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琬既然是陸游母親的侄女,爲何陸母還是要休了唐琬?

風雨飄零何處尋


從現在資料可以一樣認為。唐琬沒有生育能力。陸游母來為家族未來著想。頭等大事就是分離他們,不管是兒子還是侄女以傳宗續代為要。陸游的《釵頭鳳》是,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在看唐琬《釵頭鳳》是,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幹索。角聲白,夜闌珊,怕人尋回咽淚裝歡。瞞,瞞,瞞。看陸游的春如舊,人空瘦。唐琬的,世情薄,人情惡。都說生兒育女是他們分離主要原因。陸游最後決心是莫莫莫。唐琬更是難難難。一千多年人們把二首無限放大。編劇演戲出了無數精品。歌頌美好愛情。但總不能掩蓋最美麗愛情也會在社會生活中的風浪碰得粉身碎骨,一無所有,白送性命。更不是長期生活目的。要天綸之樂,是人類共同追求和目的。愛情卻是手段,用完放放也無所謂。總之,目的和手段意義大不相同。一句話,愛情就是為了為更好生活的服務的,離開生活,愛情就是無根無葉幹杆,什麼也不是。


ww3721


一種奇怪的現象,當夫妻感情超過了母子感情,往往引起當婆婆的不悅。細分析,一個女人對自己的兒子傾注了二十幾年的心血,在幾年或者幾個月就被另一個女人佔有了,心理上不能平衡,不能接受。男人夾在一老一少兩個女人中間不能自己。從道理上講,母親不是自己選擇的,妻子是自己選擇的,對母親的愛是養育之恩,知恩圖報,對妻子的愛是情愛,是人性使然。做母親的要分清愛與愛是不同的,做長輩的生活閱歷多,辦事大度一些,不能和兒子的另一份愛爭長論短,反倒給兒子帶來苦惱。


三木寶寶1


自古婆婆和兒媳的矛盾總讓男人左右為難,婆婆若不喜歡兒媳,兒媳的日子便不會好過。前有焦仲卿劉蘭芝以死殉情,後有沈復為芸娘一起被趕出家門,閒情一生。在那樣的封建社會中,陸游選擇了妥協,休了唐琬。

至於陸母為什麼不喜歡唐琬,原因有三。

第一,唐琬和陸母是否為姑侄關係,歷史上存在爭議。

歷史上大家普遍認為唐琬和陸游是表兄妹,大多源自宋人周密所寫《齊東野語》裡記載“務觀初娶唐氏,閎之女也,於其母為姑侄。”

後經歷史考證,陸游與唐琬是否為表兄妹,仍存在爭議,還有一說法:陸游與唐琬後來改嫁得趙士程是親戚。

另一種說法是,唐琬的確為陸母侄女,但是陸母與孃家關係不好,自然也不喜歡唐琬。

第二,唐琬太有才,陸母認為陸游整日與唐琬談詩論詞屬於不務正業。

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唐琬是名震一方的才女,和陸游夫妻感情甚好,在古代考取功名才是男人的大事,陸母覺得陸游與唐琬在一起影響了陸游考取功名,不可饒恕。唐琬被休了後陸游進京趕考也說明了這一點。

第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是陸母最無法忍受的一點,唐琬和陸游結婚三年未曾有生育,在古代傳宗接代是女子最重要的事,多少後宮嬪妃和官人貴婦因為沒有子嗣而失寵,單憑這一點,陸母便讓陸游無法反駁。

之後陸母給陸游領取了另一個溫順沒有讀過書的王氏,嫁過來很快便生了個大胖小子。

在唐琬死後,陸游寫了無數的懷念詩詞,而陸游與唐琬的愛情,也只能在這位史上最高產詩人陸游的回憶詩中,流傳千古。

我常常想,如果唐琬和陸游沒有分開,是不是就一定會恩愛到老?是不是就不會有《釵頭鳳》的千古傳誦?


悠南女子說


一般邏輯說,親侄女,當姑姑的,豈不向著自家人?但在親兒子面前,兒子的利益高於一切,親侄女也不行;再說唐婉和陸游過於親愛,當孃的難免吃醋也說不定。可惜死無對證了,誰能知其內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