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原來是方言?改成「姥姥」引爭議

今天,有個問題突然上升到了“人生哲學”的高度……

你管媽媽的媽媽叫啥?

對於“媽媽的媽媽”應該怎麼稱呼,相信很多北方同學會說,叫“姥姥”。

同時,南方同學會站起來:明明是叫“外婆”!

“外婆”原來是方言?改成“姥姥”引爭議

“外婆”原來是方言?改成“姥姥”引爭議

搜索《打碗碗花》課文原文可以發現,作者文章中寫的全篇都是“外婆”。

如果要這樣,一些耳熟能詳的歌曲如《外婆的澎湖灣》、周杰倫的《外婆》是不是也要改成《姥姥的澎湖灣》和《姥姥》?

再者說,作為經典流傳的文學作品,每個字都包含作者創作時的所思所想,也承載了其創作所處的時代背景。貿然以出現方言為由,強行修改文學作品,則是破壞語境、詞不達意,也是不尊重文本的體現。這就好比用普通話演繹豫劇、越劇、黃梅戲、秦腔等地方戲,必然無法將這些劇中的精華表現出來。

中國語言文化一直是博大精深,自上古以來,語言文化可以說是歷史文化的濃縮體現。在普通話推行之後,方言在面臨缺失和難乎為繼的情勢下,保護語言的獨特性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