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個典故怎麼來的?這句話的上半句是什麼?

小潔


在封建時代,女人的地位低到極致,那些道德枷鎖將女性束縛的沒有喘息的機會,“三綱五常”監督著她們的一舉一動,對於男人來說女人就是生育工具。因而,在中國古代,剛剛喪偶的寡婦都會在私生活方面備受他人的“重視”。

而在“寡婦門前是非多”的前一句,便是“鰥夫房頂炊煙少”。“鰥夫”是指妻子過世後從未再娶的男人,整句在形容鰥夫家中沒人做飯,寡婦門前容易招惹流言蜚語,都在描述著中國的古代倫理。

那麼,古代年輕的寡婦又會如何度過自己的後半生呢?

第一、守寡一生

在古代,女性被要求對丈夫從一而終,所以自嫁入婆家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你得一輩子忠心於你的丈夫。當你的丈夫發生意外事故身亡了,你是別無選擇的,為了貞潔,必須守寡一生。一些極端的,甚至會用自殘來表忠心,比如明朝一位女子曾斬斷自己的十指來應驗自己對於丈夫的鐘情。

在明朝的一本書裡就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位年逾古稀的獨身老人,在臨終的時候拿出文字幾乎全被磨光的100枚銅錢,周圍人都不理解。

這時候老婆婆就開口說:她在20歲的時候丈夫就去世,便開始守寡,如今已有50多年了。這五十年來她度日如年,但為了能留下一個好的名聲,她每到夜裡孤枕難眠之時,便把銅錢撒到地上,然後在一枚一枚的給撿起來,直到有了睏意才罷休,回房睡覺,讓周圍的人無不感嘆佩服!

第二、改嫁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可謂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千古風流佳話。可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卓文君是一個新寡回孃家的女子,改嫁司馬相如非但不受譴責,反而得到社會主流的肯定和讚賞。

即便到了宋代前期,女子改嫁的問題仍然算不得什麼了不起的大問題。宋真宗的皇后劉娥就是改嫁過來的,一樣成為了一國之母。劉娥雖然身為一介女流,但治理國家可是毫不含糊,十多年來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一片國泰民安的景象,而劉娥也得到了史家們的高度評價,稱之為“女中堯舜”。

第三、與人私通

人都有七情六慾,古代的寡婦也不例外。宋代以後的女子,在程朱理學的薰陶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出嫁後更是三從四德,在貞節牌坊等女性枷鎖下,過得步步驚心。

但不得不說,這種方法風險太大,隱蔽性做得好倒沒問題,一旦被發現了,那就會遭受生不如死的懲罰,浸豬籠都算是輕的,嚴重的性命難保。

第四、接手家業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是唯一一個沒有立皇后的的皇帝。秦始皇不近女色,可是他也有妃嬪媵嬙,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有一個女人卻是個例外,而且還是一個寡婦,一個叫清的寡婦。

寡婦清生於巴地,名清,故又叫巴寡婦清。18歲出嫁,22歲喪夫。丈夫是當地一位青年企業家,經營丹砂礦業多年,已是富有的大工商業主。丈夫死後面對家族紛爭、他人覬覦,寡婦清挑起丈夫留下的偌大家業,並悉心照顧公婆,且一直未改嫁。

公元前316年,秦國吞併巴蜀後,巴蜀地區成為秦國完成統一大業的戰略後方。秦始皇以及秦國的歷代君王對巴渝地區實行“優寵政策”,對於當地的豪門大族實行原有的管理辦法,允許他們擁有產業,部族和私人武裝,寡婦清家族是地方豪強的代表,理所當然是籠絡的對象。

或許聽了這麼多故事,您會覺得古代女子喪夫之後也沒那麼悲催。不過今天說的只是冰山一角,大多數的寡婦還是在市井之中默默地生活,默默地死去。


刀墓手札


典故由來,不過口口相傳。全句應為: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

不過後半句實在太出名,使上句湮沒無聞,吸引了所有的噱頭和關注。

其實這些話原本沒有定式,也就意味著沒有標準答案,我覺得即使說成“久病床前無孝子,寡婦門前是非多”也不傷大雅——自然,這句話仍然是噱頭。

(一)

古時農村的鰥夫房頂上當然不容易見到炊煙,這起碼分為四種情況:

  1. 走親訪友、呼朋引伴,喝酒應酬去了;

  2. 老無所依,投靠親戚朋友去了;

  3. 就是純粹的不會做飯、不愛做飯,寧可噎饅頭、吃泡菜、喝涼水、空腹硬挺、嚼冰糖……也不生火。我自小在鄉下長大,僅以我們那兒的農村而論,無論是失獨老人還是大男子主義的父輩,不會做飯的可以說是佔到99%。

如今的農村,人民過上了好日子,大多數家裡都有電器,有沼氣,更見不著炊煙啦!

