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黑客」戴上了「白帽子」

近一米八的個頭,渾身洋溢著年輕人的青春朝氣,20 歲淮安小夥王力(化名)已是圈內小有名氣的“白帽子”(致力於維護計算機和互聯網安全,修補計算機系統或網絡系統中的安全漏洞)。

誰能想到

眼前的陽光少年曾經竟然是一名

因張狂炫技而步入歧途的少年“黑客”呢

少年“黑客”戴上了“白帽子”

炫耀的心理

讓他誤入了網絡“黑客”的歧途

出生在江蘇淮安農村的王力,自幼愛學習、肯鑽研,尤其喜歡電腦知識;初一時就創建了一個QQ群,在群裡與其他志趣相投的電腦愛好者一起探討信息安全知識。

2015年的暑假,即將進入高三的王力,出於炫耀自己的“黑客”技能,吸引更多好友加入自己的QQ群,他侵入了一個網站系統後臺,竊取了含有大量公民信息的文件壓縮包,然後發到群裡,供人隨意下載。此時,17歲的王力,根本沒想到自己的“得意”之舉,已經涉嫌犯罪。2017年初,經群眾舉報,公安機關將就已經就讀於某大學網絡信息工程管理專業的王力抓獲,後被取保候審。

少年“黑客”戴上了“白帽子”

2017年8月,當案件移送至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時,辦案檢察官調查發現,王力誤入“黑客”的歧途,與那些有目的的“黑客”犯罪不一樣,只是簡單出於年輕人的驕傲,做出的“炫技”之舉。

多舉措幫教

少年“黑客”協助警方破獲案件

“檢察官叔叔,請您一定幫幫我,我就想多學點網絡知識,享受每次破解漏洞後的成就感,根本沒想到會犯罪、坐牢啊!”當王力面對檢察機關的第一次訊問時,害怕、恐慌,說話聲音很小,緊張與不安寫滿了他稚氣的臉龐。

為舒緩因擔心受罰而惶恐不安的王力,檢察官專門聯繫了心理輔導老師、專職司法社工,對其進行親情感化和心理輔導,通過疏導減壓,讓其重新審視自己的犯罪行為。

少年“黑客”戴上了“白帽子”

同時,檢察機關迅速啟動社會調查程序,走訪王力父母、身邊同學、朋友、老師,受訪人一致反映王力性格外向、樂於助人,家庭氛圍好,愛學習能鑽研,沒有不良記錄;而且現在已經在大學就讀,其母親亦表示願意承擔監管職責,司法局同意納入社區矯正,具備幫教轉化的條件。

此時,王力的又一表現,更加增強了檢察機關幫教挽救他的信心。辦案檢察官唐新宇介紹,2017年暑假期間,王力在某網絡公司實習期間,在檢察機關允許下,他利用自己的網絡技術,積極協助外省公安機關網監部門進入一傳銷組織內部信息系統,成功破解170多萬條註冊信息,為警方辦案提供了有力線索。

➤ 2017年12月12日,淮陰區檢察院依法對王力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

少年“黑客”戴上了“白帽子”

組建“白帽子”團隊

成為守護網絡安全的“紅客”

得知自己又可以重返校園,王力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他的母親也放下老家的生意,專門來到學校周邊租房陪讀。學習期間,王力和其他4名同學一起組成“白帽子”團隊,鑽研網站安全技術,團隊共獲得國家信息安全網絡平臺頒發的原創漏洞證明130多張,而他個人就擁有70多張,在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臺“白帽子原創積分排名”中,長期保持全國前五名。

少年“黑客”戴上了“白帽子”

檢察官介紹

“現在如果有人或單位請他幫忙破解計算機安全系統,他會第一時間向老師和檢察官彙報,詢問我們是否能‘幫忙’。”

今年4月,當辦案檢察官再次來到學校進行跟蹤考察時,王力高興地拿出了最新的成果:省級信息安全與管理大賽一等獎的榮譽證書。他的老師告訴檢察官,雖然王力現在還在讀大二,但由於其在網絡漏洞識別方面的特殊才能,目前已有多家網絡信息公司向他拋出了年薪20餘萬元的橄欖枝。

少年“黑客”戴上了“白帽子”

6月12日,六個月的考驗期結束,當淮陰區檢察院依法作出正式不起訴決定時,王力彎下了腰,給宣佈決定的檢察官深深鞠了一躬。

淮陰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周飛表示

“王力的成功轉變,進一步增強了今後檢察機關繼續做好未成年人關愛幫教工作的信心”。

據悉,2017年以來,淮陰區檢察院通過開展“彩虹少年”工程,對涉罪涉罰未成年人,通過檢察機關、家庭、學校等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開展一體化綜合關愛幫教措施,55名“彩虹少年”無一人再犯,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率同比下降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