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專項指導——多角度分析中考作文

中考語文專項指導——多角度分析中考作文

一、如何“策劃”出優秀的中考作文

1.讀懂命題人的意圖:通常命題人在命題時是肩負使命的,那就是既要讓考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還要體現出區分度。

但是,對初三考生來講,命題作文和半命題作文命題時想弄出花樣很難,這也考驗著命題人的水平。因此,命題人命題時也要努力創新,或多出半命題,甚至加導語,通過這些方式,讓考生了解命題意圖,引導考生現場作文。

由於初三考生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有限,所以命題不會超過一定範圍,否則會造成考生審題障礙。

近幾年,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已成主流,而且無非就是寫人敘事(親人、老師、同學、朋友、熱點人物、歷史人物、身邊小人物)、教育引導、夢想期待、讀書學習、校園生活、哲理思考、寓意類、想象續寫等。

2.讀懂閱卷人的心思:目前中考作文中,跑題、偏題較少,但高分、滿分的卻鳳毛麟角,很多作文立意淺顯,素材雷同。

每年中考閱卷時,老師要面對大量的試卷,時間緊迫,老師的批閱量又大,所以,作為考生,作文就要做到“不同”,差異化非常重要,避免套作、雷同的嫌疑。

3.給考生支招:拿到題目,首先仔細分析題目的含義和命題人的意圖,找出自己最擅長的方面來寫;其次,適當的規劃,佈局,包括技巧如何運用;另外,要在文中寫出自己的獨特經歷、感悟,抒發自己的真摯情感。

二、“五招”打造個性化優秀作文

第一招:選材和加工

選材的前提是聚材。根據文章的題目,把能想到的、能找到的材料儘可能的羅列出來。這就是聚材,聚材需要“寬”,選材則需要“嚴”。“符合主題”是選擇材料的首要標準,把所有材料逐步審查,以是否與主旨一致為標準,選出適合的,刪去不適用的。

在適合的材料中,還要注意選材的典型性,以增強表現力,從大處著眼,小處落筆,達到“以小見大”的效果。

在敘事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描寫手法,能為作文增色;適當穿插抒情語句,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可以使情感的表達更動人;適當地議論,可以起到畫龍點睛,昇華主題的作用。

第二招:寫實與虛構

“寫實”就是按照生活本來的樣子來寫,強調真人真事。其前提是要學會觀察,善於從生活中尋找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虛構”是文學創作中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寫人敘事的記敘文,不必要求絕對的“真”,百分百的“實”,而是可以合理的運用聯想和想象,對故事的細節、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大膽的描寫,豐富文章的內容,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情節更加生動,主題更加突出。

但是,虛構要符合生活的真實、情感的真實,不能偽造。

第三招:謀篇和佈局

謀篇佈局就是要圍繞主題來安排材料,在選好素材、線索,確定好寫作順序後,精心安排開頭,精彩寫好中間,巧妙過渡照應,精心收束結尾。

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鏡頭組合式”也叫“片段組合式”,即依據題目的要求截取幾個生動的、典型的生活片段或情節片段或景物片段,把它們連綴成文。

2.“題文照應法”,即正文和標題相照應,目的在於點明主旨,突出中心。

3.“線索串珠法”,即構思時以某人或物等為線索,貫穿全文。

第四招:講究文采

所謂文采,是指語言富有表現力,無論是優美雋永、汪洋恣肆,還是清新淡雅、凝鍊質樸,都是有文采的表現。講究文采,是在語句通順、規範準確、連貫得體的基礎上,對作文語言提出的更高要求。

1.遣詞造句

包括用好形容詞;用好動詞;用好修辭(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

2.描寫

作文中可以通過: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藉助外貌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動作描寫反映人物的心理變化;運用心理描寫展現人物內心世界。

第五招:個性和創新

考場作文獲得高分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個性、創新”,即“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為此,可做到一下幾方面:

1.內容上,也就是在選材和加工、寫實和虛構上的個性和創新。

2.結構上,即在佈局和謀篇上的個性和創新。

3.語言上,即在講究文采上的個性和創新。

中考語文專項指導——多角度分析中考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