想起小時候,每當朝陽初升、午間歇憩、夕陽西下的時候,在屋後的山樑上,可以看到灣前灣後、嘴上嘴下(我們那兒的農村,地名以xx灣、xx嘴居多),家家戶戶的煙囪邊、房頂上都繚繞著炊煙,並最終氤氳到大片大片的樹梢上,灣裡有成群的白鶴,偶爾懶洋洋的飛翔就如同在雲端上漫步。有時候父親在身邊,就會告訴我,“聽說過‘因火生煙夕夕多’嗎?這就是了。”

而出仕的鰥夫呢?

我讀過一句最涼薄無情的話是:當官三大樂,升官發財死老婆。

即使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在元配韋氏亡故後,也先後與製出薛濤箋的薛濤、安氏、裴淑、劉採春等纏夾不清;

還有我們文采風流的蘇東坡老先生,他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開千古悼亡詞之先河,又為悼詞之絕唱,在王弗故後,老先生又續絃了王弗堂妹王閏之,又有沒有名分的朝雲。朝雲走後,老先生寫了一副輓聯:

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所以啊,沒有誰會當真把誰記一輩子父母故去,也不過是“兒哭三聲找闆闆,女哭三聲找碗碗”,愛人故去,你要他取次花叢懶回顧?你要他人生若只如初見?

對不起,忙著吶!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如此而已。

(二)

如今的社會里,已很少有人喜歡搬弄寡婦的是非。現在的娛樂生活豐富之極,真有喪偶的婦女,若是丈夫因公或因工死亡,她們拿著賠償,要麼嫁人(孩子給別人打,房子給別人住,床鋪讓別人睡),要麼廣場舞、棋牌社、茶樓、旅遊、聊閒天忙得不亦樂乎,哪怕人家子虛烏有的亂嚼舌根啊!

這無疑是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大伯在家父逝世70天之後曾告訴我:“那娃兒呀,這麼久了,該翻篇啦!這跟看書一個意思,一頁看完看下一頁。也告訴你媽要想開點,樂觀點!”大伯今年該是73歲,從沒跑過江湖,然而連他也有這樣的見識,我很佩服他。

而在古代又是如何呢?

先說才女:

李清照在趙明誠死後第三年,嫁給了張汝舟。此人是不折不扣的渣男,搜刮妻子財物不成,便拳腳相向。李清照寧可依律坐監三年,也要告官離婚。

如何打發“悽悽慘慘慼戚”的生活?有花有酒,有書有詩,當然,還有打馬。

再說一個史上最有名的女首富:寡婦清。

這可是一個驚動了秦始皇的女人,丈夫死後,她忙著經商,並憑藉雄厚財力富甲一方。秦始皇表彰其守貞之節,封其為貞婦,為她築女懷清檯。是秦始皇陵裡大量水銀的主要提供者之一。

其次是一些普通女子——

《晉書·列傳第六十六》杜有道妻嚴氏,十八嫠居(嫠,寡婦),誓不改節,撫育子女,教以禮度,使兒子顯名,女亦淑德。

皮京妻龍氏,十三歲出嫁,不到一年夫死、兩個小叔子又跟著死去,沒辦法變賣嫁妝及紡紗織布,營葬既畢,又復享祭。誓不改嫁,守節窮居五十餘載而卒。

事實上《二十四史》自《後漢書》開始都有專門的列女傳,裡面的寡婦事蹟所在多有。

我們可以這麼說,混出名聲的寡婦都進了史書,她們生時,門前的是非或許也不會少,但終於得到了正史的承認。這種承認在今天看來當然是一種糟粕,是封建禮教的流毒,然而架不住當時社會風氣使然,遂使人人都甘之若飴。

只是可憐了那些女子,在深夜闃寂無人時,孤枕難眠,或數著串珠唸經、或用繡花針扎大腿自虐、或打馬飲酒放縱……又豈是一句悽苦難言可堪形容?

