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零售商、品牌商:消费者买的哪里是产品?而是更好的自己!

60年前,百事可乐(Pepsi)教给苹果、三星、星巴克们的一堂课。

1957年的百事可乐和今天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一样,他们都遇到了身份危机。

无论市场部门的人多么努力,百事可乐就是干不过当时的老大——可口可乐——尽管百事可乐的价格仅为对手的一半。是产品的问题么,其实不是,而是品牌精神的问题,百事可乐的整个品牌都让人觉得优柔寡断、毫无方向。

那个时代,可口可乐已经让美国大众相信,这一杯可乐已经饱含了美国生活的一切,所以任何可口可乐以外的可乐看起来都会被认为是“异端邪说”——甚至你知道为什么圣诞老人是红色的么,对,这就和可口可乐有关!

致零售商、品牌商:消费者买的哪里是产品?而是更好的自己!

▲可口可乐甚至和圣诞老人有关系

百事可乐的“逆袭”

1963年,百事可乐聘请了一位年轻的广告经理艾伦·波塔奇(Alan Pottasch)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任务可不简单,准确地说,是重振一个品牌,并和市场领导者PK,这个领导者几乎在每一个品类都比百事可乐强,而且双方的配料几乎也没什么差别。

艾伦做的事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他说,“不再谈论产品,而是开始谈论用户(……to stop talking about the product, and start talking about the user.)”。也就是说,不再关注产品,而是关注百事购买者或者应该购买者他们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这几乎也是营销史上的第一次,一个品牌决定推广用户特质,而不是产品本身,同时,百事可乐还开始推广一个新时代,一个不再被控制性、消费主义信息影响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被称为“百事可乐一代(The Pepsi Generation)”。

致零售商、品牌商:消费者买的哪里是产品?而是更好的自己!

“百事可乐一代”是革命性的,因为这是一个品牌第一次通过让用户关注于他们自己到底是谁,进而说服他们购买自己的产品。 以逃避消费主义的思维模式,实现真正的独立思考,这就是购买百事可乐的意义。

接下来的十年里,百事可乐——由于“百事可乐一代”运动——从可口可乐身上抢来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它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它只是重构了人们想要的东西。 买百事可乐不仅仅是买饮料,而是成为百事可乐的一员,一种全新的运动的一员。

在这个过程中,百事可乐不仅给了20世纪最成功企业——可口可乐——沉重的一击,更教会了所有企业一个道理:你销售的不应该是产品,而是更好的自己。

苹果与三星

苹果就是这个理念的受益者。

在乔布斯时代,苹果用户都是“非同凡响(Think Different)”,用户购买苹果产品并不因为这些产品能做什么,而是当自己和这些产品在一起的时候自己能做什么——或者至少,自己希望、想象自己能做什么。

这个想法甚至渗透到苹果的零售策略中。苹果的员工永远不会告诉你产品是如何工作的,而是会让你使用它,强迫你熟悉这些苹果产品。

致零售商、品牌商:消费者买的哪里是产品?而是更好的自己!

▲今天,也许我们可以看懂这个iPod广告,重要的不是你,而是你和iPod在一起能做什么。

三星也是个例子,不过当他学到这一点时,着实花了不少力气。

现在,他们讨论的不再仅仅是处理器速度这种东西,因为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他们真的不关心,或者也感觉不到差异。他们也开始让消费者关注自己和三星在一起会如何。

当苹果推出“刘海屏”iPhone X后,三星推出一款广告,要消费者能“长大”,别再做苹果的“羊”——而方法很简单,买个三星,体现你的不同。

星巴克

苹果和三星都是科技公司,其实其他领域的案例也不少,比如星巴克推出一款独角兽星冰乐(Unicorn Frappuccino),这款饮品是典型的颜值远超口感的商品,特别适合社交媒体。

致零售商、品牌商:消费者买的哪里是产品?而是更好的自己!

▲星巴克的独角兽星冰乐

十年前,纯颜值的产品可能没出路,这个时代,没颜值才是没出路——不管你的产品有多好。

星巴克明白,在2018年,与其说是关于饮料本身,倒不如说是关于饮料让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不管你怎么看待这些千禧一代——自恋、自私、虚荣、直言不讳——有一点非常清楚: 由于社会媒体和互联网的出现,这代人更加意识到我们被朋友、家人、大学、工作,甚至是我们从未见过的人给贴标签。

江小白

中国也有类似案例,那就是江小白,在白酒这个血海市场中一个全新的品牌高速成长,成为了年轻一代的代言人。

我甚至问过不少朋友,大家都觉江小白从味道来说真的比不了传统的五粮液、茅台——但是这重要吗?你看看江小白的表达瓶,每一句文案都写到了用户心里(当然,其实大部分都不是江小白的文案写的,而是他的用户写出来的)。

致零售商、品牌商:消费者买的哪里是产品?而是更好的自己!

▲江小白的“表达瓶”

还有,江小白针对不同场景的不同产品,比如8两的江小白,就是所谓的“咱们兄弟半斤八两”,还有10斤装的“必胜”——这个放在团队建设或者庆功宴上是再好不过了,那个气势,传统品牌真比不了。

这个时代,产品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用户,因为产品可以无限多,而用户只可能约划分越少——毕竟寻找细分市场这个理论依然适用于今天。

一般产品早已满足了用户生存、使用的需求,因此如果依然是生存、使用需求,那么不用谈什么“抢占心智”,就看你在供应链上下游是否拳头够硬了,然后你会看到,你的价格不断走低,日子越来越难,然后被另一个不知道哪里蹦出来的产品降维打击了——而且,你还会发现,他是和用户站在了一起,而你是跪在用户面前的。

《零售威观察》以全球视角,关注于零售、流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变化,为国内“新零售”发展提供一手的全球创新案例分享、企业战略分析和前瞻性观点。平台创始人王子威,独立新零售分析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