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乃爲二十四節氣之首,難怪那麼多文人墨客對它讚不絕口!

所謂“立春”,乃是春天的開始。“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給人一個企盼,給人一線希望。它寓意著再寒冷的冬天都有結束的那天,它告訴我們即將到來的是我們期盼已久的溫暖和煦的春天。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立春,自古以來就不乏文人墨客的讚美,也讓這個詩意的節氣變得更加詩意起來。

立春日晨起對積雪 唐代 張九齡

忽對林亭雪,瑤華處處開。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

玉潤窗前竹,花繁院裡梅。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

春天伊始,還伴有冬天的影子。在這立春之日邂逅輕雪,白雪覆蓋梅竹之上,似玉似花,別有一番滋味。

立春乃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難怪那麼多文人墨客對它讚不絕口!

立春 唐代 韋莊

青帝東來日馭遲,暖煙輕逐曉風吹。罽袍公子樽前覺,錦帳佳人夢裡知。

雪圃乍開紅菜甲,彩幡新翦綠楊絲。殷勤為作宜春曲,題向花箋帖繡楣。

在古代詩詞中,掌管萬物發生的被稱為青帝。青帝東來,草木先知,春風暖煙輕入夢,開軒飲酒吟春。

立春乃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難怪那麼多文人墨客對它讚不絕口!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代 羅隱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游魚迸冰出。

首句連用七個數字,詩人彷彿在扳著指頭計算著春來的日子,他盼望著,對於立春之日的到來心情明朗愉悅。這首詩通俗明快,別具一格。

立春乃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難怪那麼多文人墨客對它讚不絕口!

立春 唐代 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全盛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杜甫由面前的春盤,回想起往年太平"盛世",兩京立春日的美妙情景。但眼下的現實,卻是飄泊異鄉,萍蹤難定。面對巫峽大江,愁緒如東去的一江春水,滾滾而來。悲愁之餘,只好"呼兒覓紙",寄滿腔悲憤於筆端了。

立春乃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難怪那麼多文人墨客對它讚不絕口!

立春日 宋代 陸游

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盤放手空。天地無私生萬物,山林有處著衰翁。

牛趨死地身無罪,梅發京華信不通。數片飛飛猶臘雪,村鄰相喚賀年豐。

春雖至,雪依舊紛紛,傲梅冒寒開放,呼鄰喚友慶年豐。正可謂瑞雪兆豐年,飛雪迎春到啊。

立春乃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難怪那麼多文人墨客對它讚不絕口!

木蘭花·立春日作 宋代 陸游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盡青衫塵滿帽。身如西瀼渡頭雲,愁抵瞿塘關上草。

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

讀陸游此詞,抑鬱之情貫穿始終,上下闕表現手法截然相異,構局又極錯綜複雜。讀上闕,看到的是一個憂國傷時、窮愁潦倒的悲劇人物形象;讀下闕,卻又是一個頭戴銀旛,醉態可掬的喜劇人物形象。

立春乃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難怪那麼多文人墨客對它讚不絕口!

立春 宋代 朱淑貞

停杯不飲待春來,和氣先春動六街。生菜乍挑宜捲餅,羅幡旋剪稱聯釵。

休論殘臘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諧。從此對花並對景,盡拘風月入詩懷。

一首呼喚春景,召喚愛情的詩章,以充分的豪情抒發了對春天的盼望。

立春乃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難怪那麼多文人墨客對它讚不絕口!

立春偶成 宋代 張軾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冰化雪消,草木滋生,開始透露出春的信息。於是,眼前頓時豁然開朗,到處呈現出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那碧波盪漾的春水,也充滿著無窮無盡的活力。

立春乃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難怪那麼多文人墨客對它讚不絕口!

漢宮春·立春 宋代 辛棄疾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嫋嫋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年是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燻梅染柳,更沒些閒,閒時又來鏡裡,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嫋嫋春幡,黃柑薦酒,青韭堆盤,而詩人自己對天時人事卻別有一番感觸:燕尚“夢到西園”,塞雁尚有鄉國之思,何況“渡江天馬南來”志在恢復中原的辛棄疾,怎能不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立春乃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難怪那麼多文人墨客對它讚不絕口!

又是一年立春日,又是一年好時節。春來,春自會去。但是,希望我們能留下點兒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