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美上市著眼大國利益捆綁

沙特阿美上市著眼大國利益捆綁

梅新育

“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在2018年下半年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就緒,只差政府點頭放行”——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CEO阿敏·納賽爾(Amin Nasser124日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一席發言,頓時在國際資本市場掀起一陣波瀾。此前,沙特政府

15日宣佈將沙特阿美11日起從國企改為股份制企業,111日路透社又傳出沙特阿美尋求在IPO前籌集數十億美元廉價銀行貸款消息,……都為納賽爾這番話增添了可信度。

沙特阿美上市著眼大國利益捆綁

泰歐超級油輪

是的,作為日產量逾1000萬桶、石油儲備據稱高達2600億桶(約為目前全球最大上市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的10倍)的超級石油巨頭,沙特阿美上市是國際資本市場矚目的盛事,預計將刷新全球首次公開募股(IPO)募資金額的紀錄。對於沙特而言,沙特阿美上市是沙特政府2016425日頒佈的全面改革藍圖——《願景2030》(

Vision 2030)計劃的關鍵項目之一,這份全面改革計劃出臺,直接起因是2014年下半年開始的油價雪崩,本世紀初的創紀錄石油牛市全面終結,沙特等海灣國家石油收入應聲銳減,財政儲備急劇消耗,躺在高油價之上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日子難乎為繼,必須改革,尋求一條生路;但其目標不止於此,不僅僅是尋求經濟財政脫困,還希望以此為突破口,化危機為契機,開闢沙特經濟和外交戰略多元化的新天地,併為沙特現在實際掌權的新一代領導者奠定執政基礎。

沙特阿美上市著眼大國利益捆綁

沙特實際執政者、王儲穆罕默德

從經濟方面看,沙特阿美上市的目的如下:

首先,通過上市較快取得一筆鉅額現金,充實沙特政府財政儲備,消除沙特財政潛在流動性危機,並增強市場對沙特財政的信心。《願景2030》(Vision 2030)計劃中沒有明文講到這一點,其實這才是最直接、最火燒眉毛的動機。

沙特廣義政府財政收支從2003年起轉入連年盈餘,20032008年間,以本幣里亞爾計算的廣義政府淨財政盈餘(

general government net lending/borrowing)依次為97億、943億、2214億、2939億、1837億、5809億,2009年因次貸危機衝擊造成赤字866億里亞爾,翌年起又連續盈餘:706億、2803億、3303
億和1616億,2014年廣義政府財政收支淨額即轉為赤字961億里亞爾,2015年赤字3856億里亞爾,2016年赤字3115億里亞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74月預計其廣義政府財政收支淨額在20172021
年間將持續赤字。[1]20112015年,沙特石油收入分別為2753億美元、3039億美元、2880億美元、2384億美元、1180億美元,近幾年沙特石油收入大幅度減少而以本幣固定價格計算的GDP得以保持微弱增長,相當程度上是依靠消耗以往的財政、外匯儲備支撐居民消費和奢靡性投資而實現的,其代價必然是廣義政府財政赤字急劇擴張並居高不下,政府淨資產急劇萎縮。

其次,發展國家投資,推進沙特經濟和國家財政收入多元化,從而提升沙特經濟和國家財政穩定性。這是《願景2030》計劃中比較明確提出的目的,該計劃本質上就是一份經濟多元化計劃,旨在造就一個大幅度降低、乃至擺脫依賴石油產業的現代化經濟體,其中明確說要拿沙特阿美上市和出售其他資產所得(沙特政府期望目標是2萬億美元以上)設立一隻新的巨型主權財富基金,使沙特國家如同挪威等石油輸出國那樣,得以通過投資非石油類資產獲取固定收入。在發佈該計劃當天,沙特國王薩勒曼在電視講話中宣佈了這一目標:“到2030年,我們將不再依賴石油”;要實現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少不了其投資多元化。

第三,通過沙特阿美上市,與更多大國實現利益捆綁,從而提升沙特本國經濟、政治安全性,這是沙特阿美上市的最深層次動機,也是師法其本國曆史“成功”經驗的高招。而且,在沙特決策層籌劃的這種利益捆綁中,中國毫無疑問是首要的新捆綁目標大國。

在歷史上,沙特王室非常善於利用大國力量實現自己生存、擴張目標。現代沙特阿拉伯王國創建者伊本·沙特(阿卜杜勒·阿齊茲·伊本·阿卜杜勒·拉赫曼·伊本·沙特·費薩爾)19021月奪取利雅得、建立最初根據地後,四面受敵,他判斷,儘管英國國力遠超奧斯曼帝國,但自己征服阿拉伯半島的最大障礙是奧斯曼帝國,其次才是英國,而且英國有可能給他提供支持、保護。由此,伊本·沙特決定盡力麻痺、竭力避免直接對抗奧斯曼帝國,同時借力英國支持以抗衡土耳其,最終從奧斯曼帝國獲得獨立。為此,他不惜主動提出以“保護國”地位來換取英國支持。

