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哪些細節體現出甄嬛的聰明過人?

顏丶顏


《甄嬛傳》主要講述了大清後宮嬪妃之間的爾虞我詐,多少嬪妃在這場爭鬥中或死或顛,能笑到最後的人卻是瘳瘳無幾,而甄嬛無疑是最大的贏家,甄嬛能笑著走到最後並達到權利的最頂峰並不是偶然的,而在於甄嬛的聰慧。這些聰明之處其實體現在方方面面,以我之見有以下幾個關鍵的聰明之處:

進宮選秀的過程中,太后和皇上一眼便發現甄嬛長得與已故的純元皇后很是相像,太后本是不願留下甄嬛的,但見皇上堅持要留下,太后用沷水和放貓來試探甄嬛,甄嬛本是怕貓,但馬上便明白過來這不過是太后用來試探自己的,所以依然表現端莊,太后才不加以阻攔,這樣甄嬛得以順利入宮。如果甄嬛當時出於本能嚇得花容失色,那麼太后一定會以甄嬛舉止不夠端莊而被淘汰。


在眾小主進宮第一次覲見皇后時,華妃淡淡誇讚甄嬛與眉莊二人時,眉莊對華妃說:娘娘國色天香才是真正令人矚目,嬪妾熒火之光如何敢與娘娘明珠爭輝。華妃立刻話鋒轉到皇后身上說,說到國色天香,這不是形容皇后的詞嗎?意之照眉莊這麼說的話自己的姿容豈不是在皇后之上,這令皇后和眉莊都感到難堪,一時之間,眉莊竟也想不出更好的話來,這時甄嬛說:皇后娘娘母儀天下如明月光輝,華妃娘娘國色天香似明珠璀璨,臣妾等望臣莫及,這麼一說既解了眉莊之圍又同時誇讚了華妃與皇后的美貌。當時皇后就說這宮中聰明伶俐之人越來越多了。可見在與諸位娘娘第一次正式見面時甄嬛已給大家留下了聰明伶俐的印象了,這也使得甄嬛在得寵之前也並不像安陵容那們受盡別人的白眼了,因為別人知道甄嬛可不是好欺負的。

敦親王作為武將在朝堂上打了文官張霖,而後敦親王藉口稱病不上朝,一時之間,皇上如果為這事懲罰敦親王勢必會引起前方將士寒心,而不懲罰又無法對所有言官以交待,皇上與諸位大臣商議無果而陷入困頓之中,這時甄嬛自告奮勇去勸說敦親王福晉,讓福晉勸說敦親王主動去給張霖道歉,而敦親王也道歉了,這件讓皇后和大臣苦惱的事情就這樣得以平息,這時皇上說除了甄嬛後宮中無一人能為他分擔國事上煩心事,這也奠定了甄嬛在皇上心中獨一無二的地位。以至於後來在凌雲峰通過與皇上的一次相見便能復寵回宮,這也是因為甄嬛在皇上的心中無人可以取代。

從最後甄嬛將弘曕過繼給果郡王府下也可以看出甄嬛的過人之處的,見證了先皇所經歷的種種,甄嬛還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過上另一種簡單純粹的生活,遠離宮廷的爾虞我詐勞心勞力,所以將親兒子過繼給果郡王,這不僅給弘蟾找了一個遠離紛爭的好去處也讓弘蟾實至名歸。

甄嬛的聰明是貫穿全劇的,要不然她怎麼會是笑到最後且權利最大的那一個人呢.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夜知雪


對於他的聰明我自己最有感觸的還是她太會說話了!1-用自己的力量左右皇上對安比槐一案的看法,最終爭取到皇上重審安比槐一按連皇上都評價她“句句不涉朝政,卻句句以史論證”。2-利用華妃急於剷除自己的心思以及一盒蜜合香,一箭三雕:既陷害了華妃,又揪出浣碧這個內奸,同時接機看望了禁足中的眉莊。3-皇后配合皇上陷“年羹堯不忠不義”時,只有她留心到並仔細諮詢了溫太醫細節,最終看懂了皇后的用意。4—從其他細節以及第3點,從而更早的明確最高層的戰略意圖(比眉莊早的多),這為她直到得知“菀菀類卿”而失寵前這段時間的順風順水打下了最根本的基礎。以上這些都是她在得知自己是純元替身前自己比較佩服的地方,畢竟當時她只有不到二十歲,對比二十歲的自己(天哪二十歲自己的智商簡直慘不忍睹😅)。當然,回宮後甄嬛開掛,那簡直不用說了,不過有前期的鍛鍊,再加上23歲後人的心志日漸成熟,對我來說好像就沒有那麼驚豔了。


lady樂府


《甄嬛傳》這部國產的宮廷大劇,相信很多人已經看過不止三遍五遍了,大家對於這部電視劇也是十分的喜愛,現在回首觀看此劇中那麼多細節都體現出了甄嬛真是聰明過人。



甄嬛二次回宮過上順風順水的人生,這次事件有個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就是蘇培盛,他是皇上身邊最得寵的一個太監,蘇培盛對甄嬛印象還算不錯,也是畢恭畢敬的。

蘇陪盛對於甄嬛的追隨也是死心塌地的,主要原因是槿汐和蘇培盛成為夫妻,槿汐是甄嬛的心腹,自然成為是他們兩位共同的主子了,還有一次行為深深的打動了蘇培盛,那就是甄嬛給蘇培盛賜座的行為,這也並不能說明什麼,但是在蘇培盛的心裡就感受到了甄嬛對他的尊重,所以他願意追隨甄嬛。



當蘇培盛和槿汐感情敗露,他們都被罰到了慎刑司,當甄嬛知道之後不顧著懷孕的艱辛去慎行司看望槿汐,並不是因為槿汐是甄嬛身邊人這麼簡單,而更是因為甄嬛是一個不忘恩負義的人,她知道這次回宮沒有蘇培盛和槿汐的幫助是不可能的事情,甄嬛也是來報答蘇培盛。



以上這些點點滴滴都體現了甄嬛的聰明和膽識,而且她得到權力之後,並沒有像華妃像皇后那樣,疾聲厲色,也沒有對下人那麼暴力,這都體現了他聰慧的一面。

大家對甄嬛的聰明行為有何看法,可以在下面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