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浮屠」和 「拐子馬」是什麼,岳飛是如何對付的

關於“鐵浮圖”和“柺子馬”,在《宋史》《岳飛傳》岳珂《鄂王行實編年》以及一些稗官野史中都有記載。郾城大捷中,金國大將兀朮調來自己最精的“鐵浮屠”和“柺子馬”部隊》還是被岳飛殺得大敗, “鄂王行實編年”中說,自金人起兵以來來,凡用柺子馬即戰無不勝,至岳飛才識破其弱點,大破其陣,“柺子馬由是遂廢”。那麼“鐵浮圖”和“柺子馬”究竟厲害在哪裡,宋軍又是如何戰勝它們的呢?

“鐵浮屠”和 “柺子馬”是什麼,岳飛是如何對付的

“鐵浮圖”又叫 “鐵浮屠”。“浮屠”,佛教術語,原指佛教徒,後轉指有德僧人死後葬身之鐵塔。這裡指兀朮的鐵甲騎兵,有遠望之如述:“兀朮所恃,號常勝軍。其所將攻城士卒號鐵浮屠,又曰鐵塔兵,被兩重鐵兜鍪,周匝皆綴長簷,其下乃有氈枕人為伍,以皮索相連。後用拒馬子,人進一步,移馬子一步,載:“兀朮有勁軍,皆重鎖,貫以以韋索,凡三人為聯,號柺子馬,又號鐵浮圖,堵牆而進,官軍不能當,所至屢勝。

可見,“鐵浮屠”和“柺子馬”是金軍的精銳部隊,擔任攻城和衝殺敵軍的主要任務。這兩個兵種在本質上沒太多區別,都是重裝騎兵,但用法不同。前者據說是三匹馬為一伍,相互連在一起,又稱“連環馬”;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柺子馬”是一種用於衝擊和突破敵軍的鐵騎,一般列於部隊兩翼,能對戰爭起到決定性作用。

金軍與遼國打過無數次仗,每次金軍都能以少勝多,憑藉的就是這兩種特殊的作戰部隊。那麼宋軍又如何對付的呢?史籍載:岳飛在郾城大捷中,大破兀朮的鐵甲兵,主要的戰法就是砍馬腿。之前,宋軍也有過一些些對抗“鐵浮屠”和“柺子馬”勝利利的經驗,最早是在順昌大捷中,當時的戰法是這樣的:“先以槍揭去其兜鍪,即用刀斧斫臂,至有以手撮扯者。極力鬥敵。”後來韓世忠發現了大斧敲打的方法,因其甲厚,行動不便,從側翼迂迴後,用大斧猛砸,“縱甲不能破,則則亦難免傷筋斷骨”。但這兩種方法都不如岳飛直接砍馬腿來得便捷和有效。

“鐵浮屠”和 “柺子馬”是什麼,岳飛是如何對付的​宋軍對抗“鐵浮屠”和和“柺子馬”應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岳飛在他們的基礎上又有所改進和突破,所以能最終取得郾城大捷。至於其孫岳珂所著的《鄂王行實編年》中所述“柺子馬由是乃廢”卻未必準確,因因在後來的一些戰役中,仍有金軍使用“柺子馬”的錄。

“鐵浮屠”和 “柺子馬”是什麼,岳飛是如何對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