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與經濟理性選擇

#

臘月二十六,我燉豬肉我自豪#

【豬肉與經濟理性選擇】

今天(2018211日)是陰曆臘月二十六,是中國傳統過年殺豬吃肉的日子,北方童謠有“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又有“二十六,燉豬肉”。與其它所有工業化國家一樣,中國是一個食用豬肉的國家,而且是世界第一大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

2016年中國豬肉產量5299.1萬噸,是牛肉產量(716.8萬噸)的7.4倍、羊肉產量(459.4萬噸)的11.5倍(根據《中國統計摘要—2017》第118
頁數據整理計算)。無論是在宏觀層次還是在微觀層次,選擇豬肉都體現了高度的理性:

在宏觀層次,豬肉的飼料轉化率遠遠高於牛肉、羊肉,而且豬不僅能夠提供農業有機肥,而且能夠提供極其多樣化的工業原料。這樣,無論是在農業經濟時代,還是在工業經濟時代,選擇豬肉、發展養豬業,其經濟效益和環境可持續性均由於養殖牛羊。

在微觀層次,正由於豬肉的飼料轉化率遠遠高於牛肉、羊肉(換言之就是具有成本優勢),而且豬能夠提供農業有機肥和極其多樣化的工業原料,使得豬肉價格遠遠低於牛羊肉,選擇豬肉更符合消費者個人理性,在通貨膨脹壓力抬頭之際尤其如此。

按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月報》2018

年第1期數據(第3031頁),201712月份全國農產品集貿市場平均價格,豬肉(去骨統肉)為24.3/公斤,牛肉(去骨統肉)為
63.2
/公斤,是豬肉價格的2.6倍;羊肉為61.2/公斤,是豬肉價格的2.5倍。

不僅如此,自2016年第二季度以來,全球通貨膨脹壓力重新開始抬頭,牛羊肉價格出現了較大上漲壓力,豬肉則表現出了較強的抗通脹能力。按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月報》

2018年第1期數據(第12頁),分析2017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上年同月=100,則201712月豬肉價格指數為91.7
,反而下降;牛肉、羊肉價格指數分別為102.2112.6,上漲明顯。

進一步具體到全國農產品集貿市場平均價格,從20173月至12月,豬肉價格從26.6

/公斤下降至24.3/公斤,牛肉價格從61.9/公斤上漲至63.2/公斤,羊肉價格從56.8
/公斤上漲至61.2/公斤。對於消費者而言,多選擇豬肉的個體理性,顯而易見。

豬肉與經濟理性選擇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由於食用豬肉給居民提供了更靈活、效率更高的選擇,工業化國家都是食用豬肉的國家,確實並非偶然。

第二,在價格波動、特別是通貨膨脹壓力上行之時,政府倘若人為補貼牛羊肉生產消費,是在扭曲市場機制作用,扭曲消費者理性行為,人為激勵效率較低、成本較高的牛羊肉生產消費,抑制效率較高、成本較低的豬肉生產消費,是不可取的,應當改革。讓我們重溫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改革決議和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這項原則——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2018.2.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