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科左中旗2018年農村牧區經濟暨精準扶貧工作大檢查第二天,旗四大班子領導帶領涉農部門負責人和各蘇木鄉鎮場黨委書記先後深入敖包蘇木、花吐古拉鎮、巴彥塔拉鎮、白音塔拉農場、門達鎮、協代蘇木、努日木鎮、勝利鄉等8個蘇木鄉鎮場的24個觀摩點現場觀摩檢查當前農村牧區重點工作。

全力發展肉牛產業

助推農牧民持續穩定增收

敖包蘇木扎如德倉嘎查大力發展肉牛養殖業,於2014年投資380萬元,在嘎查北側建設佔地面積45000平方米的養牛小區,內部有40個單元,入區戶80戶,小區內飼養黃牛630頭,年出欄200餘頭。預計年底該嘎查貧困戶牛存欄達到285頭,每戶貧困戶增收12000元。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敖包蘇木扎如德倉嘎查養牛小區

白音塔拉農場四分場堅持“為養而種”,推行“小規模大群體”模式,發展黃牛養殖產業,全場規模化庭院養牛戶74戶、牛存欄646頭,其中基礎母牛428頭。同時,農場為有意願發展養殖業及擴大規模的農牧戶積極協調養殖貸款,申請成立養殖合作社,逐步打造千頭牛養殖村,達到人均2頭牛的目標,既促進種植結構調整,又促進農牧民穩定增收,成為農村牧區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白音塔拉農場四分場肉牛養殖

門達鎮三義堂村積極推進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將肉牛養殖作為主導產業,全村肉牛養殖戶已達60餘戶,其中30頭以上養殖大戶26戶,牛存欄近1100頭,年產值450萬元。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門達鎮三義堂村肉牛養殖業

門達鎮四合村大力推行“小規模大群體”發展模式,將黃牛養殖業作為本村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支柱產業,為69戶協調農行“金穗富農貸”345萬元,作為黃牛養殖的啟動資金。通過抓典型樹典型,充分發揮養殖大戶的示範帶動作用,全村肉牛存欄、出欄均以20%的速度增長;積極引進雜交改良、栓系育肥、配合飼養等先進技術,提高了畜產品質量;加強動物的防疫、檢疫工作,春秋防疫密度均在99%以上。目前,全村黃牛養殖戶已達到108戶,其中30頭以上的養殖大戶有43戶;牛存欄近2500頭,達到人均2頭牛,年產值1100萬元。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門達鎮四合村黃牛養殖業

努日木鎮大努日木嘎查強盛養牛專業合作社依託“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以“實現合作共贏,帶動脫貧致富”為目標,吸納貧困戶入社託管代養,入社貧困戶利用2.4萬元資金購買2頭基礎母牛, 由合作社代養,三方簽訂5年期協議書,合作社每年給予貧困戶3000元資產收益金,按照年中、年底兩次給付,合作社負責母牛的日常飼養管護、防疫救治、養殖保險。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努日木鎮大努日木村養牛合作社

勝利鄉在推進“南羊北牛”的養殖佈局基礎上,按照南部以巨寶村、中部以音德日吐嘎查、北部以額木勒吐嘎查為核心,發展黃牛養殖產業,年內計劃扶持擴建1個千頭牛村,5個500頭牛村和3個百頭牛以上養殖合作社。音德日吐嘎查寶財養牛專業合作社是該鄉2018年貧困戶養牛培訓基地,合作社以資產入股或以牛入股的模式吸納各嘎查村無勞動能力的12戶貧困戶進行資產收益。以資產入股合同期3年,本金2.4萬元,年分紅4000元,3年後還本金,可續資產收益合同;以牛入股合同期3年,以2頭基礎母牛入股,年分紅3500元,3年後牛返還給貧困戶,可續合同。同時,合作社為全鄉提供技術指導服務,為規模化養殖起到了致富帶頭的作用。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勝利鄉音德日吐嘎查寶財養牛專業合作社

