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平山堂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

方曉偉

平山堂位於揚州西北蜀岡中峰之上,為揚州歷代登臨之勝,它建於北宋慶曆八年(1048),由北宋“一代文宗”、時任知揚州府事的歐陽修興建。

千年平山堂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

始建“淮東第一觀”

歐陽修建平山堂的信息,最早見於他本人在北宋皇祐元年(1049)寫給他的同僚韓琦的信《與韓忠獻書》當中:“獨平山堂佔勝蜀岡,江南諸山,一目千里,拾公之遺,以繼盛美之爾。”平山堂命名的由來,應是取“登高望遠,江南諸山環抱,若與堂平”之意。北宋蘇轍《平山堂》中有句雲:“堂上平看江上山,晴光千里對憑欄。”南宋鄭興裔《平山堂記》:“負高眺遠,江南諸山拱揖檻前,若與堂平,故名。”清光緒二年(1876)林肇元所題匾額“遠山來與此堂平”詮釋得最為傳神。之所以出現江南諸山與平山堂看起來高度一致的視覺效果,是由於平山堂所處的蜀岡,其海拔高度在揚州相對較高,且周邊又較平曠,這一點,文獻代有記載,白紙黑字,其言鑿鑿,足以佐證。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蜀岡:城之東、南、北皆平地,溝澮交貫。”《(雍正)揚州府志》:“揚州山以蜀岡為首。”趙之壁《平山堂圖志》序曰:“平山堂踞蜀岡巔。”《(乾隆)江南通志》:“府境平曠少山,惟西北蜀岡綿亙四十餘里。”與堂相平的“江南諸山”主要指的是真州(今江蘇儀徵)、潤州(今江蘇鎮江)、金陵(今江蘇南京)域內較高的山巒。

千年平山堂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

平山堂的維修,是從歐陽修建造平山堂以後的十六年以後開始的。根據南宋人樓鑰寫的《平山堂記》的記載,迨至南宋,平山堂在六十多年間得到了五次維修,平均十五年就重修一次,應該說受到的關注和維護相對較多。南宋末年,自寶祐四年起(1256)蒙古兵南侵,揚州作為“據淮東以窺江表”的重要據點,深受戰亂破壞。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平山堂一帶也當然是一片荒涼。張蘊鬥《平山堂弔古》有句雲:“隔江山色畫圖中,故址荒來與廟同。試評蜀味長泉變,欲唱歐詞古柳空。往事茫茫增感慨,聊憑成卒指西東。”杜東《平山堂》曰:“平山堂下水雲重,孤笛淒涼淡月中。不見龍蛇飛素壁,只餘狐兔成離宮。仙翁已逐風流盡,世事俱隨夢幻空。廣武無人同此意,慨然只有淚臨風。”說的都是南宋末年平山堂的荒廢景象。

千年平山堂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

從荒廢走向繁華

元代的揚州還算是一個人口稠密、較為繁華的城市。但是,和這樣的物質經濟基礎不相匹配的是,元代的平山堂沒有明確得到維修和保護的文獻記錄,也極少文人士大夫登臨題詠之作。原因可能是元朝主要是少數民族主政中原,整個中原地區包括揚州在內,是以戲曲、歌舞等俗文化為代表的,而象歐陽修等在平山堂的宴樂觴詠,則是相對高雅的士大夫風采,只能成為“少數派”。再加上缺少推重歐、蘇,喜好古物、崇尚風雅的“文章太守”來積極倡導、組織重修平山堂,平山堂在元代的衰落當然是毋庸置疑的。元末趙汸《題平山堂次黃先生韻》“虛堂眄平岡”,舒頔《平山堂》“平山山上構高堂,堂下青蕪接大荒。堂廢山空人不見,冷雲秋草臥橫岡”,描寫的都是蜀岡蕭條、山堂蕪廢的景況。

