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 下足「繡花功」 全力保民生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曹國宏 通訊員豐興漢 張朝甫)“去年分紅3000塊,今年分紅3300就快到手了,再加上明年的3600,光扶貧糧倉分紅的收入就是9900。”7月17日,唐河縣張店鎮同樂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宋東傑滿意地說。

目前,僅貧困戶以小額貸款入股“扶貧糧倉”一項,唐河縣已為985戶小額貸款貧困戶每戶分紅3000元、其他貧困戶每人發放400元,共計發放1357萬元。

唐河,作為一個貧困人口基數大的非貧困縣,正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堅持“創新為重、增收為綱、保障為本、滿意為效”,探索走出一條非貧困縣精準脫貧的“唐河路徑”。

創新為重:“唐河方式”破題有解

唐河黨建助脫貧與地方政策創新同頻共振,出臺糧倉扶貧、六次報銷、農機產業園扶貧等24項扶貧政策。全省首創糧倉扶貧、六次報銷模式,以“唐河方式”豐富“唐河實踐”。

築牢堡壘,建強陣地。縣財政累計投入4000萬元,帶動鄉村投入近億元,新建改建村部275個,徹底消滅了無村部村。

黨委擺擂,支書比武。連續兩年開展村黨支部書記脫貧攻堅大比武,黨建活力倍增。同時,優化村“兩委”年齡結構,集中輪訓一線扶貧幹部,強化思想保證、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糧倉扶貧,全省首創。依託產糧大縣優勢,籌集2.1億元建設48座共計40萬噸的扶貧糧倉,對所有貧困戶按照年均400元至3000元的標準進行普惠制分紅,並逐年遞增。

農機產業,普惠分紅。以產業集聚區農機產業園為基礎,成立縣農機合作總社,貧困戶小額貸款入股,建設12萬平方米的農機產業園,9月底前租賃收入按400元至3000元標準對全縣貧困戶進行普惠分紅。

六次報銷,託底就醫。對五次報銷解決不了的部分,在全省率先推行六次報銷,總報銷比例達95%以上;同時推行“一站式”刷卡結算服務,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增收為綱:產業就業兩輪驅動

村有產業,戶有項目。狠抓扶貧產業就業,建成147個產業基地,帶動2800多戶穩定增收。通過發展縣級產業園、鄉級示範基地、貧困村和重點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9000多戶貧困群眾找到致富門路。

公益設崗,門口就業。縣級開發2305個公益崗位,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貧困戶就業月薪710元。開發5137個農業保險宣傳員崗位,年人均增收1000元。

村企連心,其利斷金。抓實“百企幫百村”活動,縣內176家幫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通過產業帶動、務工就業、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等模式,使貧困群眾全部受益。

保障為本:深度貧困長效脫貧

唐河推出“聚共識、聚資源、聚財力,保準、保全、保實、保久”的“三聚四保”模式,走出了深度貧困人口長期穩定脫貧的“唐河之路”。

社會救助全覆蓋。對貧困人口整戶實行低保五保、保高保全、應保盡保,覆蓋面居全市縣區之首,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9%。同時,多途徑探索“集中供養”模式,計劃新建改建69個集中供養場所,已建43個,入駐特困群眾348人。

教育資助全覆蓋。在落實上級教育資助政策的基礎上,按照“應助盡助”原則,累計為3.3萬人次發放各類助學金1700多萬元,貧困學生從幼兒園到大學享受全程資助。

危房改造全覆蓋。縣財政投入8624萬元,完成危房改造5351戶,確保貧困群眾住有所居。

安全飲水全覆蓋。投入7000多萬元,對72個水質不達標的貧困村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滿意為效:民生期待熱切回應

眼下,以戶容戶貌、村容村貌、精神風貌“三貌提升”為主的脫貧惠民工程正全面開展。

改善人居,再出實招。在全市率先實施“七改四有一樹”活動,給貧困戶改院、改廁、改廚、改水、改門窗、改牆面地面、改電路,讓貧困戶有必需生活用品、乾淨衣被、簡單傢俱、整潔庭院,倡樹文明新風。已按戶均5000~8000元標準基本改造到位。

志智雙扶,移風易俗。創建“愛心港灣”,改變單純送款送物的傳統方式,用積分激發脫貧人口內生動力,鼓舞幹勁,培育文明,推進鄉村治理。

整村推進,創優環境。融資逾6億元,全面實施整村推進項目,貧困村公共服務設施徹底改善,非貧困群眾同步受益。對照“六個精準”,逐村逐戶排查整改,扶貧政策覆蓋率達100%,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

2017年,縣財政累計投入扶貧資金9.76億元,2200多戶6400多名貧困人口精準脫貧,全縣貧困戶尤其是脫貧戶穩定增收,樂享持續釋放的政策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