著力發展特色種植業

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花吐古拉鎮四合屯嘎查全力打造高效節水項目區,通過項目引導和政策扶持,鼓勵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涉農企業參與特色種植基地建設,以“龍頭企業+合作社”的生產方式集中流轉土地,建成集中連片2萬畝甜菜種植基地、1萬畝高粱種植基地、1萬畝葵花種植基地、1萬畝花生種植基地,全鎮1/4土地完成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該鎮將發展甜菜種植作為調整種植結構促農牧民增收、脫貧攻堅的一項重點惠民工程來實施,並邀請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跟蹤服務,從育苗、種植、土壤處理、定植管理、靶向施肥等環節嚴格監管,目前甜菜長勢良好、豐收在望。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花吐古拉鎮四合屯嘎查甜菜種植基地

巴彥塔拉鎮後瓜西嘎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採取“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打造1500畝以種植桔梗和牛膝為主的藥材種植基地,合作社統一提供種藥肥和技術指導、銷售渠道。兩年生桔梗畝產可達3500斤左右,按去年年底市場價格1.5元/斤計算,每畝純收入可達5000至5500元;當年生牛膝畝產800斤,價格為4.5元/斤,每畝純收入可達3500元左右。今年,村委會利用集體經濟扶持資金入股合作社,建設佔地2100平的桔梗醬菜廠,年底建成後可實現藥材烘乾、晾曬、切片為一體的生產線,既延伸產業鏈、增加效益,又使農牧戶增加勞務收入。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巴彥塔拉鎮後瓜西嘎查千畝藥材種植基地

白音塔拉農場三分場土地屬於西遼河衝擊平原的草原慄鈣土,今年作為高效節水工程核心分場,率先實現4500畝耕地淺埋滴灌技術全覆蓋。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白音塔拉農場三分場高效節水項目核心區

協代蘇木2018年實施高效節水項目4.8萬畝,涉及6個嘎查,其中新建1.3萬畝,改造3.5萬畝。項目區主要種植玉米、青貯玉米,農作物長勢明顯好於往年,預計畝產可達1500斤左右,是常年產量的近一倍。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協代蘇木高效節水項目核心區

努日木鎮

計劃利用三年實施高效節水工程12.9萬畝,2018年實施50891畝,涉及12個嘎查村。核心區在六戶村、前努日木嘎查和羅家窯村,通過流轉土地種植高粱5000畝,實現土地輪作、土地流轉,土地集中經營、大型農機作業以及特色種植。其中,六戶村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農民自願、企業引領的原則,壓減玉米種植面積5萬畝,推廣滴灌直播技術種植甜菜3000畝,新申請輪作項目種植高粱15000畝,原有輪作區種植甜菜、大豆等1萬畝,穀子、雜糧雜豆等種植22000畝。同時,該鎮與科左中旗和信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在鎮東南片區種植紅高粱1萬畝,合作社負責技術指導,農戶負責田間管理,簽訂訂單合同,以0.8元的最低保護價收購,並建立產品質量可追溯機制,從源頭上把住質量關,以高品質為基礎,提高產品附加值,確保農戶穩定收益。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努日木鎮六戶村紅高粱種植基地

勝利鄉孟家窩堡村實施淺埋滴灌高效節水工程6800畝,依託“三年輪作”項目,集中連片種植高粱4000畝,涉及168戶、673人口,既改善了土壤物理和養分結構,又推動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實施輪作休耕,按照國家現行補貼標準,項目區種植戶每年每畝補助150元。同時,該鄉特邀請專業種植企業與種植戶洽談並簽訂協議,企業技術人員全程跟蹤服務,提供技術指導。收穫期,按每斤0.8元的價格保底回收,確保種植戶穩定收益。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勝利鄉孟家窩堡村萬畝高粱種植示範區

勝利鄉以打造特色雜糧小鎮為目標,以全鄉“31115555”的具體農村工作目標為指導,結合農業發展實際,調整種植結構,以套格吐套布為核心,選取高產、耐抗品種在勝利林場、謝家窯等村屯集中連片種植大豆1萬餘畝。依託高效節水項目,採用大小壟高產種植模式,通過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全部採用滴灌的方式,達到節水減肥增效目的,大豆預計畝產500斤,每畝利潤比玉米高400餘元。該鄉引導種植戶與北京首農集團以每畝600-650元價格簽訂土地流轉合同,並引導富餘勞動力在首農集團務工,增加農牧民收入。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勝利鄉套格吐套布嘎查萬畝大豆種植示範區

