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斷進口儲存油氣資源?背後的原因堪稱精妙!

現在的中國,基本上已經處於一種非常矛盾的境地,一方面,拼命地發展,進行技術上的革新;一方面又都在拼命地在石油和天然氣方面不停地進口,不停調整能源的進口戰略。

這兩個看似非常矛盾的行為背後,其實隱藏著豐富的內涵。

中國現在在石油上的狀態,已經完全脫胎換骨了,在渤海,八個大型油田井幾乎滿負荷地告訴運轉,源源不斷地輸送石油資源,而在天然氣方面,雖然不敢和俄羅斯的天然氣資源相提並論,但是依然可以供給中國使用很多很多年。

當然,就算是這樣的一個成績之下,中國依然名列進口國亞軍的位置,每年都在全球各地收購進口石油,很多筆的交易的金額體量甚至都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中國不斷進口儲存油氣資源?背後的原因堪稱精妙!

但其實,我們真的擁有這麼多,可以肆無忌憚使用的油氣資源嗎?

答案其實是否定的,這個也就回歸到一個老問題了,雖然總量大,但是人均的擁有量這個指標卻少的可憐。而且不僅僅是每天我們能看到的交通工具需要石油,很多的現在日常用品也是依賴石油產生的。

而我們說,如果僅僅是做到自給自足的話,很大程度上,整體還是受制於人的,一旦石油,天然氣行情突然急劇變化,那對於中國油氣的價格的影響可以說是翻番的。

同時,資源我們崇尚可持續發展,倘若我們這一代大著臉充胖子,瘋狂開採的話,之後的整體油氣能力也只是虛高罷了。

中國不斷進口儲存油氣資源?背後的原因堪稱精妙!

不僅如此,中國雖然說石油,天然氣產量非常豐富,但並不代表著所有種類的天然氣,石油都特別的充盈。這個就好比國外的稀土資源也不匱乏,但是每年依然會從中國進口很多的稀土資源是一個道理。而有時一些的特點石油,天然氣的開採難度和強度又十分大,成本太高的情況之下,與其硬著頭皮自己開採,倒不如先進口來的更加實在一點。

現在看來,其實這樣的舉措是非常明智的,不貪一時之快,而是做到永續發展。這個不是矛盾,而是換一個思路想問題,換一種備案准備可能的問題。

可以說,這個並不是欠佳考慮,恰恰是思慮縝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