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進村掃蕩時,突然看見一刻字石碑,大驚之下立馬磕頭撤退

眾所周知,抗日戰爭進入持久戰後,無惡不作的日寇為徹底消滅反抗力量,在很多地區實行了“三光政策”,又稱“燼滅作戰”。所謂“燼滅作戰”,即是燒盡滅絕,殺的一個人也不剩,燒的一間房也不留,把東西搶的一點兒也不剩。這一軍事策略最早由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提出,後在其繼任者岡村寧次的手中達到頂峰。

日軍進村掃蕩時,突然看見一刻字石碑,大驚之下立馬磕頭撤退

那時日軍只要一出動,就必定會到處燒殺搶掠,然而凡事皆有例外,有一次他們進村掃蕩時,見到一塊石碑後卻當即撤退,還對著石碑跪地磕頭。這是為何呢?這一日,鬼子們來到江蘇金山鎮(今屬江蘇連雲港市)徐福村,正準備開始大肆屠戮搶掠之時。日寇指揮官看到村口一奇怪石碑便讓士兵們停止暴行,正在興頭上的士兵不解,問其緣由後卻變得異常恭敬。

日軍進村掃蕩時,突然看見一刻字石碑,大驚之下立馬磕頭撤退

原來,石碑上寫有“徐福之墓” 四字。日寇指揮官正是看到這,才下令眾士兵停止暴行,並立馬讓村民呈上祭品,說皇軍要祭奠他們。一番下跪磕頭後,日軍整齊撤離。為什麼日軍會對徐福如此尊敬呢?原來在日本傳統文化中,就一直把秦時東渡尋仙的徐福看做是日本人的老祖宗,如今在這一村落遇到老祖宗之墓,自然不敢放肆。

日軍進村掃蕩時,突然看見一刻字石碑,大驚之下立馬磕頭撤退

傳說中,秦始皇曾派徐福帶領三千童男童女東渡海外仙山尋找長生不老仙藥,而徐福陽奉陰違,並沒有尋找虛無縹緲的海外仙山,而是到了來到了東瀛,並帶著這些人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徐福先是來到九州島,向原住居民傳授農耕、捕魚、鍛冶和製鹽等技術。徐福帶來的這些先進技術和文化,極大程度促進了當時日本的發展,徐福本人也因此深受日本民眾敬重,如今在日本很多城市裡還有徐福公園、徐福廟存在,甚至在新宮市還有著徐福的衣冠冢,墓前石碑上刻著“秦徐福之墓”五個漢字。

日軍進村掃蕩時,突然看見一刻字石碑,大驚之下立馬磕頭撤退

由此可見,日本人對徐褔確實非常尊重,並非是子虛烏有之事。事實上,據日本史料記載,當年徐福登岸日本之地,與日本傳說中的神武天皇登岸之地極為吻合。

上世紀70年代,一位叫衛挺生的作者就寫過一本名為《徐福與日本》的書籍,他在書中聲稱日本第一任天皇即秦人徐福,書中還提到,從天照大神時代的日本皇族墓穴中曾出土過一枚秦朝的銅鏡(八咫鏡)和一把巨大的秦人用的戰刀(天叢雲劍),它們應該都是徐福的遺物。

日軍進村掃蕩時,突然看見一刻字石碑,大驚之下立馬磕頭撤退

因為那時日本極為落後,還無法制造如此先進之物,所以他在書中斷言,徐福就是日本歷史上的首任天皇。倘若此事為真,日本人在見到徐福之墓後便停止屠殺,磕頭祭拜倒也是理所應當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