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越「磨」越高 個股分化愈演愈烈

上週五滬指迎來放量長陽,再現普漲格局,與此同時,周線已是兩連陽,底部重心穩中有升。但個股差異化走勢在磨底階段愈發顯著,據WIND數據顯示,剔除近期新股後,月內47只個股創出歷史新高,104只個股則創出歷史新低。

分析指出,底部不斷得到夯實,A股正在迎來一輪修復行情,雖然市場整體都存在一定機會,但從個股走勢對比看,績優股的牛市仍在進行,績劣股繼續承壓。A股已不再是“齊漲共跌”格局。

業績助推股價

7月以來滬指微跌0.64%,但個股期間走勢卻是“南轅北轍”。據WIND數據顯示,剔除近期上市新股,月內有47只個股創出歷史新高。與此同時,104只個股則創出歷史新低。

在這47只個股中,34只個股已披露中報業績預告,智動力、寧德時代、南京證券預計中報業績同比下滑,其餘個股中報業績有望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數據進一步顯示,神馬股份、智飛生物、康泰生物、風華高科、揚帆新材、華新水泥、平治信息、普利製藥、順鑫農業、長春高新等股價7月創新高個股,中報業績增速有望翻倍,分別為655%、315%、310%、293.95%、192.41%、192%、142.43%、125%、100%、100%。上述個股是業績驅動股價上漲的典型代表,今年以來穿越市場調整,累計漲幅顯著。

以風華高科為例,該股2017年曾有一波上漲,在今年年初二次探底後,股價一路震盪攀升,較2017年高點又上漲約60%。股價上漲背後則是業績持續高增長,受益於行業景氣度提升以及公司產品種類擴張和經營效率改善,2017年公司實現營收33.6億元,淨利潤2.47億元,同比增長187%。而近期又大幅上修中報業績,此前一季報中預計上半年淨利潤2.8-3.2億元,同比增長150.7%-186.51%。上修後預計上半年淨利潤4.05-4.4億元,同比增長262.61%-293.95%。

另一方面,在月內股價創歷史新低個股中,業績方面則並不盡如人意。精研科技、南風股份、*ST龍力、*ST天馬等中報預告業績下滑幅度較大,分別為116.94%、121.23%、176.96%、466.51%。此外,天鐵股份、富春環保、正丹股份、鵬翎股份、電連技術、堅朗五金、天能重工、獐子島、電魂網絡、夢百合、金雷風電、第一創業、東材科技、*ST百特等中報業績預告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對此,廣發證券分析師表示,“劣幣驅逐良幣”的歷史一去不復返,績優股的牛市仍在進行,績劣股的熊市愈演愈烈。以每個財報期ROE和其之後一個季度漲跌幅作為考量指標,2017年以來ROE低位的股票大幅跑輸。以每個財報期歸母淨利增速和其之後一個季度漲跌幅作為考量指標,2017年以來業績增速不同的股票在漲跌幅上分化進一步擴大。

分化格局進一步拉大

若把時間軸距拉長,可以看到,今年以來A股的大分化格局進一步放大。

一方面,無業績支撐個股的估值收縮幅度顯著超過以上證50、滬深300為代表的大盤績優藍籌股。另一方面,雖然此前滬指一度跌破2700點,接近2016年初低點,但是個股區間漲幅卻是差異顯著,大致梳理期間個股漲幅結構,其中約20%公司取得正超額收益,而負超額收益公司佔比接近80%,股市“二八分化”現象擴大,其中股價翻倍和跌幅超過六成的公司數量相當。

分析人士表示,從2017年以來,市場偏好表現為“以大為美”,績優藍籌股受到追捧,而小盤績劣股持續邊緣化,大盤股與小盤股漲跌中位數的分化程度遠超2010年-2016年時水平。

從剛剛披露完成的中小創中報預告也能看出,市值與業績之間的正向聯繫。券商研報數據顯示,從實際內生增長的角度看,中小創業績整體不容樂觀,其中創業板整體中報淨利潤增速環比一季度下滑4.5個百分點,相比2017年全年基本持平;中小板中報淨利潤增速11%,環比連續下滑。

但是龍頭效應顯著,中小創中大市值公司業績顯著好於中小市值公司。市值在50億以下的創業板中報預告整體淨利潤增速為-1.13%,而50億以上樣本公司預告淨利潤增速為29.72%。而中小板中市值在100-300億、300-500億及1000億以上區間,公司利潤增速仍保持在較高水平。特別是,市值1000億以上的中小板利潤增速59.5%,相比2018年一季度大幅提升47.9%個百分點,明顯好於其他市值區間。

市場重塑偏好績優股格局,背後原因是多層次的。其中,北上資金2017年以來流入規模不斷擴大,持股市值佔比快速上升,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A股的生態。對此,廣發證券認為,伴隨北上資金的加速流入,海外資金對可投資標的的邊際定價權上升。北上資金可投資標的的交易額佔標的股票交易額的比重自2017年下半年快速上行,從2%增長至10%以上,增量外資特定的風格偏好影響A股市場表現。雖然A股機構投資者的考核機制與海外存在較大差異,對應市場不同的投資風格將延續,但在績優股的牛市進程中,A股投資者將與海外成熟機構投資者體現出越來越趨同的交易特點。

長期慢牛有望開啟

市場投資格局的重塑不是一日之功,績優股牛市仍在途中,而在此期間,市場仍會湧現出不同投資機會,尤其在當下市場上行收益遠遠大於下行風險的估值底階段。那麼,投資者該如何全面把握市場機會?

對此,安信證券分析師表示,回顧歷史,無論是2005年、2008年還是2013年,每輪市場估值底部,都是依靠基本面趨勢向上的當期高速成長板塊引領市場突圍。2005年市場見底後,當時高速成長的銀行板塊率先見底,成為引領市場突圍的板塊。2008年末,“煤飛色舞”成為2009年市場反彈的生力軍。2013年,傳媒、計算機等新興產業在政策支持下展開大規模外延式併購,使得相關企業盈利快速增長,推動了創業板大牛市。展望未來,可以重點關注成長空間巨大的相關行業景氣變化趨勢,包括雲計算、醫藥、航空裝備、工業機器人、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

長期來看,東吳證券表示,當下A股已經具備長期慢牛起航的基礎。從基本面來看,後工業化背景下,新一輪中週期悄然開啟,在人力資本紅利釋放和政策不斷催化的背景下,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均迎來質變性拐點,參考美國和日本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經驗,經濟發展到這個階段,迎來長期慢牛是較為確信的。在基本面已經支持的背景下,A股也具備估值、流動性、資金面等要素配合。其一,前期恐慌式下跌致使估值加速見底;其二,流動性已經開始改善;其三,房地產長週期見頂驅動居民資產配置逐步轉向權益、養老金入市、海外資金流入等三方面將為A股長期慢牛提供了增量資金支持。看好具備技術擴散性、發展可持續性和經濟主導性等要素的方向,重點有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5G等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