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愛情,都始於「我心似君心」,一起讀「我住長江頭」的故事

幾乎每一段愛情,都始於“我心思君心”。青年男女相遇之後,發現彼此心意相通,才能相戀相守。“我心思君心”,脫胎於宋代詩人李之儀的《卜算子》一詩,那麼這首詩歌的背後又有怎樣的愛情故事呢?


李之儀,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他一生官職並不顯赫,但與蘇軾卻有著深厚的文緣友情。

李之儀的夫人是胡淑修,她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天資聰穎,是一個全才。胡淑修精於算術,甚至連大科學家沈括都向她請教數學難題。她更如一位俠女,能穿堂入戶盜取證據拯救因文字獄身陷囹圄的丈夫!也是因為這個事件,李之儀被貶到了太平州(今安徽當塗)。而到太平州的前三年,女兒和兒子相繼去世,而與之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也於第三年撒手人寰。此時的李之儀,事業無望,家人離世,經歷的正是人生中最悲慘的階段。

就是這個時候,詩詞的女主人公出現了。楊姝,當地的絕色歌妓,她年輕貌美,不為權貴所動。更令人稱奇的是,她是一位敢於打抱不平有正義感的奇女子!當楊姝只有十三歲的時候,黃庭堅被貶到當塗做太守。楊姝彈了一首古琴曲《履霜操》為黃庭堅憤憤不平,就為黃庭堅的遭遇抱不平,她彈了一首古曲《履霜操》為黃庭堅打抱不平。如今,李之儀被貶當塗,偶遇奇女子楊姝。當楊姝又彈起這首《履霜操》,李之儀的憤懣之情再次被觸動。李之儀視楊姝為知音,在聽完曲子之後為楊姝接連寫下幾首詩詞。同年秋天,李之儀和楊姝來到長江邊,面對著日夜奔流、永不復回的長江水,面對著自己一見傾心的女子,李之儀不想再留遺憾,於是寫下了千古流傳的詩詞來向楊姝表達自己的心意。

每一段愛情,都始於“我心似君心”,一起讀“我住長江頭”的故事

卜算子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每一段愛情,都始於“我心似君心”,一起讀“我住長江頭”的故事

這首動人的求愛詩詞,這句句相思,這“定不負”的誓言,深深打動了楊姝。不過,楊姝並沒有馬上答應。 來年春天,李之儀又寫給楊姝如下詩詞:

謝池春

殘寒銷盡,疏雨過,清明後。花徑斂餘紅,風沼縈新皺。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正佳時,仍晚晝。著人滋味,真個濃如酒。

頻移帶眼,空只恁、厭厭瘦。不見又相思,見了還依舊。為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

每一段愛情,都始於“我心似君心”,一起讀“我住長江頭”的故事

李之儀在詩詞裡說:我心裡有個你啊,那滋味怎麼形容呢?就像喝了濃酒一般醉人。見不到你的時候我非常想念你,見到了之後呢依然還是這樣!我別無辦法,只能被這樣的思念折磨得病體懨懨、一天天瘦下去,頻繁地移動腰帶上的眼兒。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為什麼見了又分開、分開又相見,不乾脆在一起呢?天無情所以不老,但我們有情為什麼要彼此折磨?快讓柳樹為我們作見證,長相廝守吧!

在楊姝收到這封信之後,這一對忘年情侶便同居、正式在一起了!

在如今這麼浮躁的社會,很少有人會像李之儀這樣對心愛的女子表達情感了。如果你也思念一位女子發狂,不妨試試這兩首詩詞,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