敗,但是當時的馬家軍儘管受到了很多的制約,卻在勢力上得到了保存。

馬家軍依靠什麼統治西北地區長達三代之久,其餘勢力不敢覬覦分毫

中原大戰爆發的時候,馬家軍在馬福祥指導之下紛全部投靠蔣軍勢力,自那以後成為了真正的地方割據勢力,然而馬家軍當時的處境依然不好過,原因就是蔣一直在謀劃著兼併地區全部的勢力。

蔣之所以緊緊抓住西北地區一方面是為了政治和軍事上的優勢,另一方面原因很有意思。他覺得回漢都是自家人,不可以只是由於信仰的原因去建立一個新的民族,這好比基督徒和佛教徒並沒有建立“耶族”和“佛族”。

馬家軍依靠什麼統治西北地區長達三代之久,其餘勢力不敢覬覦分毫

面臨各地區勢力的覬覦,馬家軍卻能穩穩地控制西北地區。儘管在政治上的機智選擇站位很重要,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嚴嚴的把控著宗教勢力。

以前蒙古西征之後,許多的穆斯林來到了中國地區,“大雜居、小聚居”是他們分佈的重要方式。伊斯蘭教還出現了“教坊制”,就是把清真寺視為核心對管轄範圍內的教民進行統治和管理。清朝康熙和乾隆時期,伊斯蘭教的蘇菲教派通過馬來遲和馬明心這兩個人傳到了中國,之後還衍生出了很有名的“門宦制”。

馬家軍依靠什麼統治西北地區長達三代之久,其餘勢力不敢覬覦分毫

門宦制通俗來說就是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教長和教民的關係由之前的宗教角度的等級差異,變為地主和農民的關係差異。教主在生活的多方面都擁有很高的權利。

教主的“口喚”也是命令的一種,教民需要嚴格遵守並落實,這是馬家軍具有頑強戰鬥力的重要原因。教主的傳和繼承剛開始的時候是“傳賢制”,然而這僅僅傳了一代之後就變為了“世襲制”。

馬家軍依靠什麼統治西北地區長達三代之久,其餘勢力不敢覬覦分毫

馬家軍通過軍事的優勢去扶植宗教勢力,使得西北地區的穆斯林都投靠在他們這邊。舉例來說,馬步芳很積極的推廣新教,青海地區的全部清真寺的大阿訇和政府的官員都必須是新教教徒才可以。

馬家軍依靠什麼統治西北地區長達三代之久,其餘勢力不敢覬覦分毫

民國時期,共和的觀念已經得到了大範圍的相應,然而西北地區由於消息不是很靈通,穆斯林依舊是熱衷於“世襲罔替”的傳統。馬家軍只需要把教權嚴格的把控著,無論是誰要插足西北地區都要考慮到馬家軍的勢力。

馬家軍依靠什麼統治西北地區長達三代之久,其餘勢力不敢覬覦分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