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鮮生連開10城,阿里「新零售之城」的新想像空間

阿里開啟“新零售之城”,盒馬開始“高速飛馳”。

不過2年多時間,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儼然成為“新零售”代名詞。

4月26日,在阿里巴巴集團提出要打造“新零售之城”之際,盒馬鮮生也“火力全開”,宣佈了“十城十店”,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一線、新一線城市同時開出10家新店,300萬用戶將同步享受到“盒區房”服務。

從上海新橋的第一家店,到目前的46家店,盒馬鮮生可謂是在新零售時代走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也許更將成為未來的“新零售基礎設施”。

盒馬鮮生連開10城,阿里“新零售之城”的新想象空間

【壹】盒馬鮮生與新零售

零售和地產本身是高度相連的,地產業中的那句“Location,Location and Location”也是零售的核心邏輯之一,畢竟Location的本質就是入口。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Location就是能出現在用戶的手機上,並且擁有出眾的打開率——對於阿里來說,淘寶已經做到了,獵豹大數據《2017年度中國App排行榜》顯示,手機淘寶App周活躍滲透率15.2651%,周人均打開48次,儼然成為線上消費的重要入口。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線上流量成本不斷攀升,購物車棄置現象(Cart Abandonment)也愈發常見,只抱著線上流量,那麼距離被顛覆,可能只有7天時間,此時線下流量的低成本性和自生性再次引發零售界、商業界的關注。

一個實體零售店好不好很容易判斷,就看裡面擠不擠、人多不多。

大概在1995年的時候,有個叫金輪大廈的“百貨店”開門了——這個地方現在是北京崇文門的搜秀,它給我留下了對零售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摩肩擦踵”:在上下樓的時候,幾乎每個人要同時邁腿,才能動得起來,甚至比現在一些地鐵換乘站還要可怕。

可惜,金輪大廈已經消失在時間的殘骸裡了,那麼這些“老零售”是怎麼成為了先烈了呢?原因很簡單,它們只滿足了消費者買東西的需求,畢竟它們是那個沒有網絡時代中唯一的渠道,它們就是“王”。

盒馬鮮生連開10城,阿里“新零售之城”的新想象空間

在新零售時代,滿足買東西的需求是基礎中的基礎,零售商必須和消費者產生實時連接,和他談戀愛,以商品為切入點,為目標消費群體打造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進而解決他們的需求。

如果按照這個定義,盒馬鮮生確實做到了,生鮮業務中,實現了環境更乾淨、商品更獨特、價格更便宜,而且成為了一個家庭聚餐、工作聚會的新場景,這就成為了一個零售店能為消費者提供的附加價值,本質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這麼好的食材,不會做沒關係、不想收拾也沒關係,都交給盒馬的廚師來搞定就好。

類似地,商品走向頭牌化也是盒馬的特徵——它只銷售最適合周邊消費者需求的冠軍商品,週轉率提高、採購成本降低,而且蔬菜、肉類、奶類都是當天新貨,絕不隔夜、絕對新鮮,這就給直接拉高了消費者的口味,形成了一條隱形的護城河——就像美國亞馬遜的金牌會員服務(Prime)一樣,改變了美國電商傳統要7天以上的物流配送時間,把“兩日內送達”變成了整個行業的“最低標準”。

【貳】盒馬鮮生與“新阿里”

在中國,盒馬鮮生之於阿里,正如在美國的全食超市之於亞馬遜,線下實體店成為了新連接、新體驗的載體,成為了電商巨頭的在App之外的新“基礎設施”。

一方面,店鋪的出現使得店配成為可能,前店後倉也就有了載體,畢竟在全球的消費者都開始“熟悉於2日送達”的今天,能否當日送達、2小時送達甚至半小時送達,就成為了全新的體驗。

全食超市的出現讓亞馬遜的生鮮服務能直接對接消費者,盒馬鮮生也通過對3km內用戶提供30min配送服務佔領消費者心智——再考慮到國內這種“公寓”型住宅模式,一棟樓房裡有幾十戶居民,於是一趟配送可能就把一個樓的數個訂單完成了,效率高、成本低,消費者還獲得極好體驗。

當生鮮這個最麻煩的品類跑通後,30分鐘生活圈配送也就順理成章了,盒馬鮮生上線的“盒爾蒙”、盒馬雲超本質上也是對於社區服務的一種再提升——也許未來唯一需要思考的就是還能為消費者帶來什麼更新鮮的玩意。

盒馬鮮生連開10城,阿里“新零售之城”的新想象空間

再往下說,盒馬鮮生本質上是對阿里的迭代,創造出一個“新阿里”,一個更有溫度、能面對面交流的阿里——而不僅僅是一個在阿里旺旺中的淘寶、天貓。

甚至可以說,盒馬鮮生就是阿里新零售藍圖中的“基礎設施”,它的目標絕對不僅僅是一二線城市,未來必將延伸到了更多二三線城市:現在盒馬鮮生服務的是1500萬人口,未來可能就是1.5億——中國的年輕一代、新中產階級就都通過盒馬鮮生與阿里有了全新連接,形成全新的價值窪地。

與此同時,隨著盒馬這項基礎設施的不斷髮展與迭代,一個新的客群將會出現在阿里和盒馬面前,那就是老年人群——他們的“餐飲”將會是一個全新的藍海。

盒馬鮮生連開10城,阿里“新零售之城”的新想象空間

我曾經做過研究調查,雖然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但是老年人的餐飲是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差的:年齡大了,“吃不了、吃不下、吃不完”是非常常見的,於是進一次廚房可能就能做出3頓還有富裕的飯菜——雖然有錢了,但是生活品質反而下降了,他們成為了活在菜市場旁邊,卻不得不遭受“食品荒漠(Food Desert)”的侵襲的弱勢人群。

隨著盒馬鮮生的擴張,很快就會覆蓋到中老年人數量眾多的老舊小區,這時候,為這群老年人提供小量、多品種、營養化配餐,通過一趟配送直接滿足一棟樓的服務,完全就可以實現老年版的外賣。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付費者完全可以不是老年人,而是他們的孩子——孩子給父母生活費,告訴他們想花就花,結果這些錢卻被服務存了起來,這種事少見麼?——這時候,塞給父母一張“盒馬飯卡”,就都解決了,“錢已經存在卡里了,您直接在盒馬買著吃吧”。

在老齡化的今天,這個想象空間絕對不比服務新中產階級的想象空間小,而且還是幾乎完全未被開發的藍海。

阿里的未來、盒馬的未來,全都是想象空間。

相關鏈接


《零售威觀察》以全球視角,關注於零售、流通及相關行業的發展和變化,為國內“新零售”發展提供一手的全球創新案例分享、企業戰略分析和前瞻性觀點。平臺創始人王子威,獨立新零售分析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