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啥歷史上中醫名家多爲道士?

宛新駿


追根溯源,中醫本來就屬於道家流派。道家講究入世救人,道家對傳統文化的陰陽五行,五運六氣,氣功導引,煉丹化氣,中醫中藥,都有非常高深的經驗和傳承。

中醫文化的源頭,和道家文化的源頭是重合的。所以研究中醫是道家文化的一部分,用中醫治病,也是道家入世救人的重要方式之一。

後來,也有了一些不是道家學派的人研習中醫,才有了“道醫”“儒醫”等等稱謂。早期的大醫,其實多是“道醫”。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我講得“道家”和“道士”的概念有重合,也有不同。“道家”這個詞的出現,比“道士”要早。而且,道家不一定就是道士的。研習道家文化的,都可以是道家。當然,道士肯定是道家其中的一部分。

大家明瞭了這些,自然就清楚為什麼“中醫名家道士多”了。


健康傳媒


這個問題和中華民族傳承的文化有關,儒釋道是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中醫也是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儒家更多的在仕途,佛教與道教在出世入世,所以我們會發現佛教和道教有很多醫道高手,另外佛教與道教的故事更樂於被坊間討論,以達到普世救世的目的。所以才有這種錯覺,但是中醫在坊間被傳承的也很多。


宅人聊生活


修道就是修身,修身亦是養生,養生自然要明醫理、懂陰陽五行。

天大地大盡在道中,無所不容!


玄同閣傳統文化


這就是中醫的臭妙所在,學習研究中醫首要就是大智慧,倘沒有較高智慧那隻能學一點皮毛罷了,真要達到爐火純清,那唯一就只有經過修練而達大智者所能,歷代醫聖大都有修道經歷,藥王孫思貌,陶洪景,葛洪,等無如是。所以學習中醫並非一朝一夂之事,沒有十年苦讀恐難成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