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些農村年輕人不去打工,又在家遊手好閒的過日子?

鄉村波比


如何看待一些農村年輕人不去打工,又在家遊手好閒的過日子?

不論城裡還是農村,這樣的年輕人都存在。但是並不是太多。

總的來說是一種“大錢掙不了,小錢不想掙”的眼高手低卻沒紮實本事的感覺!

很像趙家班小品裡出現極頻繁的一句臺詞: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剩!

在我身邊接觸到的人,從小一起長大的幾個朋友裡面,就有這樣的存在。三十來歲了,還沒結婚!

現在的家庭一般僅有一到兩個孩子,從小可都是在父母的倍加呵護下成長起來的,有個時髦的稱呼叫“媽寶”!

以前農村,老爸那輩人都幹過生產隊,那時候勞動是一種群體性活動,而且普遍家庭生活貧窮,且孩子太多。遊手好閒搞不好還得被集體批鬥一番!

現在,一來孩子少了,自小嬌生慣養,二來生活稍顯富裕,人的懶惰心理就變得猖狂了起來!

說到底,作為父母在對孩子家庭教育上,就已經埋下了造成這種現狀的因!


這類人自身,普遍多為初中或者高中、職專畢業,走上社會後多從事的是最下層的職業,累、髒、苦,最要緊的是待遇低!但是卻心高氣傲,很把自己當回事!

拿我身邊的發小舉例,初中畢業後退學,在社會上將近二十年,基本身邊不需技術和學歷的工作都有幹過,但普遍乾的時間不長,而且還多年處於無業遊民的狀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致使可賴以生存的專業技能沒有!

最要命的是媳婦娶不上,無論是他父母還是我們幾個朋友的勸說,完全不起作用,依然我行我素!

跟上面說的媽寶一樣,家庭裡凡事由父母讓著,社會中依然自視很高,經不起單位領導的批評,總覺得自己很委屈,這樣的心理很普遍,年輕氣盛的大有揚長而去的態勢!

總的來說,就是平時閒散慣了,受不了別人的管制,吃不了苦,受不了累,更咽不下氣!時間久了,就越來越破罐子破摔了!


老家老味兒


農村年輕人不出去打工,呆在家裡沒事幹,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是種地不掙錢,外面打工工資低,自己吃不了苦;二是沒有一技之長,沒有學歷,年紀也大,打工沒人要;三是啃老族。

現在農村裡種小麥,玉米,蘋果,桃,等,一是產量低,價格上不去;二是管理跟不上,除去化肥,農藥,地膜,套袋,人工等,能掙到手的錢沒有多少!這還不算風災,冰雹,旱災等等,入不敷出;去外面打工每天十幾個小時,加班加點,工資還不理想,年輕人在家裡養尊處優慣了,怕髒怕累,還不如在家裡自由自在,打打麻將贏幾個小錢。

現在出去打工如果沒有一技之長很難熬的,如果你是普工不是動手操作就是跑腿運輸。每天就像一臺機器,無休無止;學歷高點好得多,一般的活會輕鬆很多,如果再好點能進辦公室;進廠時人家對年齡有要求,35歲以下的,眼明手快,為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年齡大的人家不要,所以除了打零工只能呆在家裡。

有些年輕人家庭條件好,從小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西裝革履,沒有錢花就跟父母要,衣食無憂的生活過習慣了,所以就什麼都不願意幹,依賴父母,啃老族!畢業證父母買,媳婦,父母幫著娶回來,車子,房子,父母都給按排好了!只剩下玩了。

這些現象在農村有,但是不多,窮則思變,沒有技術就學,沒有聰明的腦袋就靠勤勞的雙手,人只要你動他就不一樣,就怕不思進取,坐吃山空!現在政策那麼好,農村的水,電,路,都暢通無阻,現在開始努力也不晚,畢竟別人有不如自己有,您覺得呢?歡迎評論,謝謝


水到渠成183


這種情況在農村並不多見,現在交通便利,網絡發達,年輕人見多識廣,城市光鮮靚麗的生活對年輕人吸引力很大,願意待在農村的越來越少了。部分不願意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可能有幾種情況:

