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規模效益,我們挖掘了世界500強中車企背後最真實的數據

除了規模效益,我們挖掘了世界500強中車企背後最真實的數據

營收能夠說明企業的“盤子”足夠大,表面上看世界500強幫全球最能“收錢”的企業做了一份排名。但我們應該看到世界500強榜單背後的故事,利潤和股東權益才是真實考量企業業績的標準之一。

7月19日,財富雜誌公佈了2018年的世界500強榜單。在今年500強榜單中,中國有120家上榜企業,僅次於美國126家上榜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500強榜單與2017年榜單最明顯的區別就是企業的經營狀況有了明顯改善。據統計,500強榜單企業總營業收入近30萬億美元,同比增加8.3%,總利潤達到1.88萬億美元,同比增加23%,銷售收益率則達到6.3%,淨資產收益率達到10.9%。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總利潤都遠遠高出2017年榜單。

在汽車製造行業方面,中國依舊有6家車企上榜,美國僅有通用汽車和福特兩家上榜,德國有三家車企上榜,日本汽車企業上榜數量與中國相同,有6家車企上榜。

除了規模效益,我們挖掘了世界500強中車企背後最真實的數據

全球汽車企業世界500強排名變化

在全部車企排名變化上,有9家汽車企業出現了排名下降,其中斯巴魯、馬自達、起亞、日產都出現了兩位數排名下降。

其中,斯巴魯的排名降幅最大,與2017年榜單相比排名下降了32位,這也是斯巴魯自2014年以來首次出現排名下降狀況。據瞭解,斯巴魯營業收入為307億美元,僅比2017年榜單公佈營收僅高出3900萬美元。

除了規模效益,我們挖掘了世界500強中車企背後最真實的數據

世界500強降幅最大汽車企業斯巴魯2017年部分市場銷量

在外界看來,營收的緩慢增長與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有關,據統計,2017年斯巴魯在華累計銷售3.1萬輛,同比下降34%,在華銷量的快速下跌大大影響了斯巴魯的經營業績。反觀斯巴魯在其他市場的表現,美國、日本等市場都保持高速增長,而其他市場的高速增長也僅僅保證了斯巴魯營收微增長。

除了規模效益,我們挖掘了世界500強中車企背後最真實的數據

6家500強汽車企業2015年-2018年排名變化

在中國汽車企業方面,上汽集團、東風集團、北汽集團、廣汽集團以及吉利控股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排名上升,一汽集團則與2017年排名相同。其中吉利排名上升最為明顯,與2017年相比上升了76位,同時吉利控股也是500強榜單中唯一一家中國民營汽車企業。

據瞭解,2017年吉利控股集團全年總營收2782億元,同期增長33%;,淨利潤1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1%。

除了規模效益,我們挖掘了世界500強中車企背後最真實的數據

6家500強汽車企業2015年-2018年營業收入(單位:百萬美元)

吉利的排名快速上升與吉利控股集團各業務版塊快速增長有關,以汽車主營業務為例,2017年,吉利控股集團總銷量達182萬輛,旗下吉利汽車集團2017年累計銷量達124.71萬輛,同比增長63%。沃爾沃汽車集團年度總銷量達到57.16萬輛。

此外,淨利潤的快速增長得益於吉利控股的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2010年完成收購沃爾沃後,吉利控股將成本控制方面的經驗帶到了沃爾沃,使得沃爾沃在2011年就基本產生了與吉利的協同效應,經營業績開始逐步提升。

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加之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帶來的成本攤薄,使得吉利控股淨利潤快速提升。

除了規模效益,我們挖掘了世界500強中車企背後最真實的數據

6家500強汽車企業2015年-2018年淨利潤(單位:百萬美元)

拋開吉利控股,剩下5家上榜的企業全都是國有汽車集團,雖然這5家國有汽車集團都保持這不錯的營收增長和淨利潤增長,但也存在著一定問題。

除了規模效益,我們挖掘了世界500強中車企背後最真實的數據

6家500強汽車企業2015年-2018年淨利率

1、利潤率不高的現象明顯。一般房地產行業的利潤率保持在7%左右,汽車行業利潤率在4%左右。梳理發現5家國有企業後發現,除了上汽集團和一汽集團,其他國有車企的利潤率都未達標。這表明,中國汽車企業利潤率還有待提高。

2、過度依賴合資車企現象仍很嚴重。在上榜企業中,5家國企主要營業額與利潤大部分來自合資企業。

3、部分國有汽車集團自主品牌發展緩慢。在5家國有汽車集團中,僅僅廣汽、上汽保持銷量增長,而北汽、一汽、東風的自主品牌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銷量下滑。

雖然國有汽車企業存在眾多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包括一汽、東風、北汽在內的國有汽車集團對整個中國汽車行業標準、標籤以及中國汽車企業規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其實,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但仍然需要中國企業以及中國汽車企業警惕,不要過度的追求規模和營收,有經濟學家指出,世界500強排名的基準只看營業額,不看利潤和其他指標。隨著中國資本市場趨熱,各行業正面臨著熱錢的誘惑,甚至一些企業放棄原有行業的發展規則,完全按照資本市場的規律運作,不惜放棄利潤、跑馬追求規模,達到吸引資金的目的,這是需要警醒的。

同時政府也需要認清,在管理企業間的合併重組問題時,應該按照市場的健康發展,在合併企業、尋求做大的同時,嚴格按照獨立的反壟斷標準審查,是否符合社會利益,是否能夠引導企業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