協代蘇木西浩來艾勒嘎查堅持“節支增收”的理念,以蔬菜種植合作社為依託,主推“鮮菜、乾菜、醃菜、反季菜”,力促庭院“小菜園”取得最大效益。今年共培育蔬菜種植戶1100戶,其中西浩來艾勒嘎查198戶,種植長豆角270畝、短豆角60畝、其它蔬菜70畝。長豆角按每斤2元計算,畝產值達到430萬元;短豆角按每斤2元計算,畝產值可達48萬元。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協代蘇木西浩來艾勒嘎查大田蔬菜基地

敖包蘇木現共有生物經濟圈477個,總面積25000畝。扎如德倉嘎查積極推行“半畝園、半畝果、半畝田”庭院經濟發展模式,引導農牧民種植蔬菜、果樹、大豆和油葵,實現庭院美化與增收節支共贏。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敖包蘇木扎如德倉嘎查高蛋白大豆種植基地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敖包蘇木扎如德倉嘎查庭院果樹

巴彥塔拉鎮前瓜西嘎查結合“十有四區分離”、“三個半”庭院經濟模式,探索出一條集特色種植、庭院養殖、庭院認養為一體的“小庭院、大經濟”的全新發展道路,即“互聯網+庭院認養”的模式進行庭院經營,利用婦女創業資金,註冊了“溫都爾王府田園”網站(www.wdrwfty.com),目前該項目3大類、7個品種,175個認養單位、1.2萬平米均被通遼、保康客戶完成認養,現已陸續進入成熟期,通過運營,每戶庭院平均增收4000元左右。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巴彥塔拉鎮前瓜西嘎查庭院認養

門達鎮三義堂村按照“三個半”庭院經濟建設要求,結合村實際,推行“5棵果、半畝蔬菜”發展模式,引導農牧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推廣種植高蛋白大豆戶均不少於0.5畝,全村庭院大豆種植達50餘畝,畝效益達700元左右,戶均增收350元,為明年大田推廣種植大豆奠定了良好基礎。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門達鎮三義堂村庭院經濟

白音塔拉農場四分場突出發展庭院經濟,幫助農牧民規劃庭院“四區分離”建設、購買長豆角種子、扶持發展小雞雛、鵝雛等家禽。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白音塔拉農場四分場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力推生態經濟效益雙贏

花吐古拉鎮西蒙古屯嘎查立足生態種植、養殖優勢,以綠色無公害櫻桃、草莓為特色,建成集餐飲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形成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並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產業與旅遊、教育、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同時,該嘎查組建種植專業合作社,堅持以“民辦、民管、民受益”為宗旨,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有效促進現代高效農業發展,打造環境美、產業興、品牌響、農民富、生態優,具有濃郁“田園牧歌”風情的田園綜合體。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花吐古拉鎮西蒙古屯嘎查蒙農生態農業田園綜合體

花吐古拉鎮茫很恩格勒嘎查千畝集中連片沙棘基地,全部栽植優質沙棘苗木60000株,田間管護採取“機械+人工”方式,並全部實施滴灌節水灌溉。到盛果期,每株可結果15-20公斤、按每畝50株、每公斤3元計算,預計畝效益達2250-3000元,開創了農牧民增收、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新途徑。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花吐古拉鎮茫很恩格勒嘎查千畝沙棘基地

協代蘇木今年落實沙棘栽植3500畝,其中集中連片2000畝、散戶栽植1500畝,核心區在特莫欽嘎查。項目區全部栽植兩年生大果沙棘深秋紅品種,採取機械與人工結合的方式統一栽植、統一澆水,並規劃實施3800米延長林路工程,栽植楊樹大苗6000棵。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協代蘇木特莫欽嘎查雙千畝沙棘基地

努日木鎮中努日木嘎查建設果樹經濟林437畝,村東種植櫻桃、李子、沙果共計46畝;村南種植李子、沙果共計155畝,均已成林;大保一級路南、北坨子種植錦繡海棠233畝,現為幼林。目前,果樹經濟林銷售沙果9600斤,按每斤0.5元批發銷售,收益4800元;銷售李子1200斤,批發每斤1.5元,收益1800元。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努日木鎮中努日木嘎查果樹經濟林