一是通過上學、打工積累了一定技術基礎和經驗的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看好現在農村的發展,準備回家自行創業。或養殖,或種植,或做電商,這些人雖然看上去遊手好閒,那只是暫時和表面現象。

二是啃老族,跟從小的成長環境有關,可能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生活,外出打工雖然掙錢,可是錢掙得並不容易,吃不了苦,受不得氣,父母也捨不得,最後造成只能在家閒著。

三是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人。這樣的年輕人多半都是大學畢業,上學期間對自己的人生沒什麼規劃,沒有在上學期間為未來的職業儲備更多資本,畢業後找工作時很茫然,挑三揀四,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工作,時間一長,心理上還產生對走入社會的畏懼感,所以暫時窩在家裡。

年輕人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力量,對這部分遊手好閒的年輕人,政府和社會還要加強思想引導和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讓大家攜心共建美麗和諧鄉村。

圖說農村、留住鄉愁,請關注“鄉畔”頭條號或下載“鄉畔App”


鄉親鄉畔


我們到鄉下去,總會看到那麼幾個蕩來晃去的年輕人呆在村子裡。他們好吃懶做,與父母唱對臺戲。早上睡到自然醒,白天小溪釣釣魚,晚上麻將到天亮。口袋裡有幾塊錢的時候也就這麼過了。一旦口袋裡沒錢了,他們就會動歪腦筋,偷,蒙,騙,詐壞事做盡,但是都是些不傷筋,不動骨的小事,群眾心裡雖然惱火,但是礙於鄉里鄉親的情面,也不去舉報他們。

按理說,當今社會外出打工掙錢是獲取金錢的最佳途徑。農民在農村種植作物不掙錢,已經是路人皆知的事情。況且,年輕人應該是不願意呆在家裡做又髒又累的農活的。

一、這些晃來蕩去的年輕人在家裡待著,閒著。他們不願意到外面去闖蕩,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我想這和當地的生存環境是有很大關係的。因為他們太封閉了。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當地也很少有人在外邊賺大錢的例子,所以他們就缺少到外面去掙錢的慾望。

2.還有一些人,他們也出去過,但是他們灰頭土臉的回家了。為什麼呢?我們知道,大多數進城務工的人,所從事的活都是重體力活,手工業。這些活需要耗費很大的體力。好吃懶做、不肯吃苦的人,是做不牢的。他們三天打魚兩頭曬網,所掙的錢還不夠他們的開銷。這樣下去他們在城裡就無法生存,所以就回到鄉下。啃著父母的飯。他們認為至少這樣還能活著,還能他們認為的快活地活著。

3.農村人大多數從事建築行業,現在建築的活少了,光憑出力就能掙的錢,已經越來越難了,找不到出力就能掙到錢的活,又不敢或者不願意投資做別的,那麼只能在家裡,希望能有適合自己的活,即將出現。這樣的年輕人在農村待著,他們覺得沒有前途,沒有希望。可以說再混幾年,到了三四十歲,老婆娶不上,房子造不起來,父母親一天天的變老了。他們所面對的,就是一個越來越貧困的家庭,沒有姑娘會看上他,他們只能當著光棍,得過且過。

4.有些人在發達地區打工幾年,十幾年的,手裡有些積蓄,他們還是年輕力壯。瞭解到身邊企業主的發家史,覺得自己也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在國家大力提倡大眾創業的氛圍影響下,認為與其在為工廠打工,掙死工資維持不窮不富的生活,倒不如放手一搏回家創業,這導致了很多年輕的農民離開了流水線回到家鄉。

5. 前些年建築業紅火的時候,各個工地大量招人,工資開的很高,條件十分優裕,最近幾年建築業逐漸萎縮,待遇和條件也不如那時候了,這部分人覺得降低條件,拿著低工資,在去做那些艱苦的活,心裡覺得不平衡,也不接受,呆在家裡,總希望能夠,等到理想的工作,殊不知社會環境變了,這種想法已經很難實現了。