我特別喜歡那位真性情的縣官:

接到一張訴狀,寫著

“十七娶,十八寡,公壯叔大,瓜田李下,嫁與不嫁?”

大筆一揮,“嫁!”

快哉!


王事情


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 說到鰥夫和寡婦總讓腦海裡總會想起一副淒涼的畫面,過去農村,破舊房屋裡晦暗的燈光下。漫漫長夜,只是一個男人或是一個女人形單影隻,孤燈相對。
鰥夫是指死了妻子的老男人。與光棍兒不同的是光棍兒還可能有相好的女人,而鰥夫沒有。
寡婦是指死了丈夫的女人。在過去,在農村比較封建。往往死了丈夫的女人被視為不吉利的女人,自是帶有悲劇色彩,好像笑都成了一種罪過。
鰥夫房頂炊煙少,如果長久是鰥夫的話,那一定還有一個附加條件,就是窮。無論是在古代還是過去的農村,對男人喪妻有再娶都是很包容的,只要男條件好,也會有很多女人願意嫁過來。
就算寫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蘇軾和為亡妻寫了“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的納蘭性德一樣都再娶了。
而鰥往往都是家裡條件太差,沒有女人肯嫁,房頂炊煙少,可能有這麼幾方面原因。
1、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幹了一天外面的活,已經很累了。嫌做吃的麻煩,懶得生火做飯,常吃生冷食物。
2、親戚家有吃喝的,因念其一人孤苦伶仃會把他叫去蹭吃。
3、鰥夫走哪吃,那回家次數少。因為沒錢,所以能省則省,能少開伙,就少開火。
“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話被太多人熟知,也很多人因為避嫌不去幫寡婦。小時候因為在農村長大,聽過太多人的說寡婦的事情,雖然當時對此似懂非懂,但大人們的表情讓我印象深刻。
過去的農村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地裡有大量的體力勞動,需要男人去幹。失去男人的寡婦往往對操作外面的活很吃力,必須找男人幫忙。去幫忙的男人很多人心懷鬼胎,總想“揩”寡婦的油,占人家便宜。
因為寡婦沒自家男人可以為自己撐腰,往往男人很容易得逞。所以往往去幫忙的人都會被揣摩、被猜忌。
小時候我村裡有幾個寡婦,別人總是談起她。例如,過去糧食要加工,家裡沒有男人,女人挑著去加工,瘦弱的肩膀被肩上重物壓彎,讓人生出很多憐憫。
有些實在看不過去的男人心生同情,會搭把手。這往往會激起自家女人的醋意或者旁觀者的不平衡。而女人的報復方法就是用吐沫星子噴她。
女人一旦男人過世了,在過去寡婦不敢打扮,還得成天苦瓜臉。有的寡婦,稍微拾掇下自己,就會被人忌猜疑“男人都死了,還打扮給誰看?”
在古時,女人死了丈夫是要為其守寡一生的。也確有一些寡婦耐不住寂寞勾三搭四。古時沒有電視,沒有娛樂設施,而寡婦的這些風流韻事就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消遣。
鰥夫和寡婦某種程度上說,都是悲劇性人物。現代人都對你其生活方式給你足夠的理解和包容。現在廚房用品很多,很多男人也善長做飯,也。隨著離婚率越來越高,寡婦已不在受到歧視。
“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在現在這種社會,這種現象很少見了。人都懂如何照顧好自己,如何更好的生活。

老傢伙櫻木


鰥夫房頂炊煙少, 寡婦門前是非多。

鰥夫:老而無妻的人,即妻子死亡未再結婚的男人。鰥夫房頂炊煙少,這句話是說鰥夫家中沒人做飯;與之相對應的, 寡婦門前是非多,即是說明,寡婦門前容易招惹流言蜚語。

在人們的觀念裡,一個沒有老公的女人,自己如果沒有謀生能力,必然要依靠別的男人,這樣的女人,最容易被人佔便宜,也總有這樣那樣的男人,去寡婦門前探頭探腦,看是否有機會揩油,欺負她也沒有丈夫替她出氣,就算和男性正常的交往也容易被人過多關注,所以就有了寡婦門前是非多的由來。