強化環境衛生整治

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敖包蘇木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及文明村創建活動,加強村屯環境衛生整治工作,規範鄉村衛生管理,村容村貌明顯改善,人居環境衛生質量進一步提升。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敖包蘇木村屯環境衛生

門達鎮在引導農牧民積極發展庭院經濟的同時,大力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廣泛宣傳動員群眾,樹立鄉村文明新風尚,建立完善村規民約、門前“三包”等管理制度,確保垃圾日產日清,形成長效化管理機制,著力打造出生態宜居、環境優美的美麗鄉村。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門達鎮三義堂村環境衛生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門達鎮務本村人居環境

科左中旗四大班子領導帶領涉農部門負責人和各蘇木鄉鎮場黨委書記先後深入豐庫牧場、圖布信蘇木、代力吉鎮、保康鎮等4個蘇木鎮場的13個觀摩點現場觀摩檢查當前農村牧區重點工作。

堅持聚焦聚力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圖布信蘇木局長窩堡村實施易地搬遷63戶、191人口,其中建檔立卡戶58戶、176人口,同步搬遷普通戶5戶、15人口,搬遷選址佔地面積62824.5平方米,規劃6街1路,總長1200米。截至目前,主房全部達到入住條件,附屬設施全部完工。易地搬遷戶後續產業規劃發展肉牛產業,確保達到戶均4頭牛。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圖布信蘇木局長窩堡村易地扶貧搬遷

代力吉鎮查干敖日布皋嘎查改造危土房40座,其中未脫貧19戶、正常脫貧8戶、穩定脫貧11戶、一般農戶2戶。為達到“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目標,在駐村工作隊、嘎查“兩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11戶未脫貧戶危房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他27戶危房改造工作正在全力推進,7月底全部改造完成。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代力吉鎮查干敖日布皋嘎查危土房改造

保康鎮巨寶屯村突出抓好肉牛養殖、高效節水、庭院經濟等扶貧產業,建成高效節水農田8600畝,結合產業結構調整種植甜菜350畝;全村共有養牛戶45戶、養殖黃牛150頭,其中貧困戶30戶、養殖黃牛60頭,採取村“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養殖方式,規劃建設養牛扶貧產業園一座。按照庭院“四區分離”和 “三個半”發展模式,實現貧困戶庭院經濟建設全覆蓋,今年投入財政扶貧資金21.7萬元,為未脫貧、正常脫貧73戶發放紅磚39.8萬塊、免費提供黃豆種子1218斤、發放果樹苗820棵,預計戶年收入可達2500元-3000元。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保康鎮巨寶屯村發展庭院經濟、養牛扶貧產業園

著力發展特色種植業

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豐庫牧場荷葉花分場

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示範引導發展特色種植業,通過爭取市級現代農牧業發展補助資金,以獎代補形式扶持有種植經驗、有發展能力的4戶種植大戶,採取低窪輕鹽鹼耕地土地流轉、土地置換的方式,落實高產甜菜創建基示範基地2000畝。目前項目區甜菜長勢良好,畝保苗率達4800餘株,預計年底畝產達1萬斤以上,畝純收入達1600左右,效益可觀。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豐庫牧場荷葉花分場雙千畝甜菜種植基地

圖布信蘇木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今年實施6.5萬畝高效節水工程,涉及9個嘎查村。年初,按450元/畝的流轉價格,與北京首都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土地流轉協議,集中流轉後召斯冷、努合兩個嘎查的1.4萬畝耕地,集中連片種植高蛋白大豆,並實施淺埋滴灌全覆蓋。同時,首農集團扶持3個嘎查村1055戶農牧民發展庭院經濟,為農戶提供優質大豆種子,種植面積達600餘畝,按照每斤2元的市場價格預算,每畝經濟效益可達700元左右。另外,通過與首農集團合作,實現富餘勞動力就業100餘人,人均月工資達4500元左右。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圖布信蘇木後召斯冷嘎查高蛋白大豆種植基地

保康鎮巨寶山村採取合作社、大戶經營等模式集中流轉土地,建設甜菜項目區,直筒栽植甜菜5000畝,以用工和租金的方式帶動本村2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甜菜種植戶投入約600元/畝,按產量4-5噸/畝、訂單價520元/噸計算,純效益預計達到1200元/畝,與玉米純收入600元/畝對比,增加了一倍。土地流轉戶戶均土地面積50畝左右,流轉價格約300元/畝/年,即貧困戶可以穩定收入租金約15000元/年/戶。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保康鎮巨寶山村甜菜種植基地