奪取利雅得僅僅4個月之後(1902

5月),伊本·沙特就致信英國駐波斯灣駐紮官(或稱“政治代表”):“除了你們,我對任何人都不抱有希望,我請求你們的仁慈的政府將我視為它的一個被保護人。”但是英國處於自身整體戰略考慮,拒絕了他的請求。[2]儘管如此,伊本·沙特鍥而不捨,19031913年間,他先後9次主動向英國政府要求建立關係並獲得保護,均未得到英國接納。直到191512月,由於各方面形勢變化,英國與伊本·沙特簽署《英國—內志條約》,伊本·沙特的內志王國方才夙願得償,成為英國保護國。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沙特家族內志王國與英國關係從昔日的竭力投靠逐漸走向對抗的進程中,沙特家族同樣巧妙地利用了其它大國之力。甚至沒有與之建交的蘇聯,沙特家族也利用了它的影響,以至於1925年蘇聯《新東方》雜誌刊發專文,稱讚國體、政體與蘇聯最為格格不入的沙特,稱讚其後來被歷史視為極端淵藪的伊赫萬政策是“一個非凡的政治社會方案……這個方案對英國建立阿拉伯僕從國的政策是一個沉重打擊。”[3]伊本·沙特19267月在麥加召開“全穆斯林代表大會”,就任“聖地護主”,蘇聯也派出了本國穆斯林代表與會。至於二戰之後與美國的利益捆綁,更是堪稱高度成功。

沙特阿美上市著眼大國利益捆綁

有此歷史成功經驗,今日之沙特要如何通過沙特阿美與更多大國實現利益捆綁呢?現在,沙特阿美實際上只是美國與沙特共有、共同控制的公司,而隨著美國從石油天然氣淨進口國轉為淨出口國、且淨出口量日益增長,美國與沙特在沙特阿美公司上的共同經濟利益趨向減少,經濟利益衝突則趨向增多。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沙特阿美上市,招攬中國這樣的石油天然氣淨進口大國參股,將有助於鞏固、提升沙特阿美在中國等股東國家的市場份額。畢竟,中國原油進口量自

2002年以來已經連續增長16年而躍居第一原油進口大國,而且爭奪中國進口市場的競爭日益激化,2016年俄羅斯以5247.8萬噸超越沙特的5100.6萬噸而成為中國原油進口第一大來源地(《中國外貿進出口年度報告(2017)》),就給沙特敲響了警鐘。這是第一重利益捆綁。

而且,作為長期以來的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國和世界石油市場上的“定盤星”,沙特希望可持續地利用石油天然氣市場獲取收入,因此向來與委內瑞拉等國一味追求油價高漲的觀念不同,希望將油價穩定在適度水平,這樣既能讓自己取得高收入,又不至於逼得石油進口國下定決心、大手筆投入去開發替代能源,從而加快石油退出歷史舞臺的進程。

至遲早在1980年代初,沙特管理層就已經從1970年代油價暴漲後替代能源、節能技術的突飛猛進中認識到了這一點。1981年新年,時任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謝赫·扎基·亞馬尼在沙特阿拉伯石油和礦業大學發表講話時就告誡學生們說,油價過高將破壞對歐佩克石油的需求:“如果我們迫使西方把大量資金投向其它可供選擇的替代能源,他們將會這樣做的。這要不了7年的時間就能有個眉目,那將導致減少(西方)對作為一種能源來源的石油的依賴性,從而使沙特阿拉伯的利益受到危害”(《華爾街日報》,19814

13日)。這一思路發展到現在,就是招攬中國這樣的石油天然氣消費和淨進口大國參股,分享石油收益,還能進一步削弱中國等國家發展替代能源、排擠石油的動機。這是第二重利益捆綁。

不僅如此,通過安排沙特阿美在紐約、香港特區、倫敦等國際金融市場上市,沙特還能實現與美、中、英等大國的第三重利益捆綁。

紐約、香港、倫敦三大交易所和國際大型機構投資者已經為這筆大買賣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根據媒體報道,從中石油、中石化等組成的中國財團,到俄羅斯養老基金,都已經向沙特阿美方面表示了成為其基石投資者的意願;英國出口融資局(UKEF)在201711月為沙特阿美提供了一筆

20億美元貸款,希望吸引沙特阿美去倫敦上市;香港證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在124日當日表示,沙特阿美選擇在港上市將會是“天造地設的契合”;……在這筆蘊含潛在大風險的大生意中,充分認識並利用沙特的綁定大國動機與策略,必將有助於提高以合理條件贏得這筆生意的概率。

2018.1.28,僅代表個人意見)


[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庫。

[2]王鐵錚、林松業:《中東國家通史·沙特阿拉伯卷》,第99100頁,商務印書館,2000年。

[3]王鐵錚、林松業:《中東國家通史·沙特阿拉伯卷》,第110頁,商務印書館,

20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