明朝中期的嘉靖、萬曆年間,是近六百年來揚州經濟發展的肇盛期。嘉靖年間的“折色開中”及後來“綱法”的鹽法制度改革,極大促進了揚州經濟的發展,揚州成為全國南糧北運的中轉地和鹽品集散地,在這樣的背景下,明代見於記載的唯一一次重修就發生在萬曆年間。李鬥《揚州畫舫錄》載:“萬曆間,烏程吳平山領郡事重修,司李章邱、趙拱極為記。”吳平山,即吳秀,字越賢,號平山,烏程(在今浙江省德清縣境內)十都人,隆慶五年(1571)進士,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中,出知九江府,巡按御史。後改知揚州,復五塘,建義倉,為民永利。從趙洪極《重修平山堂記》來看,吳秀重修平山堂的一個特別原因是自己的號與“平山”堂偶合,以為是有天合、有冥契,因此在“疏滯鑿堙”“增城雉,繕完諸官廨、祠宇”“封臺浚沼”等工程之後重建平山堂,以之為揚州官民遊息之地。此時平山堂已被包在大明寺中(姚希孟《遊廣陵記》雲“嵯峨臺殿,突起目前者,大明寺也。入門有堂三楹,歐陽文忠公刺揚州時所創,題曰‘平山堂’”)。這次重修之後,遊人與登臨題詠之作漸多。袁宏道《集平山堂》歐大任《文壽承見過同遊平山堂得中字》、範風翼《秋日張惺初招陪陳郡侯遊平山堂詩以紀之》,梅守箕《張誠甫招同喬春簏遊蜀岡平山堂》、陸君弼《春日同社中諸君陪孫將軍飲平山堂》等皆是。鄭鄤《遊平山堂》雲:“仕女矜紅豔,鶯花帶綠殷。煙侵歸鳥宿,月待暮光闌。自昔衣冠舊,方春草木閒。繁華殊未改,幽意亦相關。”生動地描寫了當時蜀岡上下的一派繁華。

千年平山堂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

鼎盛時期的平山堂

清順治二年(1645),清兵入侵,揚州慘遭屠城,一片荒廢。劉城《將遊平山堂沿郭一路觸目交心》雲:“木石漸成古,亭臺遂作村。”清初,平山堂仍歸屬司徒廟,王士祿《平山堂》載,“只有司徒遺廟在,石幢松火照深龕。”據汪懋麟《平山堂記》的記載,康熙二年(1663),士人無狀,又“變製為寺,而堂無復存焉矣”。康熙十二年(1673),金鎮來做揚州太守,丁母憂歸裡的中書舍人汪懋麟便和金鎮謀劃重修平山堂。康熙十四年(1675),平山堂終於重新修建完成。汪懋麟在《平山堂記》中這樣說,這次重修規模宏大,平山堂“軒敞巨麗,吐納萬景”,“臺下東西長垣,雜植桃、李、梅、竹、柳數十本,敞其門為伐閱,廣其徑為長堤。垣以西,吉松蓊翳,仍山之舊也。松下有井,即第五桌,覆以方亭,羅前人碑石移置其上,是則平山堂之大概也。”金鎮和汪懋麟共同主持的重修平山堂,奏響了平山堂再度興盛的序曲。重修以後,揚城的縉紳學者、四方名流雲集於平山堂,觴詠唱和,論者謂與蘇、王、秦、劉之唱和不相上下。

此後,康熙與乾隆的數次南巡,又給平山堂的持續興盛帶來了契機。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十四年(1705),康熙南巡兩度臨幸平山堂,御書“怡情”二字額懸於真賞樓上,又御書“平山堂”和“賢守清風”額懸平山堂內。康熙的御題自然給平山堂帶來了極高的榮譽。乾隆元年(1736),平山堂再經修建,形成了以平山堂為中心的建築群,其中包括棲靈寺、平樓(平遠樓)、洛春堂等。據《(光緒)增修甘泉縣誌》的記載,“乾隆三年(1738),太守高公摘秦少游詩‘準東第一觀’五字,金壇蔣國博衡書,新安汪少卿應庚摹勒上石,嵌大門之左。”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南巡又賜聯、額、書法,“皆石刻供奉山堂中”。至此,平山堂盛極一時。乾隆十九年(1754),盧見曾任兩準鹽司都轉運使期間,“招集名流修葺平山堂,一時川沼呈秀,人物爭妍,稱最盛矣”。王定安《兩準鹽法志》載,乾隆五十八年(1719),“曾燠立石恭摹御題歐陽修像於平山堂側壁間”。嘉慶年間,平山堂雖然沒有明確的重修記錄,但通過兩淮鹽運使曾燠每每與幕僚賓客們宴集於平山堂的盛況來看,它應是得到了不斷的修葺的。

