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多情傷離別:《紅樓夢》的賈寶玉,現實版的納蘭容若

近年來,有學界的專家憑藉清史資料得出結論,認為,納蘭容若就是《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原型。相傳,當年和珅進貢把曹雪芹著的《紅樓夢》給乾隆帝閱覽,乾隆帝大體閱讀後說道:“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乾隆帝口中的“明珠”正是納蘭容若的父親納蘭明珠。

自古多情傷離別:《紅樓夢》的賈寶玉,現實版的納蘭容若

納蘭明珠在清庭可還是一般的人物,他可是康熙朝重臣,歷任內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納蘭明珠對康熙議撤三藩、統一臺灣以及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積極作用。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與納蘭容若相交甚好。當時,曹寅曾經做過康熙帝的侍讀,後來和容若一樣做了侍衛,兩人頗為交好。

自古多情傷離別:《紅樓夢》的賈寶玉,現實版的納蘭容若

有了前面的歷史依據,很多紅學家一再認為,《紅樓夢》就是以明珠的家世為藍本的,納蘭明珠和納蘭容若正是賈赦和賈寶玉的原型,淥水亭是大觀園的原型,納蘭容若與酒朋詩侶們在那裡的詩詞唱,風雅的生活正是大觀園海棠詩社之所本。

自古多情傷離別:《紅樓夢》的賈寶玉,現實版的納蘭容若

曹雪芹的這些見識,便是來自與容若交好的祖父曹寅。而在容若去世之後,容若之弟揆敘與曹寅一道在政壇上站錯了隊,被雍正帝嚴厲報復,其情形恰如《紅樓夢》四大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納蘭容若,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納蘭明珠長子。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

自古多情傷離別:《紅樓夢》的賈寶玉,現實版的納蘭容若

十八歲時,納蘭容若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三年後再次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容若不僅文才高深,武功一流,並一表人才,大家在一起開玩笑的場景,而現在容若已經去世,因而感到分外傷痛。與賈寶玉確實有頗多相似之處,難怪《紅樓夢》問世後,有人認定大觀園即為“明府”,賈政、寶玉即是明珠、納蘭容若父子,他們之間確實有不少相似之處,家世經歷幾乎能重疊套合。

自古多情傷離別:《紅樓夢》的賈寶玉,現實版的納蘭容若

翻閱《納蘭詞》滿眼都是愁、恨、淚、惆悵、斷腸之類的字眼,單是一個“愁”字,就用了九十次之多。《紅樓夢》是曹雪芹寫的,而且寫的是他自己家的事,這無疑地成了定論。但是,文學上的事實,並不完全是歷史上的事實,作者是可以任意增加取捨的。興會是一種有羽翼的東西,不受任何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它可以飛到任何時代或地點,只要是它所知道的。

自古多情傷離別:《紅樓夢》的賈寶玉,現實版的納蘭容若

此說的由來,蓋以為《紅樓夢》所寫。而寶玉之瀟灑,又頗似納蘭容若,所以附會上去。由此可見,納蘭氏與曹氏當時的確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那麼堅持認為《紅樓夢》就是以納蘭家族為藍本而創作。

有人說,十七世紀的北京,既是康熙大帝的,又是納蘭容若的。一個乃一代英主,雄韜偉略;一個是御前侍衛,卻詩才俊逸。只是納蘭性德英年早逝,令北京城的星空暗淡了許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