師說歷史


寡婦門前是非多,上句為“鰥夫房頂炊煙少”。這一句古語“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道盡了喪偶男女的心酸。“寡婦門前是非多”,更是含有多重意思。

失去丈夫的女人,也就成了寡婦。在封建社會,寡婦再嫁一般是不可能的。盛年的女人往往獨守空房,或者一人拉扯孩子,還要替去世的丈夫盡孝。在這種生活環境中,如果有男人經常上她家裡去,周圍人就會有各種猜測,對上寡婦家的男人不好,對寡婦自身更不好。久而久之,就成為一句“警誡”,進而形成人們的下意識。

對失去丈夫的女人,人們敬而遠之,躲得遠遠的,生怕惹人議論。在封閉的宗法制農村,無異於是一種“雪上加霜”的傷害。

在古代,一個女人失去丈夫,就失去了“三從四德”中最重要的靠山。所謂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擺在面前的路,往往就是“守節”,把兒子撫養成人。守到老,可以被賜“貞節牌坊”,這是節婦最好的結局了。在這個過程中,是要格外注意婦德、婦言的,就算有男人來上門糾纏,也必須做好躲閃。可以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像一道符,將盛年的失去丈夫的女人們死死拴在“節義”這條不那麼人性的道路上。

“鰥夫房頂炊煙少”,意義相對簡單。鰥夫,是指失去妻子的男人。鰥夫房頂炊煙少,是指失去妻子的照顧,一個男人有時連飯也懶得做,往往湊付一頓罷了。由炊煙看起,由吃飯、穿衣生活起居看起,一個失去妻子的男人的生活是非常悽清的。

這句古語可以說,對失去配偶的男女的生活和處境做了深刻濃縮的概括,真實生動,言簡義深。


老照片


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


春秋時期的鄭穆公有一個容貌絕世的女兒,她有多美呢?據說小時候杏臉桃腮,長大後身材火辣。但是夏姬不僅貌美如花,而且非常多情。與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不清不楚,因此她在鄭國的名聲非常地不好。為了趕緊“禍水東移”,鄭穆公把她嫁給陳國大夫夏御叔,因此後人稱她為“夏姬”。

一開始他們的日子挺好,還生了個兒子叫夏徵舒。但是好景不長,夏御叔英年早逝。她也就成了寡婦。但是俗話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而好巧不巧的是丈夫的好友孔寧和儀行父,經常對她進行“慰問”。正直”芳華“的夏姬,在一來二去下三人產生情愫。而這件事又夏御叔的上司知道,三人時不時的結伴前來”慰問“,更加糜爛的關係開始了。

為了在三人裡面”脫穎而出“,陳靈公做了一件蠢事:封夏姬的兒子夏徵舒為司馬。司馬是幹什麼的?掌管兵權之人!歷來諸侯都把兵權握的死死的,而陳靈公直接送人。但是夏徵舒卻對母親的行為深惡痛絕,陳靈公這樣一做無異於給自己難看。在某次四個人正準備”行樂“,陳靈公被夏徵舒埋伏在家中的士兵給殺死,而另兩位趕緊逃到楚國搬救兵。

然而陳國群龍無主,楚國乾脆坐收漁翁之利,吞併了陳國。為了平息眾怒,將夏徵舒車裂,而”罪魁禍首“的夏姬被送給了楚莊公。英雄難過美人關,立刻被夏姬吸引。但是在群臣極力勸阻下,而楚莊公見鰥夫(喪妻)家中無人做飯,正所謂是”鰥夫房頂炊煙少“,便賜給了他。

寡婦配鰥夫,是再合適不過了。但是夏姬天生剋夫,尹襄老去世而夏姬又成了寡婦。楚國的大夫屈巫見她貌美,在三言兩語的誘惑下,夏姬又和屈巫私奔了。總的來說,夏姬是寡婦裡面的”王者“。因為除了上面之外,夏姬總共創下了”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的壯舉。


後世多用來勸告寡婦檢點一點,畢竟容易引起男人的”覬覦“。


史之策




寡婦,指死了丈夫的女子。語出《詩·小雅·大田》: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
後來,把離異後獨守空房的女人也稱之為寡婦。

“寡婦門前是非多”全句,沒有詳細出處,是民間俗語。上句則是“鰥夫房前炊煙少”,是說鰥夫房裡因為沒有女主人,很少開伙做飯。

問題來了,為什麼“寡婦門前是非多”呢?民間為何有這說法?