以上這些因素導致了農村,還有許多人閒著。

二、農村人外出打工要注意兩點才能賺到錢。

①到熟悉的環境中去,特別是有熟悉的特定環境的村裡人,在那裡已經闖出了一番新天地。這樣的話,到了那裡就可以直接幹活掙錢。

②要找到適合自己特長的工作,比如村裡有一些年輕人都外地去搞建築。同樣是搞建築,但是收入卻是不一樣的。鋼筋工,和開挖掘機的人掙的錢,和普通工人這差異是很大的。磚師傅在外面做一天是260塊錢,而小工做一天只有150塊錢,這是有差距的。


但是我們要看到,我們整個時代都在悄然變化,農民朋友因為受到知識、思維、傳統因素的影響,不適應這種變化,顯得困惑、迷茫、不知所措。那些年老體衰的打工老人呆在家裡還是情有可原的。那些好吃懶做的年輕人就要反思一下了,基本的文化是有的,又是身強力壯之時,掙錢養家才是正道。


拙燕銜泥


現在的農村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許多農村家裡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但也有一些年輕人不外出務工,卻又在家遊手好閒無事可做,那麼這些類型的年輕人到底是什麼人,他們的生存態度又怎樣呢?

據瞭解,這類年輕人大都是農村因家境貧困等原因讀完初中,甚至是讀完小學就輟學回家的孩子,一缺文化知識,二怕吃苦,好吃懶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飯來張口,整天東遊西逛無所事事的依賴懶惰狀態。

應該說,年輕人本是人生美好生活的開始,象這類型的年輕人不外出務工,在家又沒事可幹,虛度青春年華,對以後婚姻生活生存都是有影響的。試想,你不做事,沒了收入,靠啥生活?現在靠父母,長大靠誰?再往另一方面想,當他們不慎交上社會上一些閒散人員,難免會染上不良風氣,到時幹出吸毒,偷雞摸狗的不當行為就大錯特錯了。我有個堂哥小孩小學剛讀完就回家了,隨後也是整日呆在家沒做事,學會抽菸喝酒,還時不時言擊父母,真是讓父母傷透了心。所以,這類年輕人留在農村遊手好閒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社會對他們的生存狀態應加以關注。

首先作為父母應該及時進行引導。要心平氣和地把利害講給他們聽,不一定外出務工,但要有自信心,勤勞一樣在農村做好事。還有我們政府相關部門也應該去加以指導,如送崗位下鄉活動,把這些文化水平低的農村年輕人組織起來,對他們進行一些技能培訓,給他們一技之長,勇敢出去闖,有事做。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這類閒散年輕人問題,農村穩定,我們的社會才更和諧。



仁者暖春1535932


城市和農村都有一些遊手好閒的年輕人,農村主要有三類人:

一.眼高手低之人,其中也有大學生,讀完大學後,要找一些輕鬆、工資高、體面的工作去幹。但這種工作不好找,其他一般的工作幹不上幾天不願幹了,三天兩頭換工作。幹活也丟兒浪當,人見人厭,逐漸的形成的遊手好閒,好吃懶做的壞毛病。這類人整天口氣大,自認是懷才不遇的姜子牙、朱買臣,能吹破天,口頭禪是:有朝一日,我要大展宏圖,顯示蓋世英才……

二、沒手藝,怕吃苦,好吃懶做混日子的人。這類人就業渠道窄,只能在建築工地打工或到工廠上班,工資低、時間長、待遇差。久而久之,心裡厭倦,不願意幹了。就開始遊手好閒混日子了。

三、是有殘疾的,身體和精神上有殘疾,幹不了活,又沒有頭腦門路,只能吃低保混日子了。

最後需要說明一下的是。能遊手好閒混日子的都是有家底的,沒家底吃飯都是問題,根本混不下去。


梔子花開時845


農村年輕人不出去打工在家遊手好閒有兩種情況:

