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難忘:儒家文化的經典,啓蒙教育的範本

在中國的經典文化中,有很多的優秀文化都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去傳承,如《出師表》、《論證》、《道德經》、《愛蓮說》、《岳陽樓記》、《桃花源記》、《唐詩宋詞》等優秀作品都是常見的經典,在教學大綱中這些都古文中的重點。其中,《論語》十二章還是啟蒙教育中必背的課文。

一生難忘:儒家文化的經典,啟蒙教育的範本

《論語》是儒家思想中最精髓妙語,是經過孔子幾代弟子根據語錄、傳記整理編寫的鉅著。主要以孔子的弟子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仲弓,子夏,子貢和少數留在魯國的弟子,還有再傳弟子完成,並由子夏開創了章句的讀法。

一生難忘:儒家文化的經典,啟蒙教育的範本

在世界古文化的教學中,口傳文化是最基本的傳播方式。所以,在古代出現了很多的語錄性鉅著,都是經過數代弟子的修訂完成的。相傳孔子去世後,其歷代弟子通過先師的言行語錄記錄,把思想表達出來後整理編成了儒家經典《論語》。

一生難忘:儒家文化的經典,啟蒙教育的範本

《論語》談的是學習方法、求知態度、道德修養和為人處世之道。《從中可以看出在道德修養和為人處世方面上所佔增加更多。因此,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於心理發展正處於萌芽階段的初中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一生難忘:儒家文化的經典,啟蒙教育的範本

由於初一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基礎較差,對文言文實詞、虛詞的掌握較差,實詞積累少,因此在閱讀中存在 一定困難。所以本文要在熟練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讓掌握重點詞語。並且注意積累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文言知識。

《論語》十二章(譯文)

孔子說:“學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複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了呢?”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麼就可以憑藉這一點去做老師了。”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疑惑。”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孔子說:“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雲。”

孔子說:“多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 日夜不停。”

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論語》十二章(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