因為寡婦門前男人多



中國古代,屬於父系社會,男人由於身高體壯,主要賺錢養家;而女人身形纖弱,主要負責照顧孩子和料理家務。

當一個女人,老公死了,或者被人休了,就如同房裡的頂樑柱倒了,女人託家帶口,就會無比艱難。



但生活還得繼續,而很多事情需要男人來幫忙,寡婦們只有央求其他男人了。當然,也有男人感覺寡婦可憐,會主動來幫忙。這樣就會讓人看到寡婦門前有別的男人了,而且男人還不止一個。

除了生活中需要男人幫忙外,寡婦的情感由於處於空窗期,也需要男人的安慰。於是,有些男人開始嘗試接近寡婦,這些人中,有些是單身,接近的目的在於拉近距離,看能不能共結連理;有些是已婚的,純粹是前來“搔擾”,看能否有機會揩油。

於是,寡婦的門前男人多了起來,熱鬧起來了。

男人多了,故事就多了



寡婦門前男人多了後,未免就會有人讓寡婦真正動心,因為寡婦需要情感,也需要男人堅強有力的臂膀,關鍵是寡婦單身,無需揹負更多的責任感,喜歡就選擇,不喜歡就放棄。

很多寡婦,特別是有姿色的寡婦,大多都有和某個男人或幾個男人的一些故事,這讓左鄰右舍看在眼裡後,逐漸成為了茶餘飯後的話題。

隨著社會幾千年的發展,以及各種案例的積累,在大眾意識裡,認為寡婦門前有男人出現時,肯定有些情況,在意識裡就給寡婦整個群體定了性。

這時,哪怕寡婦生活很乾淨,和個別男人的交往也很平常,也會讓東拉西扯的“八婆們”,推理和想象出活色生香的若干故事。

所以,正經的男人們,大多會謹慎的遠離寡婦門前,主要是害怕招惹是非。




今非昔比,過去寡婦們的社會地位確實不高,容易遭人非議。

但,現在離異或喪偶的寡婦們,早已少了過去那種被看低或不斷被八卦的待遇,除了邊遠農村外,城市裡對於寡居女人的議論,也許有,但少了太多,大家都那麼忙,哪裡有那麼多時間去議論?




尊重每一個人,尊重每一個女性,多做正事,少些是非。


藍風破曉


不止是這句話的上半句很少有人知道,自古以來歷史的很多典故,人們都是隻記得住其中的一句話,而忘了上半句或者是下半句,或許是因為其中一句太過出名了吧,人們就選擇性忽略了剩下的一半,鰥夫房頂炊煙少是此話的上半句。

先解釋一下這是什麼意思,鰥夫在古代的時候就是指妻子死了之後沒有再娶妻的男子,字面意思就是鰥夫家裡沒有人做飯,至於寡婦想必不用解釋了吧,寡婦門前是非多,從字面意思就能得出是寡婦的門前容易招惹流言蜚語。

這句話史書其實並沒有專門記載是怎麼來的,如果非要說的話,曾經有個這樣的記載,相傳宋朝時期有個女子,結婚兩年之後丈夫過世,自己成了寡婦,有一日家裡的長工不小心把水灑在了這個女子身上,恰巧被她的婆婆看到了,這個婆婆便罵她不守婦道,沒過多久,十里八鄉的都知道她和長工不清不楚了。

至於鰥夫房頂炊煙少還真沒有具體來歷,多是現代的人杜撰的。這句話表達的是人們對這種鰥夫的同情,農村做飯是需要生活的,這句話說明鰥夫家中沒人做飯,所以炊煙少,肯定是自己不做飯才這樣,如果有個妻子便不一樣了。

鰥夫和寡婦都是一種特殊的群體,從這兩句話也能看出古代男女地位的不同,男子死了妻子就很可憐,可是女子死了丈夫,就會面臨很多的閒言碎語,古時候人們認為,女人自己一個人離開老公是沒有謀生能力的,肯定要依靠其他男人,所以才會被人們這樣說。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鰥夫房頂炊煙少, 寡婦門前是非多!