代力吉鎮今年實施高效節水農田項目9.5萬畝,涉及10個嘎查村,其中重點貧困村7個。核心區查干嘎查、達有嘎查、雙寶嘎查集中連片種植糯高粱3.7萬畝,並以每畝280元統一流轉給吉林育豐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豐原集團農業發展科技有限公司。同時,爭取土地輪作項目,與項目區耕地承包農戶簽訂土地3年休耕輪作協議,共簽訂439份協議,涉及439戶、2095人口,核心區農戶可受益530元/畝。經土地集中統一流轉給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項目區實現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經營,按每畝效益6000元計算,9800畝耕地效益可達588萬元。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代力吉鎮高效節水項目核心區

加快文旅融合發展

打造農村經濟發展新引擎

豐庫牧場新風分場農旅親子田園立足於“以旅促農、農旅融合”為發展路徑,充分依託萬畝天然溼地生態優勢,在挖掘農旅經濟上做文章,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職工戶”發展模式,在綜合考量老、中、青、少等不同年齡消費群體後,重點推介打造親子田園農旅體驗項目,涵蓋庭院認養、鄉村體驗、親子農事等農旅融合新業態, 創新經營閒置民宅,發展壯大分場集體經濟。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 豐庫牧場新風分場農旅親子田園

豐庫牧場新風分場農旅驛站,建築面積120平米,內設科爾沁溼地百鳥廳、市攝影家協會、市美術家協會、老年大學、青少年鄉村體驗創作基地,集中展示科爾沁溼地境內旅鳥等近40餘種溼地水鳥實景圖,由合作社主導運營,推出“豐庫田園認養體驗”庭院經濟發展模式,具有攝影創作、採風寫生等旅遊休憩功能。在第二屆“大美左中 印象豐庫”科爾溼地文化節活動期間,該驛站共接受來自遼寧、吉林、通遼等省內外組團和自駕的旅友和影友民宿和餐飲預訂400餘人,安排接待農戶達110餘戶,實現兩日戶均增收400元以上。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 豐庫牧場新風分場農旅驛站

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

激發農村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圖布信蘇木前杏樹崗村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在駐村工作隊院內發展露天生態養雞,養雞場佔地面積520平方米,養雞1000只,其中珍珠雞300只、烏雞400只、大紅公雞300只,養殖期為4月末到9月末。出欄時每隻生態雞平均銷售150元,1000只可收入15萬元,5個月可獲純利潤6.4萬元。同時,該村不斷壯大集體經濟,計劃年底利用養雞收入購進5頭育肥牛,逐步擴大集體經濟規模。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圖布信蘇木前杏樹崗村生態養雞場

保康鎮巨寶山村著力發展集體經濟,村集體整合注入京蒙幫扶資金30萬元、黨支部引導組建合作社、26戶農民以土地入股。將可分配盈餘70%作為村集體收入,剩餘30%為企業和入股農戶的收益分成,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戶實現直接受益,剩餘收入用於全村民生事業和公益事業。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力推生態經濟效益雙贏

保康鎮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突出重點、打造精品,規劃建設東潘家村、保中村、西道爾吉花嘎查、巨寶山村、蘇吉屯村等5個錦繡海棠項目集中區,並結合庭院經濟建設栽植錦繡海棠共計1萬畝。項目區按照 “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管理模式,集體統一栽植管理,成活後交由合作社管護,產生效益後村集體、合作社和農戶採取利益分紅方式分成,前期資金投入預計500元/畝,錦繡海棠2-3年掛果,4-5年進入盛果期,畝產約1200斤,按4元/斤計算,純效益可達到3600元/畝,每戶平均增收5萬元以上。

厲害了!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下)

➤保康鎮東潘家村萬畝錦繡海棠基地

保康鎮巨寶山村今年發展沙棘經濟林525畝,栽植沙棘苗30000株,由村黨支部統籌規劃設計牽頭抓,以“黨支部+企業+農戶”方式,採取土地流轉、合作社組織統管形式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