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識別技術如何幫助美國警方發現槍擊案槍手?

cnBeta


當地時間週四在致命的《首都公報》槍擊案發生幾個小時後,一個關鍵事實仍然難以捉摸:槍手的身份。報道表明警方最終通過使用面部識別技術識別出犯罪嫌疑人Jarrod Ramos。

報道指出,由於Jarrod Ramos的指紋信息被破壞,導致最初警方難以用指紋識別其身份。此前報道稱,指紋識別失敗相對普遍,一些業內人士估計錯誤率高達10%。其中一些錯誤率來自設備或指紋識別技術,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指紋本身的問題。

由於沒有指紋和 Ramos的拒絕合作,警方轉而採用更有創意的方法。據多家媒體報道,警方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來識別Ramos。據悉,警方向馬里蘭州協調和分析中心發送了一張圖片,該中心將其與馬里蘭圖像儲存庫系統(或MIRS)中的圖像進行比較,其中包括從已知罪犯和州駕照數據庫。該系統還可以訪問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大頭照數據庫,該數據庫將增加2500萬張面孔進行搜索。由於Ramos此前曾因騷擾被起訴和定罪, 他的圖像很可能會出現在這些數據庫中的至少一箇中。

這不是馬里蘭州警察部門第一次使用MIRS照片來識別犯罪分子。本月早些時候,馬里蘭州警方通過比較Instagram照片和州車輛管理局數據庫,獲得了一名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和駕駛執照信息,從而抓到了一名搶劫犯。

雖然這種方法幫警方迅速鎖定《首都公報》槍擊案槍手,但警方使用MIRS的方式仍然存在重大的公民自由問題。在新聞發佈會上,警方承認該系統“受到隱私倡導者的強烈抵制”。儘管如此,馬里蘭州警方所使用的系統在這種情況下似乎是有效的。如果沒有面部識別系統,識別槍手的時間會更長。“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cnBeta


面部識別,通常也稱作人像識別、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的一系列相關技術,包括人臉圖像採集、人臉定位、人臉識別預處理、身份確認以及身份查找等。

人臉識別和指紋、手掌紋、虹膜、聲音、體形、個人習慣等都屬於生物特徵,只不過人臉識別圖像採集是在人不知不覺或者無意識就能採集,所以圖像庫容易建立和庫容與其他生物特徵相比比較多。相信絕大多數人的人臉圖像都被採集,而許多人都還不知道。

人臉識別技術給人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比如在一個人臉識別技術的銀行裡,你可以沒有存款憑據,你可以忘記密碼,你只需要憑自己的臉就可以取出自己的存款。但人臉識別也是雙刃劍,只要留下犯罪的圖像,就可以在茫茫人海中把你區別出來。這就問題裡提到的美國警方通過臉部識別發現犯罪嫌疑人的作用。

當然由於是生物特徵,由於是在同類生物中不同個體之間進行,比如人臉結構都相似,甚至人臉器官的結構外形都相似,一絲誤差,都會張冠李戴。

不過,目前人臉識別技術涉嫌侵犯人權,因為人臉圖像採集都是在個人不知情中被偷拍的,有些人臉圖像雖是個人主動配合採集,比如在銀行裡,又比如申請《頭條號》,但這些應該僅僅被授權在銀行和《今日頭條》,其他機構無權採用。

所以,美國警方通過人臉識別技術發現了犯罪嫌疑人,也招來了人權組織的抗議,其實為了打擊犯罪,人們也能承受警方的侵權行為,不過,如果由於生物特徵識別難以突破的技術而造成的冤假錯案恐怕才是人權組織最擔心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