出處不可考,但是意思大家都明白,鰥寡孤獨,最是可憐不過,但是寡婦,無疑是這其中十分尷尬的群體。注:這裡的寡婦不包括老年喪偶,主要指年輕的寡婦。

眾所周知,中國人自古以來講究“烈女嫁一夫”,用今天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腐朽的封建禮教思想,既不利於人,也不利於社會,但是在古代,這是一種了不起的道德準則,做的好還能得到一副貞節牌坊,猶如功德碑一般,高高聳立,成為遠近聞名的楷模。

寡婦門前為什麼是非多,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寡婦是弱勢群體,易招惹是非。在男權主導的社會,尤其是中國古代,女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失去男人的女人生活非常艱難,這時候一些臭男人就趁虛而入,趁機佔便宜,如果只有一個人有這種想法還說不上是非多,有這種想法的一人多,是非自然就來了,比如說白鹿原中的田小娥,嚴格意義上說她不能算寡婦,但是由於男人不在身邊,各種人隨著上門,各種是非也就來了。

(2)社會對女人的欺凌。弱勢群體歷來是社會的欺負對象,各種破事爛事找不到責任人,女人就成為背鍋工具,中國歷史上的亡國之君動不動就把鍋甩給女人,紅顏禍水就是這麼來的,寡婦更是女人中的弱勢群體,更好欺負,比如說大宋太祖趙匡胤,“欺負孤兒寡母的天下”,對於已經遭遇不幸的寡婦來說,是非更像是“人在屋中坐,鍋從天上來”,躲都躲不掉。

進入現代社會,尤其是近些年,隨著女人社會地位的提高,經濟的獨立,越來越多的女人走上了自立自強之路,弱勢群體這一概念正在走入歷史,但是依舊有許多女人淪為各種是非的犧牲品。

比如說近些年流行的“守活寡”就是一種新類型的寡婦,男人不在身邊,女人由於各種原因,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聽起來像是女人有錯在先,但是社會對於女人犯錯的容忍度遠遠不如男人,男人出軌可以用一句犯錯來堵住天下人的嘴,女人則永遠被綁在恥辱柱上,不能不說是另外一種是非。

希望這種是非越來越少!


日慕鄉關


問題:「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個典故怎麼來的?這句話的上半句是什麼?

鏈 接: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04052588659343629/?iid=25346262552&app=wenda&wxshare_count=1&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pic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from=singlemessage

49個回答 172個收藏

回答:煙火文苑|青果

正文:

全句子為: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

鰥夫:老而無妻的人,即妻子死亡未再結婚的男人。鰥夫房頂炊煙少,說明說死了妻子的家中沒人做飯;

寡婦,指死了丈夫的女子。寡婦門前是非多,語出《詩·小雅·大田》: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說明死了丈夫的女人門前容易招惹流言蜚語。

傳說古代有一個女子,成親不過兩年,丈夫就患風寒死去。成了寡婦後,婆家對她看管很嚴。有一次,家裡的長工不小心把水灑在她的身上,兩人說了幾句話,就被婆婆說成是不守婦道,到處都是關於她的風言風語,連下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她。後來她只好在深夜裡跳井自殺了。

古代女子只要喪夫就必須要遵守三從四德,不然就會認為是不忠,要對自己的丈夫從一而終,不得改嫁。也不得與其他男子發生肢體上的接觸,一旦發生就有浸豬籠,上家法。



比如說,我前段時間看的一部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莫妮卡貝魯奇飾演的少婦琳娜,當時因二戰爆發,所有人都認為琳娜的丈夫已經戰死前線,琳娜一夜之間變為了寡婦,當她走在西西里的大街上時,所有男人都都喜歡他的美貌,卻引來所有婦女妒忌和排斥。大家都罵她她是“婊子”“賤貨”,可謂“寡婦門前是非多”真是人言可畏!

再者來說,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們村有一個嬸嬸因丈夫工作原因去世成為了“寡婦”,剛開始大家都特別同情這位嬸嬸,幫她幹農活和重活,後來,當這位嬸嬸重新找到了另一個丈夫準備再嫁時,有留言說是急瘋了吧!

在這些留言蜚語下嬸嬸還是堅持跟另一位老伴繼續著生活,好在今時不同往日,要是放到以前,這位嬸嬸可是要受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