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项指导——多角度分析中考作文

中考语文专项指导——多角度分析中考作文

一、如何“策划”出优秀的中考作文

1.读懂命题人的意图:通常命题人在命题时是肩负使命的,那就是既要让考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还要体现出区分度。

但是,对初三考生来讲,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命题时想弄出花样很难,这也考验着命题人的水平。因此,命题人命题时也要努力创新,或多出半命题,甚至加导语,通过这些方式,让考生了解命题意图,引导考生现场作文。

由于初三考生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有限,所以命题不会超过一定范围,否则会造成考生审题障碍。

近几年,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已成主流,而且无非就是写人叙事(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热点人物、历史人物、身边小人物)、教育引导、梦想期待、读书学习、校园生活、哲理思考、寓意类、想象续写等。

2.读懂阅卷人的心思:目前中考作文中,跑题、偏题较少,但高分、满分的却凤毛麟角,很多作文立意浅显,素材雷同。

每年中考阅卷时,老师要面对大量的试卷,时间紧迫,老师的批阅量又大,所以,作为考生,作文就要做到“不同”,差异化非常重要,避免套作、雷同的嫌疑。

3.给考生支招:拿到题目,首先仔细分析题目的含义和命题人的意图,找出自己最擅长的方面来写;其次,适当的规划,布局,包括技巧如何运用;另外,要在文中写出自己的独特经历、感悟,抒发自己的真挚情感。

二、“五招”打造个性化优秀作文

第一招:选材和加工

选材的前提是聚材。根据文章的题目,把能想到的、能找到的材料尽可能的罗列出来。这就是聚材,聚材需要“宽”,选材则需要“严”。“符合主题”是选择材料的首要标准,把所有材料逐步审查,以是否与主旨一致为标准,选出适合的,删去不适用的。

在适合的材料中,还要注意选材的典型性,以增强表现力,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在叙事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能为作文增色;适当穿插抒情语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可以使情感的表达更动人;适当地议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第二招:写实与虚构

“写实”就是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来写,强调真人真事。其前提是要学会观察,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虚构”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不必要求绝对的“真”,百分百的“实”,而是可以合理的运用联想和想象,对故事的细节、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大胆的描写,丰富文章的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情节更加生动,主题更加突出。

但是,虚构要符合生活的真实、情感的真实,不能伪造。

第三招:谋篇和布局

谋篇布局就是要围绕主题来安排材料,在选好素材、线索,确定好写作顺序后,精心安排开头,精彩写好中间,巧妙过渡照应,精心收束结尾。

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镜头组合式”也叫“片段组合式”,即依据题目的要求截取几个生动的、典型的生活片段或情节片段或景物片段,把它们连缀成文。

2.“题文照应法”,即正文和标题相照应,目的在于点明主旨,突出中心。

3.“线索串珠法”,即构思时以某人或物等为线索,贯穿全文。

第四招:讲究文采

所谓文采,是指语言富有表现力,无论是优美隽永、汪洋恣肆,还是清新淡雅、凝炼质朴,都是有文采的表现。讲究文采,是在语句通顺、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基础上,对作文语言提出的更高要求。

1.遣词造句

包括用好形容词;用好动词;用好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描写

作文中可以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借助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动作描写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运用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第五招:个性和创新

考场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个性、创新”,即“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为此,可做到一下几方面:

1.内容上,也就是在选材和加工、写实和虚构上的个性和创新。

2.结构上,即在布局和谋篇上的个性和创新。

3.语言上,即在讲究文采上的个性和创新。

中考语文专项指导——多角度分析中考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