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重陽抑陰嗎,爲什麼?

薛程峰


《易經》講“三易”——簡易、變易、不易,其中“變易”是講事物(陰陽)變化的,這種變化是指世間的事物兩個側面(正面和負面、陰和陽等),這兩個側面在事物發展變化過程中一個側面由弱(陰)到強(陽),另一個側面由強(陽)到弱(陰),整個過程發展變化意味著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重陽抑陰”是人的主觀意識的反映,具有片面看待客觀事物的特徵,這種觀點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應避免這種對待事物的觀點和方法。客觀事物由盛及衰和由衰及盛的發展變化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變的,人們只能認識並掌握了加以運用——順勢而為。


clsdzj_29


易經講陰陽,但從來沒有偏離陰陽。但也不能陰陽平衡,否則就不能產生萬物了。

陰陽關係是在不停地發展變化中,萬事萬物才能變化,如果重陽抑陰,那萬物也不可能發展變化了。況且易經是講陰陽變化的規律,並非是能夠掌握陰陽變化的手段,它是解開宇宙萬物的鑰匙。


天磨責難


在易經裡從來就不應該有“ 重陽抑陰” 的現象。它們是事物運動的兩個方面,是相互依存的,並重的,就像白天與黑夜,去掉哪一個都是不行的。


於雁鳴的哲學與易經


所謂易經重陽抑陰都是儒生推崇禮制所致。\n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同樣陽在陰之內不在陰之對!相輔相成相反相成。這是易經本質。\n一體論是華夏先祖認識世界的主體。\n後世儒生為維護王權撈一口飯食推崇尊長有序。妄改自然法則!有序是短暫的無序是永恆的,變易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