千年平山堂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

劫火中的重生

咸豐三年(1853),平山堂又遭受了一次浩劫,毀於太平天國起義軍“三進揚州”的戰火之中。同治九年(1870)到同治十三年(1874)間,當時的兩準鹽運使方浚頤重修了平山堂等一系列的名勝古蹟。據蔣超伯《重建平山堂記》記載,這次重建的規模也很大,不僅重新修建了平山堂、平遠樓(原名平樓)、洛春堂等建築,還在平山堂後面加蓋了谷林堂,重浚了第五泉,可以說造就了平山堂在清代晚期衰世中的最後輝煌。至清末,平山堂又荒廢。黎汝謙《正月九日自漢口附輪舟至鎮江買舟渡江達揚州》載,“維揚亂後瓦礫平,紅樓翠模盡荒荊,二十四橋空夕浪,平山堂址亂秋塋。”

近代以來,雖然時有興廢,平山堂一直都得到有識之士的關注和維修。無界在《遊平山堂記》中說,20世紀初,“揚州古蹟自平山堂而外,如雷塘、螢苑、竹西亭、玉鉤斜等處率皆頹廢湮沒,隱於荒煙蔓草間,惝恍迷離無從尋覓,惟棲靈寺內之平山堂巋然獨存。”但是由於平山堂位居蜀岡高地,能夠俯瞰揚城,加之兵來匪去,匪去兵來,住的都是城外的寺院,平山堂遂成兵家必爭之地。到了1935年郁達夫遊揚州時,平山堂一帶一片蕭殺,只留得舊日的輪廓。1937年日軍侵華,年底揚州淪陷,日軍燒殺搶掠奸,無惡不作,平山堂也遭到破壞。揚州解放時,由於年久失修及戰亂破壞,平山堂遺蹟已破舊不堪。剛解放時,平山堂一帶還是軍事區,人民解放軍駐在那裡。後來,隨著生活的安定,社會的發展,平山堂又一次煥發了青春。1980年,為了迎請鑑真大師像回故鄉巡展,有關方面又斥資重新修建了蜀岡之上以平山堂為代表的古典建築群,形成我們今天所見的平山堂的基本面貌。

歐陽修始建平山堂,其主要用途是宴飲賓客。北宋元豐三年(1080),蘇軾自熙城移守吳興,過揚州而感慨填膺,作《西江月·平山堂》:“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這首詞既表達了對恩師歐陽修的深切懷念,又寄寓了人生如夢的人世感慨。蘇軾的感懷奠定了平山堂悲慨的歷史文化積澱,而後世遊覽平山堂的人,在遊覽和宴集的感受中撫今追昔,追憶歐蘇,又形成了一段段新的感慨。這些被不斷豐富著的感受與想象,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記憶,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歐陽修和蘇軾在平山堂上的詩酒風流固然為人喜愛,但他們更以勤於政事的賢守形象被後人敬重與追慕。從宋代趙善括《平山堂》的“想見風流賢太守,一尊時復醉歐翁”,到清代馮詢《平山堂詠佔》的“憶公宰斯土,政成及壺觴”,平山堂上風流文人和賢守循吏的不同形象,在遊觀者的感受中相互碰撞、交融和融合,並漸漸凝結為“文章太守”這一平山堂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平山堂除了原本為人們所注重的疏離鬧市、親近自然的文化韻味以外,又成了賢守善政的象徵符號,最終成為美籍中國文化學者梅爾清所說的“通過透視社會的物質重建來透視知識精英的自我意識及文人共同體和文化重建的意義”的精神高地。2017年12月,在省紀委關心指導,揚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揚州市紀委牽頭協調下,由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策劃建設,提升出新了平山堂建築群的展陳佈置,將平山堂建成了新型廉政教育基地,為本地市民和外地遊客增添了一道充滿人文歷史意蘊的新風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