第一,自己有本事不想過打工的日子,憑自己的本事通過網絡或者電子商務平臺掙錢,或者在尋求更好的發展。

第二,好吃懶做,高不成低不就,很自以為是的人。



第一種人待在家裡看似挺討人厭的,但這只是表面現象。賺錢的方式有很多,特別是年輕人賺錢的路子五花八門,看起來不起眼實際上掙得多。現在是網絡和通訊高速發展的時代,不一定要墨守成規,網絡掙錢也是一種渠道。很多人以為他們整天遊手好閒,其實人家在默默的掙錢。有時候不要被表面現象迷惑了。


第二種人和他們生活的環境有關,有些人年齡小就輟學了,年齡了父母不忍心他們出去受苦,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他們懶惰的心態。對於這類人應該讓他們走出自己封閉的圈子,讓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還有些人外出打工,覺得沒意思選擇回農村創業,結果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會,自己想做的做不了,自己能做的又看不上。

這就說明了部分農村年輕人不想外出打工的想法,我覺得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電商的扶持,給年輕人提供良好的平臺,同時也要在農村宣傳吃苦耐勞,抵制懶惰的陋習的思想,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鄉下伢仔


對於這樣的人,只能說沒有看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些人和自己沒有一點關係,就算他們混的再差或者特別好,別人也不會知道你是誰,又關自己什麼事了。

我自己目前就在農村搞養殖種植,有幾年了,目前效益還不錯,對於農村的各種各樣的事見怪不怪了。就像題主說的年輕人在家每天玩,一些人打麻將等等這些事,每天看到,感覺沒什麼。因為他們既不是我的親人也不是我的好友,所以沒什麼看法。

其實農村年輕人在家遊手好閒的畢竟還是少數,沒有人不想過好日子,也沒有人願意去渾渾噩噩的過,除非你家裡特別有錢,我身邊就有一個例子,父親以前是縣城某局長,現在已經退休了,母親在某保險公司做到管理層了,據說一年拿到手的就有幾十萬。家裡以前的門面就是一條街,還有開過藝術學校,房子在市裡縣裡都有好幾套。不過自己不爭氣啊,賭博不光是把學校輸了,門面也輸了,最後幾套房子也沒了,還欠了一身的高利貸。當然這是社會上算上層人群了。

還有一些農村的普通老百姓也有人在家遊手好閒的,每天無所事事,要麼就是在麻將館搓麻將,要麼就是開著車到處玩。

其實不管怎麼樣,我們把自己過好就行。只要我們自己努力,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就可以了,其實有時候做人就應該像他們一樣,不要去在乎別人的看法,有時候我們也該放鬆一下,不要一直把弦繃的太緊反而不好。

人生苦短,總要為某一件事拼一把,作為男人就是要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張家界小伍


農村年輕人不出去打工,在家遊手好閒過日子的人也有,但不多。有這種情況的,可能一是從小就不求上進,爸媽很能幹,一向衣來順手,飯來張口習慣了,吃不得苦,做不了事;二是可能個人沒有主見,對未來沒有規劃,讀書生涯結束了,走入社會選擇職業時很茫然,不知道做什麼,索性在家玩一段時間;三是可能能力一般,外出打工屢受挫折,掙不到錢,回家觀望調整等等。人一生做事最關鍵的時期就是二三十歲,古人云“三十而立”,時光不等人,年輕時不去做事積累經驗,一輩子難有作為,農村的建設發展還要著落在年輕人身上,所以對於這樣的年輕人,還是要引導他們去打拼事業。


用戶100173998709


很討厭這種遊手好閒,好吃懶做的年輕人,發自內心的瞧不起這類人。

身強力壯,人高馬大的七尺男兒,不思進取,在該奮鬥的年齡選擇安逸。滿腦子想的是怎樣好吃好玩,不體諒父母的艱辛勞作,正如 老師說的本事越小,脾氣越大就是這群人。

整天伸手向父母要這要那,如父母供應不上就慫父母,甚至對父母動手,或者動歪腦子,如偷、搶、騙等。

總之,歸根結底是父母及爺爺奶奶慣壞的,從小嬌生慣養,養成唯我獨尊、驕橫放縱的頑劣性格。一切都以“他/她還小”的籍囗。

導致長大後,父母想管時,已為時已晚了,根本管不了了,力不從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